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3分鐘就能上桌的拔絲菜嗎?淮安一家私房菜有道「鎮店人氣菜」——拔絲小棗。毛利高,火了四年,為飯店帶來了三百多萬元的利潤。這道拔絲小棗最牛的是每個步驟被分解,實現了批量生產。拔絲菜也可以變得如此簡單、快捷?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就快來看看吧
菜品創新透露原因
此店老闆原創了一道高毛利旺菜,三個店一天能賣出二百多份,幾乎桌桌必點,此菜的創意來源於一道老菜——香炸湯圓。在淮安這個小城市裡,幾乎家家酒店都在賣炸湯圓,實在太沒特點了,於是老闆就創新出一道當地食客既愛吃又和別人不一樣的菜。最開始,這道菜被改良成了拔絲湯圓,結果特色不夠鮮明,被淘汰了。當時有一道「心太軟」糯米棗賣得非常好,是蜜汁做法,紅棗裡麵包著糯米糰,個頭比較小,幾乎家家都在賣。最後老闆就把傳統拔絲菜(拔絲地瓜、拔絲蘋果等)與香炸湯圓結合,創出了這款拔絲小棗,口味好、有特色、售價低、很喜慶,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粉絲。這道拔絲小棗成本約4元,售價為16元,毛利高,銷量好,四年來為飯店帶來了一筆不可小覷的利潤。
很多人一提拔絲菜都很頭疼,第一反應就是操作複雜,上菜太慢,而這道拔絲小棗出菜只需3分鐘:小棗初加工、糯米糰和制、成型都在中央廚房裡完成,然後分裝到袋子中,分配到三個店裡。廚師只需炸制、拔絲即可,現點現做非常快捷。
一開始這道菜拔出的糖絲顏色很重且發黃,幾乎蓋住了紅棗的顏色,後來大概升級改良了五六次,試做了不下二百份後,老闆才滿意了。下面就把這道菜的一些製作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無核雞心棗2厘米高
這道菜在選材上很講究,小棗一定要選大小一致的,一般在2厘米左右高,並且選用無核的,拿到廚房加工只需用剪刀從中間剪開即可。小棗在選的時候一定選用光澤度好的,沒有斑的優質棗,初加工時千萬不要碰水,否則後面炸制拔絲時,小棗表皮的顏色會褪掉。
麵糰和的要剛好
這個「剛好」指兩方面:一方面,麵糰的軟硬度要剛好,不能和的太稀,否則炸制時不成形;也不能和的太硬,否則炸制時容易裂。成型的糯米糰放在手裡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行。
另一方面,麵糰和好後與紅棗一起造型,大小要剛好,直徑為2.5厘米至3厘米最佳,這個大小是食客最適口的大小,嘴微張即可咬掉 一半,過大過小都不利於取食(如批量生產糯米棗生坯,最多在冰箱中冷藏兩天,時間久了炸制時小棗會褪色)。
批量炸制四成熱
這道菜的炸制很關鍵,炸一兩份很容易成功,火候控制在2、3成熱即可,但到了飯點,必須同時出菜,一鍋要炸出五份以上(一份約22個糯米棗),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鍋里的糯米棗數量較多,炸不好就容易黏在一起,整鍋的原料都不能用了。所以經過多次試製後發現,批量炸制時火候要控制在四成左右,溫度稍高一點,並且在糯米棗下鍋後,不能用手勺攪動,而應用平鏟或漏勺攪動。
一勺涼油搞定拔絲
拔絲分為水炒糖、油炒糖、水油炒糖、干炒糖四種,這道拔絲小棗用的是油炒糖方法。
首先要涼油下鍋,將油燒至90℃時,離火下入白棉糖,加水攪拌,然後發現鍋里的糖液慢慢起泡,並且越起越大,直至無泡時,糖油便分離了,糖下沉到鍋底,上面浮著一層油,此時下入糯米棗生坯,馬上加一勺涼油下鍋,降低油的溫度,離火不斷翻動,約七八次即可,直至糖液均勻地裹在糯米棗上。
拔絲小棗
糯米棗生坯製作:
1、將無核雞心棗50克用剪刀從中間剪開,一分為二。
2、用350克燒至40℃的溫水和好糯米麵600克,製成糯米糰。
3、將糯米糰搓成直徑3厘米的圓條,按上棗子,搓成糯米棗生坯(此步驟可批量加工,統一配送到各門店)。
炸制:
將色拉油燒至四成熱,下入糯米棗生坯1千克(3份量),待鍋中油冒小泡時,晃下鍋,用平鏟攪動下,防止糯米棗黏連。待糯米棗漂起來後,撈出控油即可。
拔絲:
將200克色拉油下入鍋中燒至90℃,離火(90℃的溫度是下白糖和水前的溫度,過高容易煳),下入250克白綿糖和30克水,迅速攪動起來,待鍋中的泡泡越起越大直至消失後,油糖分離,此時下入炸好的糯米棗,再添250克的涼油,離火不斷翻動,約翻動七八次後,將糖液均勻的裹在糯米棗上,倒出多餘的油份,此時糯米棗身上的糖呈芽黃色時即可。
小貼士:
製作拔絲菜最好選用綿白糖,因為綿白糖中含有20%的轉化糖,而轉化糖能抑止糖漿熬制過程中的晶體形成,最終影響到拔絲菜的出絲效果。
小廚提問:
Q:此菜製作時,紅棗易炸煳,如何避免呢?
