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擺檔30餘年‧新路蝦面吃出回憶

Jennie| 2016-04-17| 檢舉

炒粿條面也深受顧客喜愛,值得一試。(圖:星洲日報)

炒粿條面也深受顧客喜愛,值得一試。(圖:星洲日報)

老闆推薦的炒飯鍋氣十足,米飯粒粒分明。(圖:星洲日報)

佇立在一條老街30餘年的檔口,一道從小吃到大的蝦面,吃的是充滿古早味的道地街邊美食,也是一種情懷,一個集體的回憶。

擁有一條超過半個世紀歷史的麻坡合心路,俗稱新路,一條不算熱鬧的街道,但只要說起新路蝦面,對於麻坡人來說不會陌生,也是絕大部分新路街坊充滿回憶的一個檔口。

在本期的〈食客指路〉中,來自麻坡的莊輝揚(27歲,錄影師)就帶著《大柔佛》社區報的讀者來到他成長的老街,推薦這檔他從小就愛吃的新路蝦面。

莊輝揚:回鄉必光顧

莊輝揚表示,新路蝦面充滿著小時候的「味道」,可以有著成長的回憶,當時家裡與檔口毗鄰,因此每次都是打包回家吃,每次都跟老闆說:「炒蝦面專米粉,再加個蛋。」

他說,新路蝦面就是從小到大的味道,即使現在人在吉隆坡工作,回到家鄉仍然會去光顧。

「在新路長大的小孩到現在還是會去吃新路蝦面,那個味道的記憶很深,吃了那麼多年都吃不膩。」

莊輝揚推薦這檔蝦面的原因是新路面面的特點無論是在濕度、調味或用料都恰到好處,特製湯底炒出來的味道很香,尤其再加上參巴辣椒和酸柑,簡直想了都會口水直流。

他說,在外地比較難找到炒蝦面,一般都是有湯底的,至於在麻坡有些蝦面炒得特別濕,他個人比較不喜歡。

第二代掌廚保留古早味

這檔由蔡培松(73歲)經營的新路蝦面,在80年代只是一個流動檔口,經過第四次的搬遷才遷至現今的一家店面。

4年前蔡培松因為視力問題,而正式退休由幼子蔡弘逸(37歲)全面接手,這位第二代掌廚人多年來堅持要以父親為標準,炒出父親傳下來的古早味。

蔡弘逸表示,好吃的蝦面,火候要拿捏得很好,而且炒後要燜至一個程度,蝦面才能濕黏。

在選擇食材方面,蔡弘逸也講究新鮮,不論是主要食材或配料,只要不新鮮,他寧可不用。

至於深受顧客喜歡的參巴辣椒和酸柑,都是檔口每一道食物的主要配料,功能是在減少蝦的腥味之際,帶出蝦的鮮甜味道,其中參巴辣椒則是蔡弘逸的母親花了一兩個小時烹調而成。

秉持父親傳統炒法

從小就與兄弟在父親檔口幫忙的蔡弘逸,早在20年前就在購物中心的食閣炒蝦面,2009年父親租下現有的店面後,他就回來擺檔,並增加了炒粿條面及炒飯等,而父親則只在晚上開檔炒蝦面。

他說,他一開始只管能炒出一盤面上桌,漸漸才體會父親對於火候、口感的堅持。

他坦承他目前只是掌握父親的五成功力,但是他一直在學習,秉持父親的傳統做法,他要以父親為標準,保留當年最初的味道。

蔡弘逸並不急於創新,他重視的是能炒出那種能令街坊和顧客懷念的古早味,而且這麼多年未想過搬去其他地點營業,主要是念舊,這裡是新路蝦面的「發源地」,有著熟悉的環境和人。

6道炒粉貴精不貴多

來到新路蝦面,除了必點的蝦面,蔡弘逸也推薦炒粿條面和炒飯。

他說,他很喜歡到處去吃,然後研究別人的炒法和用料,上述2道食物都是他在食閣時就開始推出的,後來搬回父親的店面也介紹給顧客,讓檔口售賣的食物更加多元化。

不過多年來,他仍堅持只供顧客6種選擇,即蝦面、炒粿條面、炒飯、星洲米粉、印度面及老鼠粉,貴精不貴多,每一種的炒法皆不同,相信顧客也不會因而覺得膩。

蔡弘逸也視每一名顧客如朋友,與他們聊天時都會記住他們喜歡的吃法。

指路食客:莊輝揚(27歲,錄影師)

推蔫理由:到好處,特製湯底炒出來的味道很香,配合參巴和酸柑,想了都會口水直流。

推蔫美食:蝦面(米粉,加蛋)

食客打星:

美味指數:★★★★☆

環境衛生:★★★☆☆

服務態度:★★★★☆

價格水平:★★★☆☆

店家:新路蝦面

地址:88,Jalan Hashim84000Muar,Johor

電話:012-6877725

營業時間:12pm-10.30pm(休息日不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279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