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些冷知識,你可能從未聽說

"

湖南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是中國的經濟大省。

湖南是製造業大省,已經形成了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大批製造業品牌。

湖南是革命的搖籃,偉人的故里,擁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

上述大家已經熟知,但下面這幾個關於湖南的冷知識你可能從未聽說。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辜鵬博 攝

一、湖南也有長城

在湖南省境內,坐落著中國南方唯一的長城——中國南方長城,又稱苗疆長城。

中新社發 濱海之光 攝

旅遊平台介紹顯示,中國南方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190公里左右,被稱為「苗疆萬里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

二、湖南人占據網際網路行業半壁江山

全國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精英中,近三分之一是湘籍人士。

公開資料顯示,「微信之父」張小龍、陌陌創始人唐岩、易寶支付CEO唐彬、清科董事長兼CEO倪正東、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等都是湖南人。

到2018年底,長沙移動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達15萬人,營業收入900億元,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後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第五城」。

三、湖南堪稱全國文印人才輸送地

開在學校附近的列印店,不少都來自湖南。在湖南文印市場中,新化縣又當之無愧坐頭把交椅。

據了解,整個新化全縣,從事文印產業人員超過20萬人,形成了從辦公設備、辦公耗材的生產銷售維修到打字複印、圖文製作、快印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占據國內文印70%以上的市場份額,創造了「世界文印看中國,中國文印看新化」的獨特經濟現象。

新化文印發源於洋溪鎮。目前,洋溪鎮9.1萬人中有5.3萬人從事文印產業,60%的家庭都會組裝或維修二手複印、印表機,業務遍布全國600多個市、1500多個縣,堪稱全國文印人才輸送地。

四、湖南人以前不吃辣椒

湖南人愛吃辣,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

然而,在很多年以前,湖南人並不吃辣椒。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據說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明末傳入中國。湖南地理環境上古稱「卑濕之地」,多雨潮濕。辣椒有禦寒祛風濕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慾。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俗。

辣椒在進入湖南以後,逐漸成為湖南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在吃辣這件事上,湖南人真是霸得蠻。有數據顯示,湖南人年平均吃辣椒超過10公斤。

湖南有全國唯一的一本專門研究辣椒的科技期刊《辣椒雜誌》。曾經,湖南辣椒種植、加工、產品品牌超過1000種,在全國建立了銷售網絡。湖南辣椒產品不僅占領了全國半壁江山,還漂洋過海遠銷歐美。

五、湖南冬天這麼冷,湖北要負一定的責任

湖南除了辣出名,冷也出名。

湖南位於北緯25°-30°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聽起來很溫暖。但對湖南而言,冬天卻濕冷難耐。

瀟湘晨報曾報道,根據歷年氣溫數據統計資料,湖南冬季的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的江西低幾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與湘贛兩省毗鄰的湖北。

鄧道理 攝

湖南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部的湖北區域,是廣袤平坦的江漢平原,寒潮自北而來,一路通暢無阻,過長江進入湖南境後,同樣是沒有高山阻隔的洞庭湖平原,寒潮可以沿著這條大道一路肆虐南侵,深入到湖南腹地的湘南區域。

地理上「三缺一」的湖南,易於濕冷空氣沉積,冬季冷感明顯。

六、湖南有一個地方位於長江以北

湖南位於長江以南地區,但有一小塊兒地方在長江以北。

該地位於岳陽華容縣境內,是湖南省唯一一片地處長江以北的「飛地」,也是湖北監利與湖南華容的接壤處。

七、雜交水稻在國外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聖地」。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攝

這裡誕生了雜交水稻的若干明星品種和育種材料,達到了超級雜交稻研究的世界最高水平。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悉,雜交水稻在國外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種植面積最大的印度有200多萬公頃。

今年6月底,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我非常高興能夠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絞 劉雙雙

編輯:陳昊星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85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