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新疆,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中國最西點

"

到新疆看海,在博斯騰湖遇見蒙古族部落

博斯騰湖,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漢書·西域傳》中的「焉耆國王至員渠城,南至尉犁百里,近海水多魚」中的「近海」、《水經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

博斯騰湖屬於山間陷落湖,主要補給水源是開都河,同時又是孔雀河的源頭。博斯騰湖的湖體可分為大湖區和小湖區兩部分,大湖的面積近千平方公里,小湖的面積僅有百餘平方公里。《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湖區周圍生長著廣茂的蘆葦,是中國重要的蘆葦生產基地。此外博斯騰湖盛產各種淡水魚,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

大河口(西海漁村)景區按照「葫蘆型」結構布局,圍繞構築「冰雪嘉年華,民俗博覽園」旅遊形象品牌,依託濕地景觀、葦盪蓮塘、「民族風情、民俗活動、節慶賽事等核心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建設,將景區建設成為融濕地觀光、生態休閒、民俗體驗、文化探蹤為一體的「博斯騰」文化體驗目的地,打造「新疆的戲水樂園、全疆人民的休閒度假村」,使大河口成為「娛樂圈」夢開始的地方。

「西海第一鍋」由新疆著名書法家陶然先生題詞,直徑4米,高0.6米,鍋體凈重達3噸,由錳鐵黃銅金屬做成,2011年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每年6月,在禁漁3個多月後,博斯騰湖都會舉行盛大的捕魚節暨開湖祭湖儀式。博湖縣蒙古族民眾身穿節日盛裝,帶著奶製品、水果、糖果等聚集湖畔,以低沉的法號聲和悠揚的蒙古族長調開始祭祀。祭湖活動是當地蒙古族群眾以愛護湖水、保護生態環境、求興旺發達而自發組織的民間活動。祭湖一般祭祀天父、地母、湖神,祈願萬物生靈永續繁衍。

1971年以前,博斯騰湖魚類組成比較簡單,只有幾種魚類,其中以扁吻魚(大頭魚)和塔里木裂腹魚(尖嘴魚)為主。從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後進行多次引種,把長江流域和北疆額爾齊斯河的許多經濟魚類引進博斯騰湖;1992年,全湖已有24種魚類,經濟魚類有草魚、青魚、鱗魚、縮、團頭舫、三魚舫、黃尾密鯝、細鱗斜頜鯝、鱖魚、鯉、鯽、赤鱸、塔里木裂腹魚、西伯利亞斜齒鯿、東方真鯿、貝加爾雅羅魚、日本河內娜共18種。隨著魚類引種工作的發展,漁獲物的組成和魚產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魚年產量從20世紀60-70年代的1000噸上升到1992年的2000噸左右,漁獲物的組成從以尖嘴魚為主變化到以鯽、赤鱸、貝加爾雅羅魚為主。至2015年,博斯騰湖共有魚類30餘種,主要有草魚、鯉魚、鰱魚等,較出名的為赤鱸,也就是俗稱的五道黑。

獨闖沙漠公路,吃西瓜的蜥蜴你見過嗎

沙漠公路,是位於新疆南部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沙漠公路有4條,第一條是從輪台縣到民豐縣、分支到且末縣,第二條是從阿拉爾市到和田市已通車;其中,阿拉爾市至且末縣塔中鎮、 尉犁縣到且末縣正在規劃建設中。通常意義下指的是從輪台縣起到民豐縣止的這條沙漠公路。

走進沙漠公路,兩側是連綿起伏的沙漠和姿態各異的胡楊,在乾涸的土地上彰顯著頑強的生命力。胡楊是一種神奇的物種,更是自然界稀有的樹種之一。它抗熱、抗大氣乾旱、抗鹽鹼、抗風沙的屬性讓這些夏季鬱鬱蔥蔥,秋季金黃成片的胡楊成了沙漠戈壁中最美的風景之一。

沙漠公路的起點有若干個,是因為不同名稱的道路都是這一條,從沙漠公路0公里里程碑向沙漠深處進發,穿過一片胡楊林和塔里木河之後又抵達了塔里木沙漠油田公路的0公里紀念碑旁。新疆的太陽真的是不可小覷,車內空調已經開的很足,但依舊被熱辣的陽光曬得快蔫兒了,此時已經到達了第30號水井房,隨即決定在這裡休息一下吃個午飯,當我剛停好車的時候,從屋子裡走出來一對夫婦,起初我以為這裡屬於管控區不允許停車,但茫茫大漠,只有這裡有寫陰涼的地方可供休息,就怯怯的問,可以在這休息一下吃個午飯嗎?這對夫婦立馬露出了可愛的笑容,又是給我打水讓我洗把臉又是問需不需要做些飯給我吃。深深的感受到了來自他們那一股腦的熱情。

