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吃餃子,是中國人的習俗,現在就快過年了,各個餐廳的年夜飯預訂格外火爆,餃子更是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主食。不過包餃子可是個技術活,怎麼和面?怎麼拌餡?素餡出水了?面多了?餡多了?
包餃子的製作秘訣
1、加雞蛋的餃子皮更筋到
每500克麵粉加拌一個雞蛋,餃子皮挺刮不粘連。
2、冷水麵糰口感好
面和水比例為2:1,也就是500克麵粉用250克水,如果想要面軟一點兒,就稍微多加一點兒水。活好的面要醒足醒透,最好中間揉幾次,揉完了再醒。
3、自剁肉餡簡便方法
將準備做餡的肉放入冰箱內冷凍,待肉完全凍實後取出,然後用擦菜板擦肉,很容就能把肉擦成細條(用擦絲器將凍肉擦成絲,),這時只需再用刀輕輕地剁幾下,只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且做出來的肉餡細膩均勻。
4、煮餃子要加鹽
煮水餃時,在水裡放一顆大蔥或在水開後加點鹽,再放餃子,餃子味道鮮美不粘連。
5、肉餡里要打水
通常做包子、餃子的肉餡都要打進一些水,以便使肉餡軟滑口感好,即用清湯或花椒泡的水,向著一個方向攪,攪到「上勁」餡料成團不散。但韭菜餡的就不要打水了,水分很多,又沒有擠水的可能,於是肉餡中就不用打水了。
6、餃子餡做多了怎麼辦?
在鍋里放清水/高湯,燒開後,把多餘的餡做成肉圓子放進去,放一些鹽,燒熟後就是美味的清湯肉圓子。也可以在素餡裡面加入一個雞蛋,一勺面,拌勻,一點點鹽,平底鍋燒熱抹油,倒進去抹平,做成煎餅即可。
餃子的包法
第一種:
1、圓皮放上餡,對摺,中間捏上,圖一中黑色的線捏上;
2、圖二紅點對摺,捏上;
3、四個耳朵...
4、中間兩個耳朵折上捏好,兩邊耳朵往中間捏;
5、6、圖5是四個耳朵的,圖6是六個耳朵的...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四種:(注意和第二種是不一樣的)
第五、六、七種:(圖三本身就是一種,很多花型都是由圖三變成)
第八種:
金魚蒸餃
原料:
麵粉200克,開水100克,肉餡150克。
製作方法:
1、麵粉用開水燙成麵糰,揉光。肉餡加蔥姜,鹽、雞精調好口味。
2、麵糰搓條下劑子,擀成圓皮,如圖所示將圓皮的小半邊卷上來。然後反過來放入肉餡。
3、把肉餡包起來,卷上來的小半邊皮捏成兩隻眼睛,把眼睛中間的皮邊翻上來做金魚的嘴。背鰭捏出花邊。
4、用剪刀剪出兩邊的尾巴。
5、用牙籤壓出花紋。
6、尾部從中間剪一刀,捏出另外兩條尾巴。再剪出前鰭,這樣金魚蒸餃就做好了。
7、把做好的蒸餃放入蒸籠蒸熟。
六種餃子蘸料
炸蒜蓉
配料:
蒜3頭、植物油100毫升、食鹽5克、白糖5克
做法:
1、蒜去掉外皮,放入機器中攪碎,或者用壓蒜器,或是刀切也行,總之弄碎就可以了;
2、鍋里放點植物油,再倒入蒜蓉,慢慢用小火煮這麼幾分鐘,炸成略金黃色,放白糖、鹽調味即可。
調味蒜汁
配料:
蒜50克、醬油100克、米醋5克
做法:
1、食材:大蒜、一品鮮醬油;
