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腌制鹹蛋的方法!完美、流油、翻沙,如假包換

從老家帶回一些鴨蛋,比較留意一些腌制鹹鴨蛋的方法。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以為是完美的鹹蛋是怎麼腌出來的?看了半天也沒有也說到腌制鹹鴨蛋的方法,下面的網友都有上當的感覺,找一種腌制鹹鴨蛋的方法就那麼難嗎?

鹹鴨蛋,中國特色菜肴。古稱咸杬子。鴨蛋相比雞蛋而言,腥味比較重,用鹽水腌制後,能達到去腥的效果。從口感上而言,腌制後的鴨蛋也更加香嫩可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所以,從眾多的食譜中,整理出如下完美腌制鹹鴨蛋的方法。

第一種:鹽水腌製法

所需原料:

鴨蛋50個、清水4000克、粒鹽(普通精鹽也可)600克、高度白酒100克、

腌制步驟:

1、將鴨蛋洗乾淨,擦乾或者晾乾上面的水分;

2、將清水放入鍋中,倒入鹽煮融化,喜歡五香味的可以再放3粒八角、一小把花椒、一塊桂皮一起煮,晾涼,倒入白酒;

3、將晾乾的鴨蛋擺放入罈子中;

4、倒入鹽水,壓上竹簾或者盤子,讓鴨蛋全部浸泡在鹽水中,蓋上,腌30~45天,30天時鴨蛋微有鹹味,45天鴨蛋黃會有很多油;腌蛋和溫度有關係,夏天快一些,秋天冬天就慢一些;

5、腌到覺得鹹味正好了,將鴨蛋取出擦乾淨用紙每5個捲成一卷放入冰箱冷藏(保鮮格)儲存,隨吃隨煮就可以了,這樣鴨蛋就不會因為還在鹽水中泡著而越來越咸,也不會因為全部煮熟存放,鴨蛋的蛋清變硬不好吃了。

第二種:白酒製法

所需原料:

鴨蛋50個、清水4000克、粒鹽(普通精鹽也可)600克、高度白酒100克、

腌制步驟:

1、將鴨蛋洗乾淨,擦乾或者晾乾上面的水分;

2、一個碗倒入高度白酒,一個碗放鹽;

3、將鴨蛋在酒碗里泡一下撈出,放入鹽碗中滾上一層鹽,放入袋中;

4、將所有鴨蛋全部做好都放入袋中,然後紮緊袋口,在外面再套一層袋紮緊;

5、放到陽光下曬2個小時(鹹的快一些)然後放到陰涼處30天後就可以吃了。也是夏天溫度高腌得快一些,秋冬慢一些。

第三種方法:黃泥腌制方法

原料:

新鮮鴨蛋44隻,小盆或罈子1隻,黃土、晶鹽、熱水各適量。

準備工作:

1、選取新鮮而且毫無破損的鴨蛋,用溫開水洗凈表面後控干待用。

2、按1斤鴨蛋1兩鹽的比例,取適量晶鹽放在小碗里,倒入開水攪拌至晶鹽溶解。

做法步驟:

1、黃土塊搗碎,倒入鹽水攪拌成黃泥,然後把鴨蛋放在黃泥中,讓每隻鴨蛋都均勻地裹上一層黃泥。

2、裹好黃泥的鴨蛋放在準備好的小盆或罈子裡,然後用保鮮膜密封嚴實,放在乾燥且陰涼通風的地方。

3、腌制3周左右就可以取出鴨蛋了,曬乾後裝入保鮮袋裡密封保存,放冰箱冷藏室里保存更好。

補充說明:準備吃的時候把上面的黃泥洗掉,煮熟即可。

中醫認為,鹹鴨蛋清肺火、降陰火的功能比未腌制的鴨蛋更勝一籌,煮食可治癒瀉痢。其中鹹蛋黃油有明目養眼的功效,還可治小兒積食,外敷可治燙傷、濕疹。

我想,上面的方法對於大家雖然沒有非常大的作用,但一些參考意義應該還是有的。

======================

(小桔燈公眾號:xjdwhcb ,分享教育、生活、讀書內容!歡迎提供教育文章、教學心得,教師人生感悟、趣味試題!)

完美的鹹蛋是怎麼腌出來的?

2016-04-09 11:52

鹹鴨蛋在中國無疑是最具號召力的「經典食品」之一。完美的鹹鴨蛋,至少需要滿足「流油」「紅亮」「翻沙」三個特徵。形成這三個特徵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呢?

首先,為什麼是「鹹鴨蛋」而不是「咸雞蛋」?