交談中得知,他們是來自河南的,是這裡石油公司聘用的員工,每天的工作是上午、下午分兩個時段打開水站中的水泵給公路兩側的紅柳林滴灌澆水,每年在這裡要呆上8個月,冬季返回老家。有限的住宿條件和生活條件並沒有讓他們覺得不好,相反已經退休的他們表示可以到這裡再發揮一些餘熱也是很好的,重要的是,百公里以外的輪台縣裡,自己的女兒工作和生活在那。雖然有著濃厚的河南口音,但還是可以正常交流的,本以為他們在這裡生活會很無聊,但是後來才得知,像我這樣誤闖誤入的大有人在,不乏一些外國人。我心想,外國人你們都能交流的來也是很厲害了。這裡的水井房能夠給過路的人提供水源補給,更能提供熱水,無論是騎行、自駕都不必擔心這五百多公里路上的水源補給。

突然想起車裡買了好幾天還沒有吃的西瓜,就趕緊拿出來一起分享了,老兩口很靦腆,這就顯得異常可愛。這個叔叔把吃剩的瓜皮放在了沙漠上,說,一會兒就會有蜥蜴來吃了,果真如此,沒多久就有很多小蜥蜴跑過來,也許這些「殘羹剩飯」也能給它們帶去一絲清涼。

夕陽還未落下,月亮就悄悄爬了上來。由北向南,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雖然沒有崎嶇彎折的道路,但依舊享受著那種車輪與路相互摩擦的快感,還有那夾雜著細小沙粒帶著40度高溫的風從我的眼前吹過。寬敞舒適的帕傑羅不需爬山過河也能讓我在自駕的路上感受到足夠的快樂。

不到喀什不算來過新疆,這裡的孩子會跟你說喜歡你

喀什噶爾古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疏勒國都改稱「盤橐城」,前身即西漢時疏勒城。據近年來史學界考證,盤橐遺址就是今喀什市東南郊的艾斯克薩古城,位於克孜勒河與吐曼河交界的高埠之上,從地理位置上看,這種推測極有可能,不過尚有待進一步證實, 疏勒國……王治疏勒城…有市列」(《漢書·西域傳》),這是2100餘年前張騫對喀什古城的最早文字記錄。疏勒城(今喀什市)的形成無疑還要提前一二百年。

有人說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因為喀什噶爾古城是新疆最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之一,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文景觀。還有人說,你可以一眼望穿祖國每一個城市的五臟六腑,但是你永遠看不透喀什那雙迷人的眼睛。但在我看來,那雙迷人的雙眼並非看不透,而是最容易看透。那眼睛清澈、真摯、動人。

喀什古城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座藝術宮殿,老城內無數條相通的古巷,巷巷相連,盤延曲折,不過不必擔心迷路,凡是能夠走通的長巷,都以六角磚鋪道;而凡是死胡同都以方磚鋪地,迷失方向的時候找到六角磚鋪的路就能輕易走出。

現在的喀什古城裡,手工作坊依然叮叮噹噹,土織布機依舊嗡嗡轉動,民間藝人依然在街頭彈唱。街道文化、景觀,居民從事的產業、作坊,多種多樣,可謂一街一產業、一街一景觀、一街一特色。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總是把笑容掛在臉上,會跟你熱情的打招呼,會歡迎你到家裡做客。恰巧你路過時正有人家在用餐的話,他們更是會邀請你一起加入。古城裡一般民居若家門前的兩扇門都打開,則代表男主人在家;若看到只有單獨的一扇門打開,則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而要是看到大門前掛了布簾,則代表現在家中有客人來訪,每一扇門都雕刻著頗具民族氣息的花紋樣式,光是這古城裡的門就夠看一陣子的了。

在喀什古城,很適合一個人在午後漫步,不必去尋找目的地,沿著路去發現就好,傍晚時分,會有孩子們在巷子裡踢足球,如果你也感興趣,可以很快就融入進去,他們也十分樂意你的加入。雖然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但是不必擔心,笑容就是最好的語言。

你會發現他們要比想像中的友善和熱情,也更加可愛。他們手裡並不像內地的孩子們拿著手機和平板電腦在玩電子遊戲,但他們用手裡所拿的東西所表達出來的,往往更加令人動容。這個小朋友跟著我跑了兩個巷子,在他略顯害羞的神情里我察覺到他似乎想要對我說些什麼,我站定笑著看向他,他低低頭然後從手裡拿出這樣一個東西,他很小十幾年前我小的時候用過的那種寫字板,上面歪歪扭扭的寫著「我很喜歡你」。

