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可以說是最原汁原味的吃法了,基本上僅次於蒸雞。而且這種吃法受歡迎的原因還因為這種煮法大大減少了油脂的攝入量。大家想想,一般炒雞肉是不是都還得放油?而白切雞不但不放油,還因為在水煮的過程中煮去了一部分的油脂。所以這道菜只要作對了,那就是好吃不胖。可是現在許多人做的白切雞,要麼就是紅紅的淌著血的還不熟的雞肉,到了最後還得炒熟或者燙熟,本來鮮嫩的雞肉就因為這二次加工而變老,而有的人直接就是水煮的方式和火候不對,直接把雞煮得老老的,弄得餐桌上誰也不愛吃。

那麼怎麼做出鮮嫩可口的白切雞呢?一般白切雞都是整雞,而要做出好吃的白切雞,就應該選擇小一點的,油脂稍多一點的雞,大概兩斤到三斤的最合適了,那種四五斤的大雞,不但不好煮,而且肉質也不那麼好。洗乾淨雞之後,根據雞的重量在雞的內外都抹上鹽。這裡有個小竅門,一斤的肉配合一克的鹽,味道是最合適的。而一克的鹽大概就是一個一元硬幣那麼大的體積。所以對於一直兩斤半重的雞,用兩個半一元硬幣的體積的鹽去擦拭雞身內外最為合適。
接著就是放入鍋裡面了。鍋內的水正好淹沒一隻雞,開火燒水。等到水從涼水燒開之後,用筷子戳雞大腿與雞身的交界處,如果有血水冒出來則多煮兩分鐘,如果沒有血水冒出的話,就可以拿上來趁熱砍了。這樣,嫩而鮮美的白切雞就做好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