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文化,彰顯古城氣質

"

從白牆黑瓦庭院深深的台門成為豐惠紅色記憶的原點,到上虞第一個黨支部悄然萌芽,再到「北撤會議」艱辛探索,豐惠鎮積極探索,深挖歷史文脈,探索革命記憶,努力打造「紅色小鎮」旅遊品牌,彰顯古城氣質。

古時,人們功成名就或者家境殷實,都會建屋造宅,光彩門楣,台門應運而生。作為上虞的老縣城,豐惠鎮台門數量眾多,有著深厚的台門文化。台門為豐惠鎮孕育出諸多先賢鄉賢,成為該鎮紅色記憶最初的起點,如葉天底烈士的故居,原名「望霞樓」就是典型的豐惠台門,還有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胡愈之故居「敕五堂」等均為台門建築。

為了更好的傳承歷史,保護台門文化,2012年該鎮通明村被列入省首批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培養對象,2014至2015年,該鎮投資2500萬元對錢氏大宅保存較好的朝西屋實施了修繕一期工程,將古建築搶救性保護下來,使古村落面貌得到較大改觀。2018年該鎮又出版了《豐惠老台門探秘》書籍,共收錄老台門70多座,為傳承該鎮歷史文化留下豐富的研究資料。為了更好的保重台門時代特徵和建築特色,該鎮在台門整治過程中,尤為注重做好老台門的雜物清理、線路改造、增補綠化等工作,保護「台門」文化。

如果說豐惠的台門是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那麼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的就是豐惠的街河。豐惠作為浙東運河上的重鎮,街河牽引著古鎮與運河的緣分,街河兩岸衍生了各種民俗風情、民間藝術,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豐惠的先賢艱苦奮鬥,追求初心理想。

為保護街河歷史文化,該鎮開始了以街河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東起啟文門、西至溪弄,全長約1公里,涉及街河整治,東西大街、東西小街的房屋立面改造、地面鋪裝、景觀塑造、景點修復等。如今老街改造完成,通過各類民俗風情、特色店鋪展示活動,進一步展現歷史文化價值,讓歷史文化街區煥發生機活力,隨著未來該鎮通過業態布局和招商,豐惠老街將成為豐惠紅色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近年來,該鎮借小城鎮整治的東風,用「紅色」之旅這條主線,把散落在運河兩岸、台門裡外的革命史跡串起來,設館保護,串珠成線,致力打造「豐惠文史館——王一飛故居——吳覺農故居——胡愈之故居——范壽康故居——葉天底故居」的紅色之旅,在配備專職管理員基礎上又探索成立由機關幹部、鄉賢群眾等組成的志願講解員,發揚革命傳統,製作獨屬豐惠的「初心之旅」地圖,打造豐惠特色的「紅色」小鎮。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19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