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壓力3招,存出10萬旅費

hengboy ...| 2016-02-16| 檢舉

赴美免簽、歐元下跌,想旅行的心是否三不五時蠢蠢欲動,卻老是困在沒有旅遊資金?《Cheers》雜誌全新推出的「快樂好嘢人」,本期將告訴你如何輕鬆破關賺旅費,當個「快樂出遊人」!

熱愛旅行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曾在《旅行與人生的奧義》一書中,提出旅遊的兩大行動準則:第一,千萬不要「那個也沒做、這個也沒做」,回來後才後悔;第二,要能斬釘截鐵的說:「絕對沒有比這個更好玩的玩法了!」

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兩件事,實踐卻不簡單,因為得先通過一道最實際的關卡:掏出足夠旅費。

赴美國免簽證自11月起生效,加上歐元匯率仍維持在低點,歐美旅遊的吸引力不斷上升。但一想到龐大的開銷,不少人雖然嚮往,卻還是「止於觀望」。以跟團到歐洲旅遊10天為例,一趟旅程下來得花上新台幣10萬元,美國的行情也差不多。

10萬元旅費好不好存?這不全然是經濟能力的問題,也牽涉到理財規劃。《Cheers》雜誌根據上班族的各種需要,歸納出3大族群的「零壓力存旅費3招」。只要用對方法,每年出國放鬆不是夢。

沒旅遊不行一族:視旅遊為必需品,縮衣節食也無怨言

招式:專款專用定存,每月零存整付9千元,一年穩存10萬元

26歲的影展工作者張培倫,在台北租屋、月薪不到4萬元,他雖自嘲是媒體所說的「青貧族」,但打從大學時代至今,他憑一己之力,自助旅行的足跡遍及7國,最遠一次是2010年,到英國待了兩個星期。

當時為了存旅費,張培倫限制自己每天只花200元的餐費,每個月存下1萬多元,加上透過購買廉價機票、上網尋找便宜住宿等撇步,半年左右便存到了8萬多元的英國旅費。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協理姜愛苓建議,像張培倫這樣「視旅遊為人生必需品」的族群,存旅費時「最好使用保守穩健的理財工具,免得一不小心『夢碎』。」

「銀行定存」是其中操作壓力最小、風險最低的工具。以目前定期儲蓄存款的機動利率多為1.37%來看,只要每月扣款9千元,以零存整付的方式存入定存,一年後,就能存到10.8萬元的旅費。

其他投資工具,姜愛苓補充,可考慮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多重資產基金與貨幣型基金4類。

「一定要『專款專用』,並有紀律地執行,」姜愛苓提醒。最好在發薪當日就設定扣款,把該存的錢轉入專為旅遊開設的帳戶,避免之後一時衝動消費,把旅費都花光。

逐夢新鮮人一族:願意接受一定風險,存錢期可拉長為2年

招式:定期定額買基金,每月扣款4千元,兩年收益超過10萬元

定存利率低,可否改用其他投資工具?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黃正勛認為,除非自認「藝高人膽大」,能正確判斷金融商品的短期走勢,否則預計一年內出發的旅程,不適合使用定存以外的工具存旅費。

也就是說,有意嘗試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工具,或每月可儲蓄金額少於9千元的上班族,不妨將「存到10萬元」的期限從一年拉長為2~3年。這樣一來,投資組合就能更有彈性,不必單靠定存的低利率,也不用強迫自己過得太拮据。

用一年以上的時間來存旅費,姜愛苓與黃正勛不約而同推薦上班族自「定期定額買股票型基金」下手。

股票型基金比起直接買股票,更適合沒空盯盤的上班族,波動度又比其他基金種類高,因此趨勢向上時,長時間獲得高報酬的機會較大。

姜愛苓根據各類型基金近年表現指出,東協國家股票型基金的報酬率最突出。例如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近3年的報酬率皆在10%以上(見全文PDF檔)。拿菲律賓過去3年來32.56%的年化報酬率試算,每月投入4千元,19個月就可達成10萬元的收益,比放定存快上6個月。

不過,若是剛基金投資入門的上班族,姜愛苓建議對報酬率的預期不用太高,因為高報酬也代表高風險。先從2%、5%開始,選一檔有把握成長的股票型基金,每月扣款4、5千元,以兩年後攢得10萬元的旅費為目標,是比較保險的起步。

養房養子一族:已滾出第一桶金,還掛心其他理財目標

招式:用固定收益工具賺配息,年領5萬不傷本金

以上皆屬「努力存到錢再用在旅費上」的理財方式,但許多人的財務目標不只旅遊,還有房屋自備款、子女教養金等。辛苦存到本利和10萬元,卻全部花在旅遊上,難免覺得太過「可惜」。

黃正勛表示,透過固定收益工具,便能解除這項考量。他以持有100萬元存款的上班族為例,若是能投入每年固定配息5%的債券型基金,就能在不傷及本金的情況下,年領5萬元利息,作為旅遊用途,不必額外存旅費,兩年自然有10萬元。

經常出國、以介紹日本關西聞名的部落客「小氣少年」,去年底和太太到法國巴黎蜜月旅行,他除了一年前就開始省吃儉用,減少基金扣款金額、解開一筆定存外,也透過另一種固定收益工具──一檔去年讓他領到3萬元現金股利的「定存股」股票,補齊兩人共20萬元的旅費。

黃正勛的建議和小氣少年的故事,都提出了一個上班族做旅遊規劃時,值得深思的觀念:不一定存到錢後,馬上就要出發,反而是先存有一定的儲蓄金額後,透過穩定配息的投資工具操作,更能放大存錢的效益,玩起來更沒有心理負擔。

從無到有出10萬元不容易,但是,「先存到100萬元,再用100萬賺10萬旅費就容易多了,」黃正勛說。

上班族旅遊圓夢計劃書

緊急準備金還沒存到,就想出國?明年想去長途旅行,到底要存多少?照著以下5步驟,一步步完成你的旅遊大計。

Step 1:確認個人風險已妥善管理

先將資產分出保險與緊急準備金兩大部分。前者應格外留意醫療險、意外險與汽機車責任險。緊急準備金最好足以支應6個月以上生活開支。

Step 2:製作旅費預估表,掌握目標

列出機票、住宿、交通、門票等重要開支,此外,也要附加一筆「備用金」,做為應急時使用。《第一次自助旅行就上手》一書建議,備用金最好以多停留一周以上的生活開支為參考值,或是多一張單程機票的費用。

Step 3:了解收支情形,擬存錢計劃

有了目標數字,下一步便是從日常收支中抓出可儲蓄金額。黃正勛建議,毫無頭緒的人應從記帳3個月開始,先掌握收支,找出省錢空間,再擬定存錢計劃。

Step 4:清點資產,檢視哪些可變現

至於投資失利的股票、基金,不妨趁這時「認賠殺出」,轉做旅費規劃。黃正勛提醒,趨勢看漲的標的就要繼續抱著,「不要把會下蛋的母雞丟掉」。

Step 5:依風險承受度選投資工具

除了定存外,無論是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還是定存股,都具有一定風險。務必了解這些工具過去績效及個人風險承受度,才可投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9006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