從加工工藝的角度,用雞蛋來腌鹹蛋也毫無問題。人們之所以不親睞咸雞蛋,主要原因大概是:鹹蛋的美味在於蛋黃,通常雞蛋黃占整個蛋的比例不超過30%,而鴨蛋能接近35%——再加上鴨蛋的個頭本來就比雞蛋要大,鹹鴨蛋也就更具吸引力。此外,鴨往往比雞吃更多的蟲子,因而鴨蛋也就有更重的腥味——要是象雞蛋那樣煮或者炒,風味就不如雞蛋迷人。而製成鹹蛋或者皮蛋,就可以去除腥味,也算是為鴨蛋找到了好的歸宿。

要說鹹蛋背後的科學奧秘,我們先從蛋的構造說起。我們感興趣的蛋黃在內部,主要由油脂、蛋白質和水構成。其中油脂被蛋白質和卵磷脂分散成一個個小顆粒,包裹起來成為「脂蛋白顆粒」。這些顆粒的大小在幾十到一百多微米的樣子,跟頭髮的直徑差不多。它們均勻分散在水中,使得肉眼看起來是均勻細膩的半流體。整個蛋黃外面環繞著蛋白。肉眼看起來,蛋白和蛋黃一樣也是半流體,不過蛋白中的固體含量只有13%左右,其他幾乎全是水。而蛋黃中的固體超過一半,其中油脂超過三分之二,而蛋白質不到三分之一。

蛋白外面是蛋殼。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看起來是密閉的,但其實上面有幾千上萬個微孔。自然狀態下,這些微孔蛋殼表面的一層膠狀物所封閉。經過清洗或者在水中侵泡,這層膠狀物被破壞,鹽就可以自由往蛋的內部擴散。隨著鹽的滲入,因為蛋白中含水量高,擴散起來很迅速,鹽很快就達到了蛋黃。

因為蛋白中的鹽濃度高,蛋黃中的水中鹽含量低,所以鹽不斷往裡擴散,而水則往外滲出。這樣,水含量降低的蛋黃就會變干變硬——如果打開沒有「腌透」的蛋,可以看到蛋黃內部是「稀而軟」的半流體,而外層已經變硬。「腌透」之後,所有的蛋黃都會硬化,蛋黃外層的含水量甚至會降低到未腌制時的一半以下。

前面說了,蛋黃是一個個脂蛋白顆粒均勻分散在水中。鹽的滲入大大增加了水中的離子濃度,而脂蛋白顆粒在高鹽環境中不穩定,就會導致一些油脂被釋放出來。鹽濃度越高,時間越長,釋放出來的油脂就越多。高溫還會大大促進鹽離子對脂蛋白的破壞能力,所以鹹蛋經過加熱煮熟,還會有更多的油脂被釋放——腌好的鹹鴨蛋,能有一半以上的油脂釋放出來。這也就是完美鹹鴨蛋的第一個特徵——流油。

油脂本來是在脂蛋白顆粒中的,被鹽離子和加熱破壞了穩定性,總體上變小了,顆粒與顆粒之間也出現了許多縫隙。這些縫隙被析出來的油脂填充,視覺效果上就成了油中有許多細小的顆粒。這,就是完美鹹鴨蛋的第二個特徵 ——翻沙。

完美第三個特徵——紅亮,則比較複雜。蛋黃的顏色由其中的色素濃度決定。色素存在於油脂中,未腌制的時候,這些油脂被蛋白所包裹,要「透過」蛋白層才為我們所見。經過腌制,油脂從脂蛋白顆粒中跑了出來,填滿了脂蛋白顆粒的縫隙,相當於「被色素染上了顏色的油脂包裹了脂蛋白顆粒」,我們就直接看到了色素。另一方面,腌制大大降低了蛋黃中的水含量,相當於增加了色素的濃度,也使得看到的顏色更深。

也就是說,腌鹹蛋,是會使蛋黃顏色變深的。不過麻煩的事情在於,蛋黃的顏色很大程度上是由母鴨吃什麼決定的——如果只是想要「紅亮」的顏色,通過飼料來改變顯然要直接有效得多。最原生態的方法是增加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飼料,比如玉米、綠色蔬菜、花卉等等。投機取巧、但合法的方式,是在飼料中添加加麗素紅或者加麗素黃(俗稱「蛋黃精」)——這些色素是合法的飼料著色劑,在世界各國都可以用於養殖業中。此外,還有廉價高效、但非法的手段——添加工業色素,比如蘇丹紅。憑肉眼,實際上無法分辨鹹鴨蛋的顏色是來源於哪種方式——如果要追求顏色,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不同的人腌制鹹鴨蛋的方法不禁相同,主要可以兩類。一類是把鴨蛋泡在鹽水中,另一類是把鹽和到粘土(或者沙土)里形成土糊,然後裹在鴨蛋表面。除了鹽,還有人會加入酒來腌制。酒精滲到蛋黃,也會降低脂蛋白顆粒的穩定性,幫助油脂的析出。介於兩類方法之間,加上酒,也就產生了另一種方式:把鴨蛋浸過酒之後,再滾上一層鹽,然後密封保存。

不管哪種方法,核心都是讓鹽擴散進去、水擴散出來。它們之間的區別,只在於蛋殼外鹽濃度的變化,對於鹽進水出的進度有一些影響——至於哪種方法得到的鹹鴨蛋「最好」,就需要自己去摸索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135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