A:一定要控制好炸制時的油溫,如果油溫高於五成熱,很容易把紅棗炸糊。
Q:這道菜最難的就是拔絲,拔不好就變成掛霜了,怎麼避免呢?
A:拔絲和掛霜之間就隔著一層窗戶紙,關係非常微妙。拔絲變掛霜是因為糖在熬制時不夠火候,也就是糖液熬得不夠充份時,你就下了原料翻動,那就很容易變成了掛霜。
Q:糯米棗在炸制時個頭挺大的,為什麼上桌後就縮了呢?
A:那是因為糯米棗在炸制時加熱時間過長導致的,裡面的溫度太高被外面的糖包裹住了出不去,迅速膨脹,上桌後溫度降下來,裡面就縮回去了,變得又癟又黑,賣相不好,糯米棗在鍋中炸制時一旦漂起就可以撈出。
Q:為什麼我做出來的拔絲小棗顏色特別重?
A:正常的拔絲顏色應該是淡淡的芽黃色,裡面的糯米棗紅白分明才對。如果顏色變得很重,說明拔絲時沒有加涼油,下糯米棗後加一勺涼油,可以迅速降低油溫,使拔絲的顏色不會因受熱變重,而且還利於糖液裹在原料上。
拔絲小竅門
拔絲分為水炒糖、油炒糖、水油炒糖、干炒糖四種。
水炒糖
水炒糖是以水為傳熱介質來炒糖,水和糖的比例約為1∶3。
將白糖、水放入鍋內,置小火上,用手勺輕輕地攪炒至白糖溶化並起白色泡沫,然後繼續炒至泡沫消失,待糖漿變稀,色澤呈淡黃色時,可以下原料拔絲。
水炒糖的優點是能有效地減緩糖漿的焦化速度,使所出糖絲色澤較淺,晶瑩透亮,絲細而長,甜味純正,無油膩味。缺點是由於熬糖時間較長,故糖漿容易粘鍋,原料在掛糖漿後,冷卻得也比較快,同時還容易「返砂」,技術不熟練影響「拔絲」的效果。水炒糖適用於表面光滑的原料和一些根莖類原料。
油炒糖
油炒糖是以油作為傳熱介質來炒糖,油和糖的比例為1∶4。
將白糖和油放入鍋內,置小火上,用手勺不停地攪炒,炒至糖液先是由稠變稀,起大泡,再到大泡消失,即可下原料拔絲了。
油炒糖適用於一些含水量大的原料和表面粗糙的原料,如冰棒、葡萄等。油炒糖的優點是炒糖速度快,能縮短炒制時間,延長拔絲時間,出絲綿長,絲油亮,且糖漿不易粘在炒勺上。缺點是由於油脂本身有色澤,加上糖液受熱後易上色,故如果火力過大、油溫過高,糖漿很快會變成褐紅色焦糖,影響成菜的色和味。
水油炒糖
水油炒糖是以水和油為傳熱介質炒製糖漿,比例大約是白糖150克、水25克、油10克。
將白糖和水放入鍋內,置小火上,邊炒邊分幾次淋油,炒至糖溶化變稠,起大泡沫又逐漸消失,中間泛起許多小魚眼泡時,即可下原料拔絲了。
用水油法炒糖漿,可避免水炒法和油炒法的缺陷,是拔絲常用的一種炒糖方法,適用所有拔絲 菜的原料。
干炒法
不用任何傳熱介質,直接把白糖入鍋中干炒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容易把糖炒煳並生出苦味,所以不常用。
炒糖時必須注意的6個關鍵
1、炒糖時鍋必須乾淨,防止煳鍋。
2、炒制前,將凈鍋燒熱,用油炙過鍋後再下糖和水、油。
3、炒糖時,手勺要不停地攪動,以便糖漿受熱均勻。
4、炒糖過程中,可加微量的食醋,可增加糖絲長度、預防「返砂」。
5、要正確掌握炒糖的火候,特別是在燃氣爐具上炒制,可讓鍋離火,或半離火炒制。另外,還要注意糖漿的色澤和稀稠變化,色澤過深時,糖漿已變焦發苦不能出絲;糖漿太嫩,稀而不粘也不能出絲。
6、所炒糖漿的量應與原料份量匹配,糖漿少了,會使原料掛漿不勻,沾裹不均;反之糖漿多了,多餘的糖漿會流到盤底,與盤子粘在一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