2、大蒜剝去皮洗凈;
3、用搗蒜器擠碎;
4、放入一品鮮醬油;
5、放入米醋;
6、調勻裝盤即可。
炸辣椒油
配料:
干辣椒15個、植物油小半碗
做法:
1、辣椒用清水洗凈,洗去表面的塵土;
2、鍋中放入一小碗水,把辣椒掰開放進去;
3、中火開始煮,煮開後改為小火煮5分鐘,這時候辣椒中的辣素大部分被煮出來,融入到水中;
4、把植物油倒入鍋內。接著煮,邊煮邊用勺子攪拌,促進水分的揮發;
5、水越煮越少,油越煮越渾濁,渾濁代表裡面還有少量水,接著煮;
6、煮至油質變的清澈,關火,倒入碗中吃的時候舀上一勺子就行。水分蒸發的過程中,彙集的辣素會融到油中,這樣煮出來的辣椒油顏色深,味道醇厚。
自製剁椒
配料:
紅尖椒250克、蒜35克、姜10克、食鹽25克、白糖5克、白酒15毫升
做法:
1、手指粗細的紅辣椒,清水浸泡30分鐘,洗凈晾乾至表面無水分。砧板、刀、準備裝剁椒的容器都清洗乾淨、消毒;
2、戴上一次性手套,把晾乾的紅辣椒切去蒂,切碎;
3、大蒜去皮切碎(切大蒜的時候,加點鹽可以防止大蒜粘刀),姜去皮切成末;
4、所有切碎材料放大盆里,加入鹽和糖拌勻;
5、裝入密封容器中(最常見的是裝在玻璃瓶中),不要裝滿,稍微留點兒空間,淋入白酒;
6、密封放在陰涼通風處一晚使其發酵,然後入冰箱冷藏7天後即可食用。做好的剁椒可以做菜,也可以直接拌面之類的。
紅油椒麻餃子蘸水
配料:
辣椒粉適量、植物油適量、青蒜1小把、香菜1小把、白芝麻1把、蒜適量、 蚝油適量、食鹽少許、醋適量、生抽適量、雞精少許。
做法:
1、蒜末,堅持要用拍碎的,不用切碎的,因為切的蒜不香,新鮮蒜苗洗凈,先切絲兒,再橫刀切成小丁;
2、另備香菜幾根,蚝油;
3、把搗好的蒜泥放碗里,再加辣椒麵,多少隨你口味,建議多放點,白芝麻少許,提香;
4、起油滑鍋,燒熱,7成熱,加入花椒粒炒出香味,稍涼潑入蒜蓉辣椒麵里,撒香菜碎和蒜苗碎,拌勻;
5、吃的時候,加入生抽、蚝油(少量)和醋若干,再加適量涼開水和鹽、雞精,攪拌均勻就可以蘸餃子吃了。
蒜蓉豆豉辣醬
配料:
蒜15瓣、豆豉220克、食鹽1茶匙、白糖1茶匙、生抽1茶匙、辣椒粉50克、植物油適量。
做法:
1、大蒜剝好,豆豉準備好;大蒜和豆豉的比例隨意,喜歡大蒜口味的,可以多備點大蒜;
2、大蒜洗凈,拭乾水分,放在案板上,用刀逐個拍破;
3、將豆豉倒在案板上,同大蒜混合,用菜刀剁碎;
4、建議不要剁得太碎了,保留顆粒感,口感會更好;
5、熱鍋里倒入適量油,同時放入花椒,小火炒香後,把花椒撈走;
6、將豆豉、蒜蓉放進鍋里,中小火炒香;
7、豆豉、蒜蓉炒香後,倒入辣椒粉;建議辣椒粉用粗一點的,成品效果更好;
8、調入適量鹽、白糖,調味,提鮮;
9、調入適量生抽,翻炒均勻即可;
10、如果喜歡乾爽的辣醬,可以炒干一點再起鍋,還可以撒些白芝麻裝飾。
全球12款奇葩餃子
波蘭
波蘭的餃子皮薄餡厚、玲瓏剔透,為波蘭的美食全圖添上了最為華美的一筆。它們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即用溫水將麵粉和少量薯粉混合後揉成麵糰,用玻璃杯口將它們切成大小均勻的餃子皮,然後包上土豆泥和煎洋蔥,最後放在鍋里烹煮即可。油炸是另一種傳統做法。
