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秋風一場雨,這個季節,九寨溝縣黃土梁片區已經開始降溫,山間濃霧瀰漫,不時有雪花飄落,空氣里夾雜著潤濕寒冷的氣息。項目經理劉斌組織人員對種植的箭竹進行管護,防止動物踩踏和破壞箭竹。
黃土梁是阿壩州和綿陽的交界山,海拔3335米,山北是九寨溝境內,當地人稱之為黃土梁,山南是平武境內,因每年五月底到六月中旬遍山盛開杜鵑花,綿陽人稱它為杜鵑山。
這裡是九寨溝的南大門又是綿陽的北大門,山樑的兩邊是迷人的白馬藏寨和神秘的縐舞之鄉,還是國寶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
黃土梁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位於四川省勿角自然保護區內,連接王朗與勿角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棲息地,是秦嶺與岷山山系大熊貓種群遺傳交流及其棲息地連通的關鍵節點。受8·8九寨溝地震影響,黃土梁大熊貓走廊帶林地受損,加劇了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程度,降低了棲息地質量。
工作人員種植的箭竹
對此,災後重建中,相關部門專門編制了修復方案,項目投資1200萬元。
根據項目修復方案,將採取大熊貓主食竹撫育復壯、補植補造、林下栽竹等措施,修復黃土梁、施家堡—小河、黃土梁—王壩楚等3條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共修復面積5萬畝。其中,九寨溝黃土梁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將補栽大熊貓主食竹、修復棲息地2萬畝。
2018年7月開始,項目部經理劉斌帶人在勿角鄉蒲南村菜家溝嘗試栽種了40多畝箭竹。結果發現,採用栽種一窩箭竹用2公斤牛羊糞的方法,種植的箭竹成活率達85%以上,且根系長勢良好。
工作人員種植的箭竹
今年3月,項目施工方推廣使用此方法,開始大規模種植箭竹。劉斌介紹,今年6月底,九寨溝縣黃土梁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修復項目已經完工。
這個季節,有10多名當地的管護人員,要在林間巡邏,對種植的箭竹進行管護,防止動物踩踏和破壞箭竹。
「一些箭竹已經成活,長出新枝。」九寨溝縣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張澤,目前已栽種了30萬株箭竹、0.8萬株連香樹和1.7萬株白樺樹,等到明年,養護人員將會對沒有成果的進行補植,還要通過連續3年的撫育和管護,確保受損植被真正恢復,改善大熊貓的棲息和遷移環境,為大熊貓提供食物保障。「今後,大熊貓就可以在這一條線上邊走邊吃。」
紅星新聞特別報道組 王明平 章玲 謝輝
編輯 官莉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