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進賢路上,有一家小館子——春餐廳,是上海小有名氣的、最地道的本幫家常菜,已經開了二十幾年。據說馬雲和東方衛視的主持人葉蓉都常去那裡。
特別的是,這家小餐廳極有個性:沒有菜單和菜價,一切都由老闆娘說了算。春餐廳會在20:45極為準時地打烊,和現代人的生活貌似有些不相容,可或許就是這份特立獨行,讓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儘管已提前打了預防針,進去之後還是訝異:春餐廳還真是袖珍,小小的一個房間裡,只有四張桌子。陳設簡單至極,整個屋子只有一幅「吃虧是福」的書法算得上裝飾,碗碟都是極為普通的老舊款式。
沒有菜單沒有價格,在爽利老闆娘的安排之下,我們的菜單就這樣確定了:四個菜——油爆蝦、紅燒鯧魚、紅燒肉、蒜蓉莧菜。
油爆蝦很鮮;鯧魚燒的很入味;最受食客好評的紅燒肉不是我倆喜歡的味道,也可能是我們吃慣了北方版的緣故;蒜蓉莧菜很棒,新鮮爽口,我們吃得一根不剩。
但最讓我們驚艷的,竟然是後來老闆娘附送的一碟四喜烤麩。醬汁濃郁,咸甜適口,簡直欲罷不能。
自此,便愛上了這道經典上海本幫菜。興致來了就燒一大鍋,冷藏起來慢慢吃。所謂「四喜」,一般是指香菇、黃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種料,然而我酷愛腐竹,所以一定要有腐竹的四喜烤麩對我來說才算完美。
【四喜烤麩】
▼
|原料|
烤麩:兩大塊 黑木耳:一小把
黃花菜:一小把 花生米:一小把
腐 竹:六 根
香 菇:10 朵(家裡沒有香菇了,我換了松茸,都是菌菇類,機智如我,汗……下文還是以香菇稱之。)
【1】所有原料分別溫水泡發。香菇要洗凈之後泡發,泡發香菇的水靜置備用。
【2】 烤麩在清水中多次擠壓,擠出白色泡沫,以去除豆腥味。切小塊,入開水鍋中燙3分鐘。
撈出後過涼水,繼續在清水中多次擠壓,這是去豆腥味的關鍵。
【3】花生米,煮7-8分鐘。木耳洗凈摘成小朵。腐竹擠干水分。香菇一分四。
黃花菜兩兩打結(打結的時候頗有做手工的感覺)。黃花菜容易燉的軟爛,打結是為了口感更勁道。
【4】鍋中入油,入烤麩,中小火煸炒,直至烤麩表層煎至金黃。盛出備用。
【5】鍋中入油,加蔥段、兩粒八角爆香,將除烤麩以外的其他食材倒入,中小火煸炒均勻。
加調料:6粒冰糖、一大勺老抽、兩勺生抽、兩勺鹽,將泡發香菇的一小碗水緩緩倒入,剩下底部的水棄之(底部的水可能有沙)。
調料的配比是我家喜歡的,總體感覺微甜,偏淡,你可以自己嘗過後再調整。
【6】中火燒開,調小火,熬半小時入味。中間略攪拌。待所有食材都入味,淋芝麻油,出鍋。
可保存於密封盒中,冷藏,每次用乾淨的勺取食,可以吃3-4天。
相比於熱食,我更喜歡冷藏後的口感:經過醬汁的浸泡,所有的食材都顏色飽滿、味道濃郁,每一口都是滿足。
--------THE END------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