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廣州:國慶假期游廣州,哪些美食不可錯過?

"

以前聽一個湖南人提起,到廣州幾個月之後,吃不到家鄉的辣椒,覺得任何食物都食之無味,減肥效果比健身還好。

跟很多人一樣,她對「食在廣州」產生了懷疑,其實,游過廣州,吃遍廣州,待過廣州的人,就會發現「食在廣州」絕非虛言。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你常年待在那方水土,你就會習慣這方水土的滋養,來到廣州多年,我會習慣飯前喝一碗湯,天氣熱了去吃一碗甜品,早餐會來一碟石磨腸粉,或者叫一碗湯鮮味美的豬雜湯粉,不放一滴辣椒油,也能把湯喝得見底,多年過去,我還是那個一個骨子裡刻著辣椒,也能享受食物的清淡和原汁原味的湖南人。

國慶假期,游一遍廣州,讓我為你們細數一下,在廣州,吃什麼?

石磨腸粉

無腸粉,不早餐,腸粉被稱為廣州人的「早餐之王」,廣州的大街小巷都布滿了腸粉店,用石磨把米磨成細膩的米漿,在竹箕上薄薄地鋪上一層,放入灶上幾十秒就拿出,米漿已經變成透明的米皮,層次分明,薄而不破,細膩順滑不粘口,又帶著微微的韌性,淋上醬汁就可以開吃,加上肉蛋或者生菜等,層次更豐富,是每天早餐最美的風景。

其他省份也有腸粉,但是吃過的人都知道根本不是那個味,據廣東人說:不是廣東的水,打不出正宗的米漿,各地美食大抵都是如此,學其形容易,得其精髓卻難。

廣州的腸粉也有不同種類,我吃過又粘牙又粗糙的,也吃過細膩又順滑的,好吃的腸粉並不拘泥於待在茶樓酒市,來廣州吃腸粉,店的大小不是選擇的唯一標準,它也可能出現在市井之中,那排著長隊的早餐小檔口。

老火靚湯

廣東人「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如果湖南人骨子裡流的是辣椒,那廣東人的血液里流動的都是湯。

與其說沒有什麼是廣州人不能吃的,不如說,沒有什麼是不能拿來煲湯的。

廣府靚湯傳承千年,藥材、蔬菜、肉食皆可入湯,加上特殊的煲湯手法,不僅有食療之效,而且湯汁入口甘甜,喝一碗覺得火氣盡消,不管在家還是外面的大小飯店,飯前來一碗湯是一種默契,「老火」之「老」在於煲湯的時間久,把所有食材的鮮味慢慢融於湯汁中,最後呈現出湯之「靚」。

姜撞奶

姜撞奶已經成為廣東珠三角洲地區的有名小吃,但是它的發源地是廣州番禺的沙灣鎮。

多年以前,看到演員黃磊介紹做姜撞奶,心下特別羨慕,於是興致勃勃地去買了生薑和牛奶,最後,在我的殷切期待中,牛奶還是牛奶,只不過變成了一碗帶著生薑味道的牛奶,自己動手最終以失敗告終。

於是,我特意去了一趟沙灣鎮,吃了一碗姜撞奶,順便遊了一趟寶墨園。

即使在艷陽高照的天氣里,游一趟園子,絲毫不見暑氣,假山清涼,魚兒歡樂,玩累了,吃上一碗姜撞奶,立馬精神抖擻。

姜撞奶之所以名氣大,除了香甜嫩滑的口感,還和它的療效有關,傳說有一個阿婆想吃薑汁治療咳嗽,又覺得薑汁辛辣難以入口,她的兒媳婦把薑汁和牛奶混在一起,薑汁和牛奶凝固,成了今天的姜撞奶。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廣州常年氣溫高,貪涼的人吃上一碗姜撞奶,可以驅寒解暑,感覺身體特別舒服。

早茶

廣州人隨性,所以食得特別廣,但是早茶卻精緻又小巧,曾經有人開車幾百里到廣州吃早茶,這一點都不誇張。

有空閒的假期,去悠閒地吃個早茶,透亮的水晶蝦餃、小巧玲瓏的燒賣、虎皮鳳爪、肉香四溢的干蒸……皮薄而不斷的干炒牛河、肉質嫩滑的生滾粥……花樣百出、應接不暇,覺得膩了,喝一口茶水解解膩,廣州早茶最大的特點是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囊中羞澀,各有各的吃法,因此有「有錢人用魚翅漱口」的說法,升斗小民則叫上經濟實惠的一壺茶、兩碟點心這三件套足以。

從早茶到夜市,這是一個可以逛吃逛吃一整天不停歇的地方!

牛雜

牛雜攤在廣州隨處可見,用牛肉和牛的內臟燉上幾個小時,配上麵筋、蘿蔔或者其他蔬菜,不管肉還是蘿蔔,軟爛香濃又入味,連湯汁都想吸乾淨。

如果要問一個廣州人,哪裡的牛雜最好吃,他們還真沒這麼多講究,小攤還是老字號,都有美味可尋。

對於廣州有「認識廣州,從一碗牛雜開始」的說法,這些所謂的下腳料,別的地方大多不吃,外國人更是認為這些東西噁心,在廣州,這些東西經過各種除臭、增香的手法,變得美味異常,有人說,牛雜要站著吃(不是蘸著吃)才夠正宗,因為牛雜大多出現在市井小街,有人開著豪車慕名而來,有人徒步而來,都為了這碗牛雜,人多的時候,大家只能擠一塊站著吃,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廣州美食言之不盡,因個人口味和見解不同,煩請各位不如自我細細探尋一番更有趣味,這樣方不辜負國慶旅行的樂趣!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80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