俄羅斯
俄羅斯的餃子精巧細緻,通常只有1到2英寸(約2到5厘米)大小,在各大餐館均有供應。它們的餡兒更為可口,讓人慾罷不能。麵糰一般由麵粉、雞蛋和水混合製成,餃子餡由碎牛肉、豬肉、洋蔥混合而成。它們捏出來的形狀有點類似於義大利的餃子。
中國
中國的餃子味道更是鮮美。以肉為餡,包好後烹煮食用。另外還有油炸餃子,口感風味各不相同。
日本
相比以上提到的餃子,日本的餃子(gyoza)從外形上看略顯「苗條」,精緻的花邊展示了靈巧的手藝。它們外皮很薄,餡里混有豬肉、香蔥、生薑以及芝麻油等。油炸過後再加以清蒸,出爐後蘸著醬醋調製的汁子品嘗別有風味。
韓國
韓國的餃子(mandu)風味各具特色。有的是烹煮的,一口即食,由豬肉和青蔥混合而制。有的是蒸熟的,以泡菜為餡,需細嚼慢咽。還有一些有拳頭般大小。品嘗著自家包的餃子,滿口生津,回味悠長。
土耳其
該國的傳統餃子通常是將牛羊肉和洋蔥混合而成,並灑上帶有蒜的酸奶調味汁。它們在阿富汗、美國等國家也很受歡迎。在土耳其,它們通常是兒媳取悅准婆家的必備美食,因為餃子越小,標誌著新娘廚藝越高超。
義大利
「餛飩」一詞最早出現在14世紀,出自一位名叫佛朗西斯科·迪·馬可的威尼斯商人的著作中。早期的烹飪方法是在麵糰中裹上洗凈的綠菜和新鮮的奶酪,色鮮味美,這和現在義大利餐館製作方法並無大異。如今,大多數餛飩都由工廠加工生產,冷藏出售。
德國
德國的餛飩源於歷史上的斯瓦比亞地區,傳統做法是將肉沫、燻肉、菠菜、麵包渣、洋蔥、香草和香料等混合成餡。它們外觀為正方形或矩形,通常3到5英寸(約7到10厘米)寬,個大味鮮。戲說它們是在大齋節時被發明出來的,因為將肉餡藏在裡面,可以蒙蔽上帝的眼睛。
烏克蘭
Varenyk在烏克蘭語中是指「煮熟的麵糰」,光從字面上看就已經勾起了您對餃子無盡的想像。煮熟的餃子體型飽滿,呈月牙狀。傳統做法是選用土豆為餡,抹上黃油,蓋上煎洋蔥,再加些酸奶酪和黃油即可。在烏克蘭寒冷的冬天裡,它可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猶太
目前這些三角餛飩的發明地區出處不詳,有人認為它來源於威尼斯猶太人區,和義大利餛飩大致同時問世。牛肉餡軟嫩爽滑,伴著濃濃的鮮雞湯,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尼泊爾
在尼泊爾,momo是當地最具代表的小吃。它們通常是清蒸而成,也有油煎或油炸等做法,外形呈半月狀或圓形。由於這些地域素食主義者雲集,因此它們通常以土豆、優良大豆和乳酪為餡。而葷食者的momo裡面則包有牛肉。
黎巴嫩
這些餃子似乎展現了一種文化,但它們其實也有共同之處。黎巴嫩的Shish Barak餃子是將風味牛肉和松仁混合包好後浸泡在羊奶中,並用大蒜、薄荷、香菜等加以調味。它們通常是自家製作的,雖然倍受青睞,但在黎巴嫩很少有餐館供應。
中國各式彩餃欣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606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