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告訴你:在中國,為什麼蘇州是獨一無二的

▁▁▁▁▁▁▁▁▁▁▁▁▁▁▁▁

蘇州,在外人眼中它是江南水鄉,溫婉動人。真正懂它的人卻知道,它不僅是江南水鄉這麼簡單。那麼,讓外來告訴你:在中國,蘇州為什麼是獨一無二的?

古城在左

園區在右

走進蘇州古城,你會發現它並不繁華,房子都在7層以下,高樓大廈在這兒根本沒有,令不少人感到驚嘆。而園區則不同,二十年時間從農田變新城,高樓林立發展迅速,儼然與古城風格不一,處處藏著新秀風采。

雅致的姑蘇城

現代化的園區

抬頭望古城建築,常是道路兩旁粉牆瓦黛。雨落屋檐下,頗多江南味道。偶爾可以看見蘇州人就在粉牆瓦黛間做著細活、賣著古玩和小食,頗羨慕這樣的情懷。

而園區則不同,高樓林立,形態各一的建築分布其間。走在大道上,抬頭就是耀眼的鋼筋水泥建築,一遇陽光,玻璃反射的直耀眼,使你對它印象頗深,怎麼就和古城詫異那麼大呢!它們似乎多了層大氣磅礴,而少了層小家碧玉。

除了小橋流水

蘇州還有大氣的現代湖景

古城區格局水陸並行,房屋都是臨水而建。穿梭在古老街道平江路、山塘街,身旁就是涓涓細流,聽得見的流水聲,要想從一邊到另一邊啊,只需跨座橋就能去了,格局真是古樸雅致。

而園區則不同,這裡沒有小橋流水的景致,房屋都是圍繞湖泊而興起。雖然金雞湖一端有李公堤,但要想過湖,只能坐車。這相對於古城,格局就壯闊了許多,無論是看湖邊風景還是玩耍,看得到的視野都開闊許多。

無論你喜歡蘇州老味道

還是偏愛現代大都市

古城區,至今還可見古老的井、窄弄堂等。早晨,看著他們騎著小車,或是打打太極在古城區轉悠,就顯得十分安寧祥和。

而園區則不同,這裡因發展迅速的關係,許多年輕人都搬到了這邊,方便工作是一塊,也有為下一代能更好獲取學校、醫療、生活資源而做出的選擇。這裡似乎更多國際化,也稍快捷了。

古典園林和現代建築

的完美結合

古城區還堅守著對景區的保護,大部分古老歷史建築,橋樑都容不得它改變。因此,要看拙政園、網師園、博物館等古老名勝古蹟都離不開古城區,要了解蘇州的過去的歷史更離不開了這座維持千年的古城。

而園區則不同。它將金雞湖周邊李公堤、月光碼頭、東方之門、博覽中心等建的錯落有致,這種僅憑人造建築景觀被評為5A景區也是少有,所以看過古城區也要來園區走走,未來這裡的首座誠品書店更是叫外人羨慕不已。

交通讓園區和古城

一快一慢,一動一靜

古城區,大多是四車道,除了幹將路、人民路一縱一橫主幹道是拓寬形成的六車道,其他地方都少有,因此交通顯得稍微擁擠,但也看到這裡自行車、電瓶車穿梭其間的景象,成就了別樣的城市景觀。

而園區則不同,因為本身地勢寬廣而少有擁擠的局勢,這裡的交通道路寬敞,穿行在主幹道顯得很灑脫,與古城形成鮮明對比。好在高架、中環區域間接軌,軌交也在兩邊加緊建設,更好串起了城市的快慢節奏。

古城區以旅遊帶動經濟

園區則有500強支撐

古城區的經濟發展雖有企業,卻更多致力於旅遊商務上,在這兒隨處可看到遊人如織,景區更是排著長隊帶出的一串經濟效益。出門溜達一圈,除了蘇州人外,更多的就是遊人在吃著哪家出名的生煎、看著哪裡的名勝古蹟,一派和諧景象。

而園區則不同,擔當了經濟發展重任,在為數20年時間裡,蘇州工業園區已集聚金融類機構689家,成為江蘇省金融機構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此外,世界500強的沙鋼、金螳螂、同程網等巨頭也通通在園區撐起了經濟半邊天。更可貴的是,卻少有對城市污染,這在外界很難做到。

做了那麼多改變

只是要為了心中不變

雖然蘇州的古城區和園區各有不同,但就是這樣的規劃,也讓蘇州變得無比精貴,因為它不僅保持了自己的歷史風韻和地域特色,也在穩健中發展了一座城市獨有的雙面繡,那就是:一面古典,一面摩登。

這樣的雙面繡,任何一面都能出彩,卻少有浮躁氣息。不管是古城,還是園區,都彰顯出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該有的情緒。試問,當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有誰還能對古建築保持原有的完好;當外界衝擊來到這座古典城市有誰還能維持它的本色而不變初心;當城市不斷進步有誰能維持生態環境依然保持良好。

蘇州,無疑是那個「我做了那麼多改變,只是想為了心中不變」這樣的一座城。當你抬頭仰望這裡的天空,依然還能看見它擁著藍天白雲時,當你低頭俯瞰它仍有綠草濕地時,就足以體會它的純凈,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7605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