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秋色,共赴一場秋天的童話,秋色斑斕當遠行

"

總有一種風景讓人震撼

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流淚

關掉美顏

關掉濾鏡

經得住攝像機的考驗

還能美到令人驚嘆

這樣的地方

確實只有稻城亞丁

春之稻城亞丁

是朵長在冰山下的美艷花朵

夏之稻城亞丁

燦爛到彩虹都要下凡

秋之稻城亞丁

宛如孩童時期最愛的那個童話

冬之稻城亞丁

冷艷也帶著溫度

稻城的春天和夏天總是交織在一起

讓人難以分清

不過最美的還是秋天的稻城

夕陽的映照下

挺拔高大的楊樹

搖曳著閃閃發亮的葉片

壯美帶著孤寂

明艷帶著情緒

這樣的稻城亞丁

看一眼,就忘不掉了

秋天旅行,溫度適宜,風景醉人,更讓人感到踏實的是秋天成熟的況味。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似乎對春天越來越淡漠,卻越來越喜歡秋天。秋天意味著收穫,是成熟和穩重的象徵。秋高氣爽,會讓人的心情豁然開朗。在我眼裡,斑斕的秋色一點不亞於艷麗的春光,卻少了些春的輕狂,正如劉禹錫的《秋詞》(其二)歌詠的那樣:「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第一次體會到深秋的意韻,是上世紀90年代去河西走廊和敦煌旅行。記得有一天看完莫高窟後,夜宿莫高窟旁邊的招待所。招待所十分簡陋,木門上的黃漆已經脫落斑駁。深夜,從戈壁灘刮來的大風吹得房前成排的楊樹搖搖晃晃,東倒西歪,發出颯颯的聲響。第二天一早醒來,打開屋門,只見地上積了一層厚厚的、像鹽一樣的白沙,上面漂浮著一片片金黃的落葉。此番景色,加上昨夜的狂風大作,讓人不禁想起唐人的一首五言絕句:「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雖然沒有長空雁叫,但西北大漠,秋風秋意,秋樹秋韻,身臨其境,我亦有共鳴了。

因為喜愛秋天,所以這些年的旅行,我基本都放在了深秋時節。

前幾年去了趟湘西湘北,最後一站自然是長沙。距1988年第一次來長沙,整整過去了27年,光陰荏苒,歲月不居,人到中年,難免會升起些滄桑感。重遊嶽麓書院和嶽麓山,嶽麓書院大門前的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依然蒼勁有力,盡顯豪邁和自信;愛晚亭風華依舊;書園裡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柚樹上掛滿了飽滿圓潤的柚子,已透出微微的金黃,仿佛有沁人心脾的清香隨著微風輕輕地吹來。一路走去,嶽麓山滿山紅紅火火的楓葉與綠色的植被交相輝映,不遠處湘江奔流,很好地詮釋了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詞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嶽麓山的秋色固然美麗,但川西稻城亞丁的秋景更令人難忘,心曠神怡。從沖古寺遠眺仙乃日神山,自洛絨牛場邁入央邁勇神山,氣喘吁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攀上牛奶海,又登達五色海,近距離感受夏諾多吉神山,亞丁的三大神山啟示我的不僅是它們的潔白莊嚴,面臨高原反應時的堅持與忍耐,還有那美得不可名狀的醉人秋色:高峻的雪山映照下,金黃的草甸上一汪汪的海子碧水盈盈,清澈見底,深深地呼吸一口,空氣透明而清冽;漫山遍野的樹木,紅黃綠色錯綜交織,被強烈的高原紫外線蒙上了一層朦朧神秘的面紗;山崖上的野山羊顧盼自如,山谷里的鹿群悠閒地低頭吃草,間或舒展地奔跑跳躍;黃昏時分,迎著落日,馬兒們穿過長長的步道,走向歸途……天與地、人與自然就這樣和諧共生,融為一體。

幾天後,在康定的新都橋,那斑斕明麗的秋色又給了我一次心靈的震撼。新都橋也是藏區,但海拔比稻城亞丁要低。天藍得純澈,藍得深邃,朵朵白雲飄過,大片大片的白楊樹金黃耀眼,直插雲霄,展現出了藏區特有的熱烈和奔放。秋後的草場上,氂牛們悠閒地嚼著草根。一幢幢四四方方、土黃色的房子,與土地、與遠處的山巒呈現的是同樣的、樸素的色調,渾然一體,與金黃的白楊樹相配又顯得十分地協調。那固定在門首、繩索和樹枝上的一串串彩色經幡隨風飄舞,像是在熱烈虔誠地祈願祝福。

如果可以

10月我想請假去稻城

看湛藍的天空

看潔白的雪山

看金黃的草地

看一場金秋童話!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80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