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天氣好的時間,可以看到海洋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藍色,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
高聳的山崖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萬頃碧波中,懸崖峭立、氣勢恢宏,前後綿亘達21公里,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
蘇花公路就盤旋在這斷層崖壁其間,東臨太平洋,西靠中央山脈北段峭壁,地勢險峻,山光海色雄奇壯麗,被稱為台灣最美的公路。
一般清水斷崖的遊覽點是在一段廢棄的臨海公路旁,目光所及有限,斷崖美景只是一點點,其實蘇花公路沿途的風景才是最美的。我第一次來這裡,是租 了輛機車一個人騎過來,所以走的地方稍多點,這一次,出門時走的匆忙忘了帶國際駕照,不能租機車,只好參加太魯閣的散客一日游,有條件的同學,還是建議騎 機車過來,可以多走走,能看到更多角度不同的美景。
清水斷崖停留片刻後,驅車前往太魯閣國家地質公園。太魯閣以高山和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沿線山嶺高入雲霄,谷深莫測,溪流蜿蜒,飛瀑似簾,景色 奇絕。用鋼釺和汗水鑿出來的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就在陡峭的山腰上曲折盤旋,稱為中橫公路。這裡是台灣地區的旅遊聖地之一,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 岩峽谷景觀聞名,行走在太魯閣峽谷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大自然造物力量的偉大。
第二站:砂卡當步道。步道從百獅橋頭開始,橋欄上有—百隻各種不同造型 、用大理石雕琢的石獅子,橋下就是沙卡當溪與立霧溪的匯流處。照片中石獅身後山腰處一條凹入山體的道路就是砂卡當步道。
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溪的水力發電站,從砂卡當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經過修整後更名。這是一條原住民風味濃厚的步道,因為這裡是太魯閣原住民的傳統領域。
步道沿著清澈碧綠的砂卡當溪向前延伸,砂卡當溪河水碧綠、清澈見底,河床上儘是漂亮的大理石。
溪邊岩石上美麗多變的線條,與溪流、綠蔭相對,形成美妙的水石畫,盡展水石之美。大概是冬季雨水少的原因,溪中水流很淺,並沒發現之前在網上看到過的大片碧綠泛藍的潭水,美景稍打折扣,不過整體感覺也還不錯。
步道邊不知名的花兒,很漂亮。步道沿途除了有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和山與水結合的秀麗景觀外,山坡上種滿了翠綠的「山蘇」, 這是當地原住民的經濟作物。
步道的終點,有一些原住民小店鋪,展銷各類手工藝品
現場編織有原住民特色花紋的手帶
還有展銷各種好看的石器工藝品
之後原途返回。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當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下一站「長春祠」。這裡供俸著中橫公路施工過程中,因公殉職的212位員工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青山綠水間的長春祠,祠堂下方有一瀑布自山洞中流出,終年不息,形成「長春飛瀑」,是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立霧溪經祠前流過,長春聽濤也是一大景致。
前往長春祠要經過這座大紅的長春橋,橋下清澈的溪水和壯麗的峽谷風光,很是動人
唐式風格的長春祠依地勢嵌入山壁間,立於斷崖下,精巧而莊嚴。祠前建有環形步道,供遊人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
太魯閣大峽谷的地質情況很不好,山體結構疏鬆,造成了中橫公路工程的異常艱巨。民國四十五年至四十九年創建中橫公路期間(公元1956年 - 1960年),因公殉職者212人,受傷者702人,為了「感念這些披荊斬棘、流血流汗、默默付出寶貴生命的築路英雄們,於民國四十七年六月(公元 1958年)建祠奉祀,作為凝聚這些斑斑血汗的精神象徵」。
繼續驅車往前,來到慈母橋。中橫公路翻山越嶺,所經橋樑無數,但位於立霧溪和老西溪匯流處的慈母橋,則是全台灣唯一一座大理石砌成的橋樑,紅色的橋身在青山綠樹中更為顯眼。
傳說高山族部落住在附近,有位山地青年出遠門去,其母每日都盼望愛於歸來,仁立在山坡前等待,於是後來為這感人的故事蓋設了石橋和慈母亭。慈母亭附近澗碧崖綠,雲樹迷茫,其間徑道選題蟠曲,幽深寧謐,此景曰「太魯合流」,是全太魯閣峽谷別具一格的一段。
橋下河床盡為大理石的岩壁,很是壯觀
再行兩公里,就到了中橫公路上聲譽最高的觀光勝地天祥,此地原是泰雅人村落,名太比多,後來為紀念南宋名臣文天樣而改名。附近山嶽、溪谷風景優美,植被因季節不同而變化色彩。
天祥也是觀光客的休息站,此區腹地廣闊,餐飲店、飯店、公車站、停車場、郵局等一應俱全。 我們同車的三位遊客,除了我另一對是從台北來,堅持要請我吃中餐,台灣人實在太友好了,讓人很不好意思。司機帶我們去了一家台菜館,這裡的炭烤野豬肉還不錯哈。
