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早早出來到哈爾濱大劇院周邊走走。
一路開車,在中源大道上過了龍江第一村,看到這個音符雕塑右轉,就來到了大劇院前的濕地公園。
哈爾濱大劇院前的濕地公園,全稱是哈爾濱文化中心濕地公園。這個名稱辨識度不高,遠不如大劇院濕地公園響亮。這裡以前一直就是原生態的濕地,人跡罕至。
原生態的濕地經過系統科學的改造後,修建了人行親水棧道和休憩場所,這裡蛻變成又一處城市公園。濕地公園是座開放型公園,入口很多,年輕的母親帶著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來濕地公園玩耍。
濕地公園的此處入口,也是遠觀哈爾濱大劇院倩影的絕佳地點之一。哈爾濱大劇院建築採用了異型雙曲面的外型設計,是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2016年2月,哈爾濱大劇院被評選為「2015年世界最佳建築」之「最佳文化類建築」。
這是在哈爾濱大劇院的觀景台上拍的一張濕地公園的全景圖。濕地公園有6公里的棧道系統,連接了13個休憩平台。公園內繁茂的植物吸引了眾多野生動物,濕地之上的步行道和橋樑網絡,使遊客與大自然得以親密接觸。
這裡還有一條鮮花小路,南方朋友可能嗤之以鼻。但在北方,綠化絕對是個奢侈品,每年綠化都要投入巨資,效果還一般。
今年是豐水期,濕地公園水上棧道尤其亮眼。
時間較早,這裡遊人並不多,現在的濕地公園儼然是垂釣者的樂園。
垂釣大爺在精心準備釣魚餌料。
垂釣者多為大爺級,站在水中棧道上垂釣,很是愜意。
公園裡的水上棧道上,總能看到垂釣者的身影。在棧道上轉了一圈,粗略統計一下,濕地公園內有不下上百名垂釣者。
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公園入口處。這裡有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是哈爾濱大劇院和周邊濕地管理通告。通告中明確禁止在棧橋上垂釣,且禁止燒烤和搭帳篷。這幾天轉悠了幾個景點,發現垂釣者太多了,所謂規定都成了擺設。個人愚見,堵不如疏,管理切勿簡單粗暴。
開車離開濕地公園時,濕地公園靠近大劇院一側,有一塊沙灘區,大家愜意地搭起帳篷,也有正在燒烤的,大家帶著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國慶假期里秋高氣爽的好時光。
待續,下文去大劇院去看看,有驚喜。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68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