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上行(14)——寂寞大地灣
有人說,要了解中國的文明史,1000年的去北京,3000年的去西安,8000年的則去甘肅秦安——大地灣。
今年暑假,我趁著到甘肅義教的機會,終於拜謁了心儀已久的大地灣遺址。汽車出秦安縣城駛向東北,山路蜿蜒,群嶺綿亘,葫蘆河在不遠的山谷里時隱時現,河裡的水幾近乾枯。大約行至45公里處,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五營鄉邵店村。可大地灣遺址究竟在哪裡呢?沒有見到什麼明顯的標誌。我們放慢車速,一邊前行一邊向兩旁張望。這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山村,一條黃土路橫貫村莊,車輛經過的時候,揚起陣陣塵土。路上行人稀少,偶爾看見幾個小攤販在賣水果,但少人問津。我們向一位老鄉打聽大地灣遺址的位置,老鄉笑著沖我們努努嘴,丟了一句:「前頭就是!」我們又開了一段,可不,道旁閃出一座白色的院子,兩扇綠漆的大鐵門關得死死的,鐵門上卻挖了一扇小門,僅容一人通過。鐵門上方寫著「大地灣遺址」幾個大字,字體倒還遒勁。
也許是遊人太少的緣故,導遊(實際上是附近的村民)回家幹活去了。接待我們的是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的汪館員。他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名片,上面印著「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甘肅歷史學會會員」等十來個頭銜。汪館員首先把我們帶到展覽館,一邊看圖片,一邊給我們解說。畢竟是有學問的人,說起大地灣文化來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只是那滿口的隴上方言聽起來有些費勁。
據汪館員介紹,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總面積110萬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發掘面積13800平方米,出土房址241座,灰坑321個,墓葬79個,窯35個,灶台104個,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9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近萬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
大地灣遺存包含五個文化期。第一期即前仰韶文化,距今7800-7300年,它是迄今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這批最早開發隴原的先民創造發明了我國最早的彩陶,同時種植生產了我國第一批糧食品種——黍。第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500-6000年。這裡發掘出可稱為「隴原第一村」的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出土了一批絢麗奪目的彩陶,如著名的人面鯢魚瓶,通高32厘米,口徑4.5厘米,人頭形口塑有清秀的五官,整齊的劉海,微鼓的鼻翼,尖圓的下頷,面呈鴨蛋形,雙耳有穿孔,口目鏤空,顯得生趣盎然。瓶身以優美的弧線為輪廓,由弧線三角形和柳葉紋組成流暢的圖案,造型優美,動人心弦。第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900-5500年。彩陶藝術達到鼎盛階段,生動活潑的線條、變化無窮的圖案、造型與彩繪的完美結合,無不體現出原始藝術大師們的精湛技藝以及對生活的熱愛。第四期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此時的聚落由於農業的發展、人口的劇增,迅速擴展到整個遺址,山坡中軸線分布著數座大型原始會堂式建築,周圍為密集的部落或氏族。本期還發現了白灰地面上繪製的我國最早的地畫,神秘而古樸。第五期即常山下層文化,距今5000-4800年。這是仰韶文化向齊家文化過渡性質的遺存。
看畢圖片,大家都沉浸在對歷史的懷想之中。良久,有人問:「僅有圖片嗎?為什麼沒有實物呢?」汪館員尷尬且又無奈地告訴我們,因經費問題,此處的保護設施非常落後,所有實物皆運到蘭州等地存放了。等將來條件成熟了,還會將它們再運回來的,不過他可以馬上帶我們去參觀一下發掘的現場。於是大家的情緒又激昂起來。
出了展覽館,穿過馬路,不遠就是一片原始村落的發掘區。只見在雜樹叢中掩映著一些大大小小的茅草屋,這就是幾千年前先民們居住的房子(複製品)。大地灣遺址的房屋,早期多以半地穴式圓形為主,直徑在2—3米之間,室內有一小火塘。中期的房屋除仍保留了半地穴的形式外,出現了平地起建的房屋,面積增大,地面用料礓石水泥修抹。晚期房屋以平地起建為主,出現了規模宏偉,形制複雜的殿堂式房屋。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痕跡,體會到了先民們在與自然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與力量。
離開原始村落,我們又來到幾里外的山坡上,參觀了編號為 F901的原始宮殿遺址。這座宮殿距今已有6000多年,總面積達420平方米,由主室、東西側室、後室、門前附屬建築四部分組成。其中主室131平方米,地面是料礓石泥和人造陶粒輕骨料製成的混凝土,據說其硬度竟與100號水泥相當。室內採用「八柱九間」式的結構,八根粗大的木柱早已朽絕,但包在它外面的防火層依然完好。汪館員激動地告訴我們,這座F901創造了多項「第一」,稱得上是遠古時代建築的精粹,連人民大會堂的結構都跟它有些相似呢。
在下山的路上,我心潮難平,思緒不禁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幾千年前的隴上高原。那時候,這裡山川秀美,草木茂盛,清澈的小河潺潺流過。女人們三三兩兩,背著人面鯢魚瓶到河裡取水;男人們手執長矛,在追趕著林中的獵物;小孩子在茅屋裡彎著腰,用力吹著火塘里的火。村子的上空炊煙裊裊,笑語歡聲,一派祥和的景象……
然而,幾千年過去了,這裡的文明與繁華已不復存在。大地灣連同它的靈魂一起沉睡了,這一覺竟睡了幾千年!由於受當地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地灣遺址的發掘、整理和宣傳工作相對比較滯緩,以至於這樣一處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竟然沒有多少人知曉,而能夠前來參觀者更是寥寥。好在汪館員臨別時告訴我們,當地政府已斥資數千萬用來發掘和保護大地灣遺址。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興建一所現代化的博物館,還將恢復一座具有史前風貌的原始村落,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
是啊,抖落千年的塵土,重現昔日的輝煌,大地灣應該有自己的夢想。
掬一抔黃土,憑弔遠古的先民,大地灣——我還會再來,希望那時的你不再寂寞!
人面鯢魚瓶圖片
中國最早的地畫
母系氏族的家庭生活
原始宮殿建築遺址
到幾千年前的先民家「做客」
再次,感謝好友廣東省江門市五邑碧桂園中英文學校校長:
方之武先生。在天水發起的「愛平義務助教活動」,也感謝您對
【媧皇故里】平台的大力支持!
希望您:為教育公平跳遠,為教育公益跳高!
----隴上三石
【媧皇故里】隆重推薦「隴上行」義教系列博文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34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