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無論到過還是沒有到過日本旅行的國人都有一個共同認識,那就是日本人非常注重細節。甚至常有人在見到日本人的垃圾分類、商品擺放等等後,驚呼日本人仿佛帶著民族性般的強迫症,「重視細節到變態的程度」,深受文化衝擊。
今天日窗君君帶領大家走進日本吃玩住行的20大細節,這些細節中,我們看到的是日本人的用心,享受到的是因細節做得好而帶來的愉悅。
日本飲食細節
1.湯品一定使用漆器
在日本料理中,湯品一定會使用漆碗。《高級日本料理》一書中解釋,「一般而言,做為酒菜的稱為吸物(清湯),而與飯一同端上的稱為汁物(濃湯、味噌湯),由於兩者皆用木頭製成的漆器碗盛裝,因此總稱『碗物』。」稍加觀察,若店家以塑膠製品矇混過關,或還在使用掉漆的漆碗,就表示對於細節不夠講究。
2.茶保持熱度、勤更換
吃壽司時,熱茶可衝去口中的魚腥味,讓口腔準備好迎接下一貫壽司。因此,餐廳會讓杯中的茶水保持熱度,約在六十度左右、不燙口的溫度最好。
3.洗手間在哪?服務員會引路,而非指路
在講究的餐廳中,服務員若是看見顧客在找洗手間,或詢問:「洗手間在哪裡?」會親自引路、帶領顧客到洗手間門口,而不會光只是用手指示廁所方向。
4.壽司店理想座位數:十人
一家理想的壽司店,最好只有十至十二個位置,兩、三位師傅。一位師傅服務四、五個人(視師傅功力調整人數),只有吧檯區即可。如此,料理長才容易關注到每個顧客用餐的節奏與反應。吃壽司,絕對要把握第一時間,這也是許多店家希望客人不要拍照的原因。
5.米飯是壽司的重點
壽司店對於白米的來源及烹煮方式都相當講究。有的餐廳直接進口帶有米糠的糙米,使用前才磨製,用特別進口的精米機慢磨一小時,就怕磨得太快,會讓米粒的溫度過高,打壞了口感。有些店家則會新舊米混合使用,取新米的香氣,讓新舊米不同的含水量互相調和。同時,每次的煮飯量也依照預約客人的人數、甚至是預約的時間來做調整。若是醋飯不對,壽司就沒有討論的必要性了。
日本遊玩細節
6.下水道孔蓋
日本下水道孔蓋上雕刻著當地代表花朵、傳統藝術及觀光名產等意象,每個都是精心製作。旅行至當地時只要看到下水道孔蓋,就會知道這裡有名的東西是什麼。如果你看不懂它的意思,可以請教當地居民。
7.風景郵戳
風景郵戳是郵局在使用的一種郵戳,通常上面會有著此郵局周圍的觀光景點與風景。在郵局營業時間(平日9:00~17:00)到辦理窗口拿出想寄的明信片,跟郵局人員說「請給我風景郵戳」就可以了。
8.御朱印
御朱印是在神社及寺廟,提供給參拜者蓋的印章與其蓋出來的朱印。雖說它的名稱是印,但大部分的寺廟及神社不單單只是蓋章,還會在御朱印帳(為了搜集朱印用的帳冊)上用毛筆寫上寺社的名字與參拜日期。
9.不良書籍收集郵筒
日本的郵筒通常是紅色的,但在地方城市的車站前可看到白色郵筒。請注意不要把信件包裹投進去了喔!此種白色郵筒稱為不良書籍收集郵筒,也就是把不想讓青少年看的書籍投入其中。這種郵筒大多都是紅色的相反色——白色,但也有像照片中瓢蟲樣式的郵筒。
10.當地限定GIANT PRET
到旅遊景點必買的伴手禮GIANTPRETZ!GIANT PRETZ長約21厘米,通常會販賣各觀光景點限定的口味(大阪為章魚燒,仙台是牛舌,中華街則是干燒蝦仁口味)。其他像是Kit Kat、不二家鄉村餅、加卡比等也有當地限定口味,不妨去嘗嘗買買。
日本居住細節
11.免治馬桶
