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位上菜,顧名思義就是按位上菜,再簡單點就是一人一份的那種菜式。以往,個位菜是在西餐裡較常出現。近年來,國內一些上檔次會所和酒樓及時尚消費餐廳卻把「位上菜」的概念引入中餐消費領域,或將引起新一輪「精而小」美食消費趨勢。
位上菜除了上檔次外,還有不少好處,很多消費者會覺得衛生,還有,以「位」的形式上桌,消費者可以花較少的錢嘗試更多品種的新菜而不必擔心浪費。
但是,中餐分餐位上製,對很多大廚也是一種挑戰,如何高效高利,做出新穎的搭配、立體的裝盤的位上菜呢?為此,粵港餐飲微雜誌經過努力的資料收集,特別整理了這期關於位上菜的專題(這個專題是結合了著名粵菜大師盧錦泉、攝影師搏擊哥等人的勞動成果的,這裡也對他們表示感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粵港餐飲微雜誌主筆:飲君子)
有溫度!有態度!有色有味!關注粵港餐飲微雜誌,更多精彩等著你!我們每天精編內容,點擊本文標題下方的「粵港餐飲微雜誌」,進入關注即可免費訂閱。
位上菜製作的四大難題和解決手段
難題 1:
工作強度大、成本費用高
位上菜對食材初加工的要求很高,會增加後廚的工作量,食材消耗大,成本比較高。
解決方案:
「一次性備料」and「二次改刀」
降低勞動強度的方法是科學備料,採用「一次性備料」方法,將食材按照一個規格改刀,用於多款菜品的製作。
難題2:
「絲、粒、片」位上不美觀
西餐菜式中,食材多改刀成塊,個頭大,主題突出、容易裝盤。而中餐食材多改刀成絲、粒、片等細薄的形狀,位上往往缺乏美感。
解決方案:
粒狀原料「堆」出美感
食材全部改刀成丁,裝盤時「堆」高,立體時尚,頗具美感。
難題3:
快速出品難實現
社會酒樓來一份做一份,能做到出品快捷和保溫。而位上菜多為大份炒好後再分盤上桌,不僅容易變涼,也難實現快速出品。
解決方案:
荷工兼任炒鍋助理
位上菜品中,需要澆汁的熱菜不少,炒鍋做好菜以後再加熱醬汁,肯定會耽誤上菜。讓荷工做炒鍋助理,除了打荷,還要負責在備用灶上加熱醬汁,這使出菜速度得到了提高。
難題4:
位上菜每盤多少克?
一例熱菜的份量一般是450-500克,一例涼菜的份量大約是150-200克,而位上的熱菜和涼菜怎麼定量,每個食客點幾道位上菜較為適量?
解決方案
掌握基本標準
位上涼菜100克
位上熱菜150克
每位5款最合適
精美位上菜欣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00187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