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時大家會製作各種口味的粽子,有純糯米的粽子,紅棗粽子,肉粽子等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肉粽子的做法,以及包肉粽子的材料。
1) 傳統肉粽子
原料:糯米1500克,夾心豬肉900克,棕葉,馬蓮草適量,醬油200克,白糖60克,鹽25克,味精3克,料酒5克,蔥,姜少許,醬油200克,白糖60克,鹽25克,味精3克,料酒5克,蔥,姜少許。
做法:
1、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3-4個小時,控干水,放盆內,加5/8醬油,2/5鹽拌和均勻;將豬肉切成小塊,用3/8醬油,白糖,餘下鹽,味精,料酒和蔥,薑末拌勻腌上,浸透入味;
2、用兩張棕葉(毛面相背)折成三角形兜,放入糯米,約占兜的1/3,再放入一塊肉,然後再放入占兜2/3的糯米,左手把粽子捏成長方形,右手把沒有折的棕葉往上一推,在下邊兩角折好的同時,再折第四隻角,就成為四角粽子狀,用馬蓮草紮緊,即為肉粽子生坯;
3、把粽子生坯放鍋中,加水(水量要多,必須淹沒粽子),用重物壓住,不讓其浮起。先用旺火煮2個小時,再添些水,燒開後改用小火燜煮4-5個小時,即可成熟。
特色:糯粘,肉香,味鮮美。
2) 咖喱雞肉粽
原料:
1、粽子葉1把、粽繩1把、糯米1千克、椰漿1升、鹽2茶匙、香蘭葉8條、香蕉葉2片(鋪蒸器用)
2、雞胸肉500克土豆500克椰漿150毫升三花淡奶1罐咖喱葉3支鹽11/2茶匙
3、干辣椒20條(洗凈泡軟後瀝干水分)、洋蔥頭1粒(去皮洗凈)、大蒜8瓣、香茅4根(取根部白色部分)、黃姜15克(洗凈去皮)、楠姜75克(洗凈去皮)、石角栗25克、巴拉煎15克。
做法:
1、提前將粽子葉擦洗乾淨,剪去根部後放入水中,同粽繩一起煮軟備用。
2、將糯米洗凈後拌入鹽和椰漿,拌勻後倒入鋪有香蕉葉的蒸器內,再放上打結的香蘭葉,大火蒸半小時,然後打開鍋蓋翻動一下再蒸20分鐘至熟。
3、將原料3中除巴拉煎以外的所有材料放入料理機中磨碎成膏。
4、將雞肉和去皮土豆洗凈後全部切成丁備用。
5、炒鍋內倒入適量油燒熱,然後放入巴拉煎炒香,倒入磨好的咖喱膏一起翻炒均勻,再放入咖喱葉一起炒制1分鐘。
6、加入切好的雞肉和土豆丁一起翻炒,然後調入材料B中的鹽、椰漿和三花淡奶一起燜煮10-15分鐘。
7、開始包粽子啦:取2片粽葉重疊,折成漏斗型,然後放入一小團蒸好的糯米壓實,並在中間挖個小坑,再盛入一湯匙咖喱雞,最後再鋪上一團糯米飯,包好,捆結實。
8、將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鍋內大火蒸15分鐘即可。
注意:在磨製咖喱膏的時候,最後戴上一次性手套處理材料,比如黃姜的顏色弄在手上很難洗掉,也要小心避免沾到衣服上。
3) 台式粽子
原料:長糯米、豬肉、香菇、鹹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
1、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2、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
3、接著將多餘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紮緊打結,做好後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4) 古味肉粽
原料: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
1、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個小時,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
2、將五花豬肉先過油炸一下,然後撈出來用醬油和香料滷製。蝦也是過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時,要將白糯米泡在水裡大約3~4個小時,泡軟備用。
3、將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後的原料放在一起,具體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愛好,糅合在一起後,加醬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後包在粽葉裡頭。
提示:水一定要淹過所有的粽子,然後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
5) 頂級養身粽
原料:紫米、銀杏、瑤柱、鮑魚、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
1、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熱水裡,時間需要6個小時左右。泡好以後,將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軟。瑤柱和銀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鮑魚最好用干鮑魚,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裡泡。
2、將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台灣竹葉包裹成4個角,放入水裡煮一個半小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381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