拜日本的高科技技術所賜而發明的免治馬桶,讓許多使用過的外國人都說想要搬回自己的國家。免治馬桶在日本的家庭里是很常見的馬桶裝置,但連公共廁所也都裝有免治馬桶就可以看得出喜愛清潔的國民性。
12.泡溫泉時浴衣的穿法
在日本泡溫泉,舒適享受。日本的溫泉旅館通常都提供和式浴衣,不過穿和式浴衣常常會鬧笑話,要記得女士一定要左襟在上,右襟在下﹔反過來男士是右襟在上,左襟在下。入住後先換好日式浴衣,泡個溫泉再穿著浴衣去吃晚飯,是日本人最喜歡的享受之一。
13.日式浴室
傳統的日式浴室是由兩個房間組成的:入口處的房間用來脫衣服,而且備有洗臉台。實際的浴室備有淋浴設備及深浴缸。洗手間則是位於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房間。
14.和室
在日本一定不可錯過的體驗之一——日式旅館,客房基本上都是「和室」,具有日本風格的房間,地面上鋪著「榻榻米」的厚草蓆。「榻榻米」上面放著低矮的小桌子和無腿靠椅,盤腿坐在那裡喝茶、用餐。這種情況與普通日本人的家庭沒有兩樣,可以利用這種機會體驗一下日本的生活方式。
15.遊客的垃圾分類
在日本,搬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鄰居要一份當地的垃圾分類指南。如果分類錯誤,清潔隊工作人員會在垃圾袋上貼一張黃色的「分類錯誤注意紙條」,再用紅筆標出到底什麼東西分類錯了。然後,該星期負責垃圾場清掃的社區家庭就有苦頭可吃了,必須帶回清潔隊沒有收走的垃圾袋,自己分類後,再於下一次丟出。
日本出行細節
16.交通誘導員
各位來遊覽過的朋友應該會有印象,在日本的城市道路上,常常會看到因為修理一個下水井而形成的壯觀場面。井口邊會有閃爍著警示燈的工程車擋住來路,周圍用交通路錐形成隔斷,至少兩名制服人員手持螢光棒神情緊張地拚命揮舞,彷佛有人會衝過來往井口裡跳似的。
17.列車發車音樂
有別於單調音的發車音樂,在1988年時千葉車站的女性工作人員邀請YAMAHA一同來參與製作計劃,綜合了鋼琴、豎琴、鈴聲等不同的樂器,產生了不同氛圍的發車音樂。
演變至今日,許多車站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發車音樂,像是迪士尼樂園所在地的舞濱車站,就會使用「It's A Small world」或「Happiness Is Here」來當發車音。
18.自行車傳輸帶
在許多JR站附近常會發現長排的收費停車處以供民眾使用。有趣的是在許多JR站的北口與南口抑或是東口與西口連接的地下道,其旁邊有一個奇特的設計,一條很細的輸送帶:能夠讓民眾不用搬運腳踏車上下樓梯,只需要將車輪卡在電動輸送帶上,就可以輕鬆上下樓梯。
19.電車的無障礙設施
對大部分殘疾人或者行走不方便的乘客而言,電車仍然是生活中的日常出行方式。站員們提供的人工乘車服務更是體現出了社會對殘疾人士的最高關愛。
當有坐輪椅乘電車的客人時,搭乘站的站員將乘客送上電車後,會通知目的站提前做好準備,在電車到站的時候就有站員在對應車門處等候,搭上一個過渡板幫乘客安全下車,並且把乘客護送出車站。
20.地鐵扶手
考慮到乘坐地鐵的人身高不同,日本的地鐵扶手高低不一,以方便不同身高人的需求,細節雖小,卻是一個貼心而溫暖的細節,中國的生產廠家是否有照顧到大家的乘坐感受?
EN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9462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