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中軸御道自然博物館前部分 褚玉紅攝
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近日,東城段南中軸御道正式貫通。至此,連接正陽門和永定門、為皇帝去天壇和先農壇出行方便而專門修的石砌御道,全線基本恢復,供市民遊客休閒觀光,中軸線申遺又向前邁進一步。
記者來到自然博物館西側段御道,只見御道中央青白石微微拱起,兩側鋪著青磚。再向外,是廣場石材,中間有樹池,裡面栽植國槐、銀杏等大樹。沿著御道遠望,從天橋可以毫無遮擋地看到正陽門。
據介紹,西城區在2013年至2014年對天橋演藝區東側道路進行景觀提升,部分恢復了御道。其中,自然博物館西北側、緊鄰天橋藝術大廈、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110路公交場站沒有遷移,造成此段御道中間斷開,未能貫通。
今年8月15日,110路公交場站及附屬物騰退完畢,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啟動了東城段南中軸御道貫通項目,對這一遺留地塊進行了綠化景觀恢復。
工程延續原方案實施,恢復青白石御道,在御道兩側種植兩行高大喬木,形成植物陣列,視覺上與南北綠地銜接。植物配置以國槐樹陣為主,南側廣場節點處種植銀杏,與場地南側已建成綠地相呼應。
此前,交通部門對珠市口大街路口至永安路路口段御道進行了恢復,全長523米。工程7月23日開工,9月10日完工。鋪裝御道石材2916平方米,新建西側行車道6720平方米,東側行車道銑刨加鋪3750平方米,新建人行步道1894平方米,御道兩側綠化1750平方米。
復原後的御道位於馬路中央,兩側通過綠化隔離帶與柏油馬路區隔。御道寬9米,中間採用青白石,為拱形,兩側斜墁條石上是先由機器割再經人工鑿的凹槽,既防滑又有滄桑感。
南中軸御道是2019年版《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的重點路段,展現了北京古都風貌,同時還將作為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貫通後銜接了南中軸御道和周邊景觀,提升了中軸線南段整體步行環境。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