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現在是印度的錫金邦,面積7096平方公里,海拔超過1500米,人口約60.7688萬人,居民信奉婆羅門教和佛教。錫金曾經是一個王國,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第12代國王佩登東杜南嘉流亡美國。中國政府於2003年6月23日正式承認了錫金為印度的一個邦的既成事實。
錫金國歷史
錫金,原稱「哲孟雄」,是西藏的藩屬國,即是清朝的屬國。1890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7年英國放棄對南亞的統治後,它又成了印度的「保護國」。印度不久駐軍錫金,並不斷加強對其控制。1975年,印度正式吞併了錫金。
地形
錫金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北面與中國西藏交界,南面與印度西孟加拉邦鄰接。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土地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各地海拔差異大。全境西、北、東三面被高山圍繞,如馬蹄形。東部是棟基亞山脈,西部以辛加利山脈與尼泊爾為界,辛加利山脈上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於尼泊爾和印度的邊界上。南部為肥沃的谷地,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全境為蒂斯達河流域,蒂斯達河被視為錫金的「母親河」。
錫金美麗風光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錫金被印度吞併
錫金的面積只有7千餘平方公里(僅相當于海南島的1/5),現人口已突破60萬(2011年數字)。其主要宗教跟西藏相同,大都信奉喇嘛教(藏傳佛教)。
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1963年-1982年在位)提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錫條約。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錫金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該協定削弱國王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在印度操縱下,錫金舉行「大選」,親印的大會黨控制了議會,並通過決議「要求」印度派顧問來為錫金制訂憲法。同年印度議會通過「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席位。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唯一的自主武裝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不久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並舉行「全民投票」要求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正式邦,印度議會再次通過決議,完全吞併了錫金。錫金從此亡國!
過去,基於印度對西藏的主權問題採取模糊立場,中國一直不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直到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中印達成一致,印度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則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
2003,印度承認西藏屬我國的領土,同時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錫金為主權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了對錫金主權的承認,目前錫金王室已不被世界上任何國家所承認。2005年4月18日,根據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的通知精神,國家測繪局行業管理司正式下發《關於地圖上錫金表示方法變更的通知》,從此中國出版的地圖上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自此,錫金版圖從中國出版的地圖上消失了。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85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