
不用發酵粉蒸花捲,比普通的好吃無數倍,幾近失傳的手藝
2016-06-20 15:36
作為北方人我們是吃著這種傳統工藝製作的主食長大的,自小就是家裡自製,直到現在依然覺得只有這種做法的花捲、饅頭最醇香、最樸實無華,蒸好的花捲充滿了原麥和香蔥清香的味道,蓬鬆宣軟口感卻很瓷實。非外邊酵母粉做的可比,吃過的人才知道!
老面,我們叫「面肥」,第一次做的話需要自己養,很簡單,只要水和麵粉就可以。在家的時候想要蒸饅頭的話,媽媽就上午攪點發麵肥的麵糊,發酵到中午,(當然我說的是現在這個天氣,冬天的話肯定要更久的時間了)夏天室內陽台溫度28度左右的話一般6-8個小時左右應該是可以的了。
像這樣麵糊變得比開始更稀了,而且有很多的泡泡,聞下有酸酸的味道,還有點酒糟的酸腐味兒,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面肥發的快還可以放酒麴,或兩勺醪糟(米酒)或酸奶,因為這些食物里都有活性菌,能幫助迅速發酵。還可以放點白糖,糖給活性菌提供了繁殖的養分,他們的新陳代謝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大量的氣體會使得麵糰膨脹,快速的完成發酵。
關於怎麼留老面,如果經常做的話,麵糰兌好鹼後留一小塊,下次蒸花捲的時候直接可以用,這樣就不用單發麵肥了。
面肥的保存也有幾種方法,我們老家之前最多用到兩種。一種是乾的,一種是濕的。乾的就是留下的面肥晾乾,會很硬,下次用前需要泡開才可以,泡麵肥的水溫不能超過40度。濕的就是把麵粉裝保鮮袋裡凍冰箱,下次拿出來解凍後直接跟麵粉揉一起就可以。
第一次做面肥攪拌到這樣稠的麵糊,這個狀態比較的好發酵
2、接下來就是揉面,老面肥和麵粉一起倒盆里,慢慢的加水,揉成光滑的麵糰。(加水的時候把水倒在手上,再去揉面的,這樣面揉好了,手也光滑不會沾很多的麵粉。
面不要太軟,面水比例大概在2:1,只能再硬點不能再軟,否則做的花捲塌扁,造型不好看。我一般做的話比這個要硬一些,倒入揉面也會更累人哈。
3、蓋上保鮮膜,這樣能保持麵糰的濕度,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還是那句話,溫度高發酵時間短,溫度低,發酵時間長,北京現在室溫26-28度左右,我發酵了4個小時。
4、這是最不好把控的一步,兌鹼,有朋友問要放多少鹼,這個我真沒有辦法給你一個固定精準的量,因為發酵的程度不同,鹼的使用量也會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建議大家是分次兌入麵糰中。我一般的比例是500克麵粉3克左右的鹼面。
檢查兌的鹼是否合適,我一般是靠聞味道,開始發酵好的麵糰有一股酸酸的味兒,兌鹼就是要中和麵糰的酸鹼度,當麵糰聞起來沒有酸味,而且還有一股微微的鹼味兒和麥香味應該就可以了,兌的合適的麵糰十分的光滑不粘手,鹼少的話很容易粘手(排除烙發麵餅時比較軟的面),再不確定的話就先燒一小塊嘗嘗嘍,然後慢慢摸索就能找到訣竅啦。
再說明一下鹼是什麼?有朋友問鹼是蘇打粉嗎?鹼、蘇打粉、泡打粉他們可是不一樣的三種東西哦。總之我一般都是去超市買的話看清包裝袋就不會錯嘍。
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兌水後摸起來有點微溫的感覺。在傳統發麵中用於中和麵糰的酸性,我們老家叫「揣鹼」。鹼的用量要適當,過少稱為「鹼小」,做出的饅頭硬而發酸;鹼多饅頭會開花而且顏色發黃。
蘇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做發酵食品的時候可以作為一種幫助發酵的膨鬆劑,使食物更加彭松。不能使用的過多,會使成品有鹼味而且發黃。
泡打粉是一種復合膨鬆劑屬於食用型添加劑,是中性粉。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配製的,一般西點裡用的多,傳統發酵用不到,反正我是沒有用過的。有用過的也可以說說。
5、兌好鹼的麵糰要多揉一會,這樣做的花捲非常的瓷實,組織也更綿密。然後擀成大面片,抹一層油,然後撒少許鹽
6、撒上切好的香蔥碎
7、然後把面片捲起,切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8、兩次對摺後,90度扭轉就成了花捲,然後放入籠屜,冷鍋上火燒至水開改中火15-20分鐘熟透即可(具體蒸製時間要要看花捲的大小)
這樣做好的老面除了蒸饅頭,還可以的做花捲、包子,烙發麵餅等
廚戀戀,資深自媒體,烘焙達人!專職營養指導、健康宣教等工作數年。人生態度:生活不是活著,吃飯不是填飽肚子!要美味更要健康,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跟大家相互學習交流。
聯繫廚戀戀:QQ:295504038;微博:@廚戀戀;微信:chulianlian79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