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雁北地區的飯菜總是那麼香? 來源:好食記編輯者:妮子2016-05-27 16:15
197
健康、好味的雁北菜裡,都有一樣少為人知的必殺技,那就是「胡麻油」。
掌櫃張耀東將這家叫做「雁北粗糧館」的店鋪收拾得很有家的味道,前門大紅的剪紙、黑底黃字的門頭,還有彷若飄帶的門簾,店內原木的裝飾風格,再配上一道道美味佳餚,給人一種心情舒適的感覺。
▲雁北粗糧的裝潢讓人非常溫馨
初次見面,就覺得張耀東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做過廚師,也當過職業餐飲經理人,憑著多年的經驗,僅用兩年,就讓雁北粗糧館在太原有了一席之地。
據說,到雁北粗糧館必點的一道菜是,「廚師長炒包心菜」,有點像我們常吃的「熗炒圓白菜」,特色在於必須是廚師長親自掌勺。
大家都追捧的,味道往往都不會差。點,點,點!
吃了這麼多地方,也忍不住小小點評一下。其實像「熗炒圓白菜」這樣的菜,看似簡單,但最考驗一個廚師對火候把控的功力,必須要恰到好處,否則多一分易糊,少一分則太生。
你看這道「廚師長炒包心菜」,炒得就很到位,包菜上沒有一點焦糊,生熟拿捏得很準。吃起來菜葉鮮嫩,菜莖脆爽,粉條也很軟韌,香味十足的同時又不會有油膩感。
到了這家店,如果不去嚐嚐他家的「鍋塌塌燉豆腐」,一定會抱憾而歸的。
這個就是「鍋塌塌燉豆腐」,名字很有趣,賣相也很誘人!
▲雁北粗糧必點之「鍋塌塌燉豆腐」
這道菜是把豆腐塊炸至外表焦黃,然後燴製做法有一些像老家河南的燴菜,但是原料卻很單一,只有漿水豆腐。
用筷子把一塊豆腐夾開,會看到裡面像小小蜂窩似的孔,一看就軟嫩至極。張耀東說,這豆腐是農村小作坊做出來的漿水豆腐,跟市面上賣的不一樣。我讓他看之前寫的《從前時光慢,一天只夠磨一筐豆腐》,他說,對對對,就是這種豆腐。
吃起來味道的確與市面上豆腐不一樣,口感軟嫩,有濃濃的豆香,飄著的蔥花起到了很好的提味作用,一大碗「鍋塌塌燉豆腐」,鮮、香、醇、嫩,將各種美好融為一體。
還有一道靠色澤與味道取勝的「老鄉炒莜麵」。
這是道看起來就很有食慾的麵點。
莜麵本身就帶點黃色,再用胡麻油與雞蛋炒,黃色的色調更是加重了,再點綴上些青綠的蔥花,儼然讓人有些情不自禁了。
當然,好看不是最重要的,好吃才有說服力。雁北粗糧館的莜麵,外面那一層被胡麻油炒過的,有些微焦,但裡面的麵條卻軟軟的,略帶柔韌,嚼的時候,會有蛋香、油香四溢,回味無窮。
主食好吃與否的衡量標準,最簡單的要數吃的量與速度了。比如,眼前這一盤麵條,要是不好吃,吃一口就放下筷子了;但要是好吃,三下五除二,一盤不夠,再來一盤!
雁北粗糧的另外一道招牌菜,「老大同羊雜割」,也不容錯過。
羊雜浮出水面,蔥花、香菜、蒜苗是配菜,散落在湯中和羊雜上面。
▲這可是羊雜愛好者的福音呀!
後廚的師傅把羊雜處理得很專業,沒有一點腥羶味兒。可以配上些山西老陳醋和辣椒油,一定要先喝口湯,湯順勢而下,鮮味兒在腸胃形成一道暖流,能把愉悅的小情緒點燃。
羊雜味道也很好,一嚐就是很新鮮的那種感覺。我不吃羊肉,卻在張耀東的盛情之下嚐了幾口。說實話,從一個外行人的角度來講,真的是覺得做的不錯,應該是那些羊肉尤其是羊雜愛好者的福音。
其實,好吃的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他家幾乎每一道菜都拿出了滿滿的好味來款待顧客。
吃飯的過程中,我問張耀東,為啥咱家飯菜這麼好吃?
張耀東很坦誠地告訴我,健康、好味的雁北菜裡,都有一樣少為人知的必殺技,那就是「胡麻油」。
張耀東說,「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以雁門關命名的雁北地區,氣候高寒,盛產胡麻。每年七八月東南季風掠過此地時,藍色、紫色的胡麻花會連接成一片花的海洋,那是生於雁北、長於雁北的人們必不可少的家鄉記憶。
雁北地處高原,這裡屬於半乾旱地區,沒有充沛的降雨,再加上土地並不平整沒有澆灌條件,像胡麻這種耐寒且生長周期短的作物成為主要的種植對象。
胡麻花好看,胡麻油更是招雁北人喜歡。他們覺得其他任何食用油都沒有胡麻油香,尤其是小作坊中原始加工出的胡麻油,做工沒有那麼精細,卻也最大限度保持了雁北粗獷的本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995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