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飲品的接受度很高,挑剔度也很高,喜歡喝原本的味道,比如咖啡,我只喜歡喝什麼都不加的黑咖啡,加了奶和糖後原本單純的香氣變得曖昧了,讓人覺得很不清爽。
酸梅湯酸酸甜甜的,是中國人接受度最高的傳統夏季飲料。在對待酸梅湯的態度上,我依然堅持挑剔,認為所有外面買來的在味道上都不完美,不是味道不對就是藥味太重,姥姥自己熬制的才最好。
姥姥說這種酸梅湯做法是從她婆婆那裡學來的,她婆婆娘家解放前在城裡有一間茶坊,所以這是我太姥姥從娘家帶來的手藝,不知道傳了多少代,到我這裡應該稱得上古法酸梅湯了。
昨晚熬的酸梅湯,撒了點桂花,酸甜間有桂花的香氣,感覺蠻搭的。
用料:烏梅30g、干山楂25g、陳皮7g、甘草5g、洛神花4朵(可不加)、冰糖60g、水1500毫升、干桂花按喜好
做法:
這是所有的原料,具體用量見上面的用料表。
原料是老媽給我配的(她也是姥姥的徒弟),她愛吃酸,所以洛神花加了六朵,如果您不是那麼愛酸,可以像我方子裡一樣減兩朵。
洛神花也就是玫瑰茄,泡水裡有艷紅的顏色和純正的酸味,富含花青素和維C。姥姥的古法方子裡本沒有洛神花,因為媽媽愛喝更酸的,所以加了進來,好在這種食材除了酸沒有其他味道,不會影響酸梅湯的口感,還能增加色澤。如果您不喜歡太酸,可不加。
除冰糖和桂花外,所有原料略略沖洗後提前用清水泡至少3個小時。姥姥做的時候喜歡前一天晚上就泡上。
把泡過的食材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砂鍋中。熬酸梅湯不要用鐵鍋,這是老人家告訴我的,我的化學不好,具體原因也說不清楚。
依據用料表中的食材量,應該加入1500毫升左右的水。我是用飲料瓶量的水量,一瓶是500毫升,我加了3瓶。
加好水後就可以蓋上蓋子開大火煮了。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大火煮開小火再煮半小時後加入冰糖,再煮一下待冰糖融化後就可以關火了。
這一步糖友可以不加糖或者用代唐代替冰糖,不過代唐的用量一定要比冰糖少些,因為很多代唐的甜度都高於冰糖,可以隨喝隨加,以防止加多了。
酸梅湯熬好後趁熱加入干桂花,因為熱氣可以把桂花的香氣烘出來。
酸梅湯熬好了,人們最喜歡放入冰箱冰鎮後喝,還可以加入冰塊飲用。
老年和孩子不適合喝冰的酸梅湯,因此可以溫熱來喝,也一樣口味酸甜,有解暑的功效。姥姥就從來不喝冰的酸梅湯,她喜歡溫熱了喝,而且溫熱後桂花的香氣似乎更濃了。
脾胃虛寒的人還可以在熬酸梅湯的時候加兩片姜,這樣還能增加驅寒暖脾胃的功效,口味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糖友廚房,微信公眾號:chufang2016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