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不古。
永遠鮮活的是奔流不息的江河水,以及江河裡活潑新鮮的生命。龍州境內平而河與水口河匯合形成麗江,麗江與明江匯流是為左江。自古以來,水流不息,河鮮充盈肥美。
水口青竹魚
分布在中越邊境山水相連的水口河,翠竹依偎,河水清冽。兩岸礦產資源豐富,使得河水也富含礦物質,溶氧量高,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水口青竹魚風味獨特,與眾不同,有肉質細嫩、鮮美順滑的天然口感。
「生煎青竹魚」是來水口必吃的美食。
大早,開大排檔的三叔從邊民船上選取了今天捕獲的上好青竹魚。將魚去鰓、開膛,不刮魚鱗,洗凈魚身,用鹽及薑汁酒擦拭、揉撫魚身,擱置片刻,入味。
放鍋,下油,猛火。魚頭先入,稍停,再魚身,最後魚尾。魚在熱度中漸升騰成一味好味。
當然,蒜米、蔥花也在最後被三叔放到鍋里,但這並不像平時做魚時用來去腥氣的,因為水口河的魚都沒有腥氣,放蔥蒜只是提香和增色。待魚煎到兩面金黃,淋上自調的好醬油,魚香飄起。
業秀園 兩廣總督陸榮廷故居,位於中越邊境龍州水口鎮三河交流之處。
吃哪兒?
魚鱗是金黃色的,被油煎得均勻的向外捲起,金黃的色澤看著都覺酥脆;魚腩嫩軟,入口綿滑,起筷入口,如果臉皮厚實,筷頭還是會往那個部位伸去;魚脊,是最結實、豐厚之處,煎到火候的好處就是嫩,入口有嚼勁,卻不會感到干;魚頭,如能一個人獨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吃出味,魚腦的滑,結合魚臉的脆,特有咬頭;魚尾,與身的結合處,膠質倍多,有了油和醬油的調和,更有說不出的好味。
「三叔,進來介紹一下青竹魚喂。」三叔取筷,挑魚臉下部、魚鰓上部兩厘米,狀似月牙兒、紅白相間的肉,入口,才道青竹魚的製法。
從廚師吃菜的部位,知道菜味的精粹所在。魚月牙兒,與魚鰓緊連,魚一刻不停呼吸,這片肉在不停止的運動中變得最有彈性、有活力、有質量,形成魚全身中的精華。「愛運動的肉」都是高質量的食材,最鮮美的所在。據說從前土匪綁票,都是先餓人質兩天,然後做頓魚,就等著看人質從哪裡下筷子。筷子先夾魚脊背、肉多的地方,肯定是窮人家的孩子,放了算了;要是先吃月牙肉,那必須死等贖金,這是富貴人家的香火。
以前兩廣總督陸榮廷在水口生活時,每日必嘗青竹魚菜肴。現在的水口,不論走進哪家飯店、排檔都能嘗到青竹魚的好味,嘗一嘗當年「廣西王」最愛的菜肴。
本文摘編自《好吃龍州:沉澱在中越邊境的美味》
主編/韓日輝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以科技 人文的方式
解讀美麗廣西
發現廣西價值
展示廣西形象
認識不一樣的廣西,請關注「美麗廣西網」!
歡迎訂閱《美麗廣西》雜誌:0771-5825243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