吃完飯在周邊逛逛。這一帶河谷四周峭壁聳立,谷底下切地形壯觀,大理石巨岩林立,令人嘆為觀止。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彙集成立霧溪,經河水長年的堆積侵蝕,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
立霧溪對岸的高地河階上有一座「祥德寺」,寺內的「天峰塔」為七級寶塔,站在寶塔上視野無限遼闊,山光水色盡在眼底,是觀景的絕佳位置。
下一站,綠水步道。綠水步道原是日據「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日本政府發動太魯閣戰役, 當時利用太魯閣族既有社路,開建為軍用道路,以運送部隊及軍用物資,深入立霧溪流域。 戰役結束,日本政府將道路整修為警備及理蕃道路,沿途設置警察駐在所,以加強控制太魯閣地區。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 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
此步道一邊是岩壁,一邊是斷崖,斷崖下的中橫公路清晰可見
站在斷崖上,可俯瞰立霧溪谷與綠水河階。各種岩生植物,在岩壁上展現堅毅的生命力
往下看中橫公路,川流不息的汽車像小模型一樣飛馳而過
綠水步道不僅只是沿著斷崖,還要穿過一條伸手不見五指的小山洞,我們三人一起利用手機的攝像頭燈光順利通過,也就基本結束了太魯閣的行程。很遺憾的是這一天因為天氣原因,最想去的燕子口步道臨時關閉,沒能去成,看來以後還得找機會再來一趟。
返程途中,司機會在七星潭停留,這也是太魯閣一日游的必達地。七星潭是我在花蓮很喜歡的地方之一,第一次來花蓮時就有騎著機車過來,這一次天氣不佳,海風很大也很冷,所以只短暫停留了一小會。
七星潭的海灘非常獨特,綿長的海岸線上幾乎全是礫石,天氣好時,呆在這裡,靜靜聆聽海浪捲起的石頭拍打岸邊的聲音,會非常美妙。
七星潭浪大水急,即使是夏天,這裡也是禁止下海和游泳的。這一天的行程到此結束,第三天在花蓮還走了花東縱谷線,之後再再開帖詳述。
這次在花蓮,提前在「自在客」網站上預定了「幸福旅人民宿」,民宿在一幢嶄新的小洋樓里,入住201浪漫雙人房,房間很新很乾凈,空間寬敞,布置的非常有特色,就像名字一樣極其適合戀人入住。
粉嫩粉嫩的床品,可愛的玩偶,後悔沒有帶女朋友一起來住啊
幸福旅人一共只有四間客房,可是看得出主人是在很用心的打理,從入住時的詳細介紹,到在花蓮期間每天一早微信發來的天氣預報,以及一些細節上的關懷,熱情周到的如同家人一樣,讓人非常感動。
洗手間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了,乾淨的一塵不染。乾濕分離的空間設置,配備智能馬桶蓋。除了淋浴區還有個漂亮的浴缸,民宿做到這樣的配置真的很贊,相對房價而言,絕對是超值啊。
一樓的大客廳,也就是住客的公共空間。入住登記後,民宿主人會拿出三份花蓮地圖,詳細介紹民宿的位置和周邊景點以及推薦的美食,非常詳細。雖然花蓮對於我而言已經並不陌生,卻也因為這樣詳細介紹的發現了幾家之前沒吃過的美食。
公共空間真的很大,大到感覺浪費了,沙發上的大熊好可愛,應該會非常受女性遊客的歡迎吧。
前一天下午抵達花蓮,登記入住後,騎著民宿免費提供的自行車前往附近的南濱公園。「幸福旅人」的位置非常好,距離熱鬧的市區中心和海岸線都很 近,騎著自行車就更加方便了,這是我來三次台灣,第一次遇到有免費使用自行車的民宿,而且主人非常用心的給自行車前後都增加了小手電筒,方便夜行,增加安 全係數,如此注重細節,絕對值得大家選擇。
南濱公園,就是花蓮市區的海岸線,很長也很漂亮,海灘上都是大塊的石頭。其實上一次來花蓮就騎著機車想來這裡,可是沒有找到入口,這次多虧民宿主人美羚姐的詳細告之,輕鬆到達。
當地人在垂釣。南濱公園的自行車騎行道建的很好,可以一直騎到北濱公園,甚至七星潭。
吉安溪入海口
海岸線上有個觀景台,一面俯瞰太平洋,一面遠觀雄偉的中央山脈,很是壯觀
騎過南濱橋後就沒有繼續往前,改走中山路,中山路邊有個彩虹夜市,規模挺大,不過可能我到的早,食客並不多,隨便吃點小吃,繼續下一站。
彩虹夜市對面有個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這裡是花蓮舊火車站的站址,舊站廢棄的工務段與警務段已翻修成為觀光景點,這座文化園區記錄了舊鐵路的一 切,也是目前台灣窄軌鐵道遺址保留最完整的地區。可惜晚上沒有開放,只在外面看到停靠著的舊火車頭,懷舊的人們不可錯過,白天可以來仔細觀賞。
有名的公正包子店,24小時營業,第一次來花蓮沒有吃,想著不就是包子麼,能好吃到哪裡去,第二次來買了兩個嘗了下才知道確實很贊,小小的包子也是真材實料,餡料很足很香微甜,另外蒸餃也很不錯。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是原花蓮酒廠改造而成,鬧中取靜的園區,這裡是花蓮藝術家的作品展覽空間,也是欣賞古蹟建築、體驗歷史風貌、以及休憩散步的場所。
這裡有很多日式建築,現已改建為高檔餐廳或文創品展銷店,園區偶爾還會舉辦音樂節,是花蓮市區內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
鐵道文化園附近有個石藝大街,花蓮因地理位置優勢盛產很多石頭,石藝大街是集中展銷玉石工藝品的地方,每晚7:30還有免費的原住民表演。據說演員都是當地的大學生,觀眾雖然不多,但表演的仍然很賣力,坐著欣賞完全場,很不錯。
返回民宿途中,特地找到這家民宿推薦的「五霸焦糖包心粉圓」,這是之前不知道的美味,所以即使冬天也要來嘗嘗。
焦糖煉乳刨冰下面有很多好Q的粉圓、豆花和仙草,份量很大,越吃越美味
還有這家廟口紅茶,泡沫紅茶味道濃郁,另外小甜點也很贊,打包回民宿當夜宵吃。返回舒服的「幸福旅人」,一夜好眠無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9750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