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牆綠瓦的故宮
巍峨聳立的長城
看過之後
就不得不和您聊聊咱北京的胡同
站在天安門中軸線
旅遊的人會先向北去南鑼鼓巷
不可否認那裡有的是名氣和熱鬧的氣氛
在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它是城市的脈絡
但它更是咱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地界兒
每條胡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只有耐心細細品味過後
才能體會它的魅力
像家一樣的胡同
如朋友一樣就在身邊
北京最長的胡同,曾經著名的使館區
風格各異的建築、錯落有致
是北京惟一一處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巷
這裡的很多建築
不一定在東交民巷胡同的主路上
而是散布在整個區域中
如果想要徹底的了解
最好騎一輛單車,慢慢的遊覽
走在這條路上,看到不同建築的使館
感受這條胡同的文化帶來多元化
有人說這裡沒有景點,是的,幸好
這條路的幽靜一直到今天沒有被破壞
(東交民巷天主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
小時候的北京人一到國
肯定會去天安門廣場
而現在如果天兒好
會選擇溜溜東交民巷
走到東口向南一拐
還有小時候最愛的三寶樂麵包房
看見路北面高高矗立著幾棟西式老建築
在四周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地鐵口
露出的這一點面目,屏蔽了周圍的嘈雜
這裡就是原來的鐵獅子胡同,現在的張自忠路
旁邊寫著字——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這裡有很多名字
貝子府、和親王府、老恭親王府
清陸軍海軍部、總統府、段祺瑞
北平衛戍區司令部、老人大校舍
這時候只需理直氣壯一聲:
「我去裡面喝咖啡!」
坦然地徑直走,留下身後懵逼的保安
《陽光燦爛的日子》里
院內的這棟建築——
段祺瑞執政府主樓
被姜文拿來當作女主角米蘭的家
好像至今還留有那個年代的味道
院落東部開著那家名為「花生」 的咖啡館
如果趕上下雪後
也著實能讓人消遣著度過幾個小時
胡同兩頭是喧鬧的現代社會
胡同里是慢慢悠悠的舊時代
灰牆、紅大門的四合院兒
史家胡同小學在胡同里
這裡有著濃濃文化藝術氣息
不光來自史家胡同小學
胡同中人民藝術劇院的宿舍里
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們
更是給這條普通的胡同增加了文化的厚度
民國才女凌叔華的宅院
適合天氣好的午後或清晨
靜靜的看看展覽
感受一下老北京的胡同建築布局和韻味
然後再在史家胡同里走一走
去紅牆小院吃個下午茶也是不錯的
但是我想還是在
胡同里的牛街老爆肚滿來上一盤爆肚
更實在
曾是菸葉花柳巷的代名詞
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
由西往東依次為
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
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
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
其實,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
並不專指這八條街巷
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
今天,「八大胡同」已是普通老百姓的住宅
從一些老屋老樓的建築
仍能依稀體會到當年的風貌
前門除了遊客聚集的大柵欄,還有著
傳統滷煮店,舊時浴堂
那些破舊的深宅大門下
不知有多少悲歡離合
前門深藏的胡同
依舊是老北京不可替代的靈魂之處
如果真想感受到帽兒胡同的
老北京生活氣息
就要清晨來到這裡
躲開旅遊的人
從胡同一天的一早開始
地安門大街的四和面餑餑,驢肉火燒
雜碎湯看著都饞人起來
價格也都很親民
關鍵是吃得地道正宗
而那些新派食物始終代表不了胡同
建在文昌宮的基址之上的是帽兒胡同小學
9號和11號是可園
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
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
除婉容之外
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
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
悠哉地騎自行車,遊覽的群眾三三兩兩
等天色暗下來,人又少了,來北門涮肉
吃一鍋,侃一會
這才是胡同生活
好在國子監
既不是世界文化遺產也不是5A景區
人相對少
有著700多年悠久歷史
保存著較好的舊京街巷的風貌
小小胡同,槐蔭夾道
牌樓矗立,聖廟為伴,氣質古樸低調
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
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
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路邊的下馬碑屹立如初
也可能只有15分鐘的瀏覽
卻讓你不能忘懷
逛累後
可以在坐落在國子監後面胡同深處
不容易找的茶屋裡坐坐
(熙賢齋茶道會所)
或者,再逛逛這裡的書店
順手領回家一對兔爺~
(國子監大街44號)
真正的北京人來琉璃廠,吃要吃地道的
另一個就是淘寶貝兒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
那時「古玩」叫「骨董」
就是古董,後來才叫古玩
說實話,如果你對文房四寶
鼻煙壺等沒什麼興趣
那琉璃廠很可能不對你的胃口
不過,哪裡的建築物在我來說都很漂亮
走累了,來頓可口的
拐到珠市口大街
或者報國寺小吃來碗麵茶
(南新華街中國郵政樓上)
菸袋斜街並不長,很快就能逛完
作為保存完好的胡同之一
現在的菸袋斜街也是熱鬧非凡
很多遊客都會慕名而來
也帶動了胡同里的商業氛圍
北京人而言
喜歡菸袋斜街的小巷和兩邊的老房子
雖然已經修繕一新
但依然透著京城才有的氣質
位於於胡同里的大清郵局也非常有特色
但另一方面
越來越商業化的氛圍使得胡同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店鋪售賣的商品與其它城市也無異
甚至價格虛高
這已經是最沒有京味兒的胡同了
這裡你看不到「破爛」生活氣息的胡同
看不到來來往往的自行車
穿背心兒的大爺
胡同內丟沙包兒的孩子
到處的商業氣息
讓這條胡同不至於消失
但是也失去了很多韻味
但是大北妞還是想給寫出來
因為胡同這個城市的脈搏
少不了它的存在
北京的胡同中
南鑼鼓巷永遠有它不可缺的地位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410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