與可愛的小朋友道別,在古城外的廣場上,坐著幾個彈唱的小伙子,吸引了不少人圍觀,就連執勤的工作人員也把崗位換到了他們身邊。

古城夜市,用味道把你留在新疆。

我很喜歡的一位民謠歌手的一首歌中這樣唱著「我想帶你去新疆,十串烤肉一個囊」。來到新疆,不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怎麼能行。位於古城外的「罕巴扎」夜市頗受當地人及遊人的歡迎。大家都知道「巴扎」是集市的意思,但是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罕」這個字。「罕」是皇帝的意思,罕扎巴的意思就是皇帝夜市,意為把所有光顧的客人都當做最尊貴的人來招待。

罕巴扎的街道兩旁擺滿了當地的土特產,既有各種乾果也有當季的瓜果,品類繁多,琳琅滿目。先別著急著吃水果,還有更多「硬菜」等著你的光顧呢。新疆的烤肉早已聞名天下,這裡也就不多贅述了,在夜市中也有大大小小無數個單位店鋪經營著烤肉。以前本地人吃烤肉,不論串,論公斤,上來就問,吃幾公斤肉?是不是很霸氣。

羊雜碎湯很多人都吃過,原料就是羊的各種內臟,再配上原味羊湯,湯鮮肉香,而這裡的羊雜碎卻與眾不同。凡是擺著這樣一種造型的攤位,就是賣羊雜碎湯的。羊肝、羊心都剁碎了和白米混裝在羊腸里,而羊肺則與麵粉、雞蛋、牛奶一起加工成了膏狀物,再配上混有辣椒的麵筋,一碗羊雜碎就初步成型了。配上煮羊肺子的湯,來點香菜和辣椒油就可以開吃了。

除了烤肉和羊雜湯,烤包子、大盤雞、椒麻雞、饢坑肉、手抓飯...幾乎所有新疆本地美食都能夠在這裡吃到,還有很多當地獨有的,比如一種叫做「沙朗刀克」的刨冰。「沙朗」是瘋子的意思,把酸奶和糖漿加起來,然後酸和甜加起來,就像「瘋子」一樣。「沙朗刀克」除了名字比較特別之外,這塊冰也來歷不凡,它是純天然凝結成的。早些年沒有製冷設備,人們就在冬天從河水裡采來冰塊,儲存到冰窖里,一直到夏天才拿出來使用。這一習慣延續至今,我們現在才能在夏天品嘗到這種純天然冰塊製成的「沙朗刀克」。原來,「沙朗刀克」這一名稱的由來,跟它的製作工藝有關。用一把特製的小鏟子從冰塊上鏟下小碎冰,然後加入酸奶和用冰糖熬制的糖漿,經過充分地攪拌,一碗「沙朗刀克」就做好了。

帕米爾高原的風從祖國版圖最西點吹來

有關於帕米爾高的原關鍵詞:絲綢之路;314國道;死亡山谷。地處天山南麓、崑崙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山,帕米爾塔吉克語「世界屋脊」之意,90%以上為山區,被稱之為「萬山之州」。西北、西南分別與中亞、南亞6個國家相鄰,與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接壤,約1200公里的邊境線上有254個通外山口以及兩個國家一類口岸;東邊同西部明珠阿克蘇相鄰,南面同歷史名城喀什相依。

314國道,自1554km起便進入「中巴友誼雪山路」,中巴友誼無需過多解釋,雪山路也一目了然。短短七個字,就已經將這條路的人文情懷與自然狀態闡述的十分清楚。

走過很多路,越過很多山,能夠稱得上絕美的卻少之又少,但中巴友誼雪山路絕對可以稱為絕美。沿途是高聳的丹霞山,遠處的雪山在雨霧中屹立。中巴友誼路又名喀喇崑崙公路,被稱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整條公路中國境內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評為「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

喀喇崑崙公路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長1032公里,其中中國境內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內616公里。喀喇崑崙山脈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之一,它綿延數千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在都6000米以上。

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及公格爾九別峰,三山聳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爾高原上,是帕米爾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觀。

斯姆哈納是我國最西部的邊陲小鎮,這是中國最後告別陽光的地方,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吉根鄉,克爾克孜語意為「堆放鐵絲的地方」。過去往前蘇聯拉運鐵絲,在此堆放而得名。地處中吉兩國邊界附近的斯姆哈納村,是一個典型的以放牧為生的柯爾克孜族村莊,而斯姆哈納邊防連則是祖國版圖最西端的邊防哨所,肩負鎮守我國西大門的重任,素有「西陲第一哨」之美稱。

繞過幾座大山,蜿蜒曲折的公路在這裡豁然開朗。一座座潔白細膩的沙山矗立在藍天碧水間,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出這樣夢幻般的奇特景觀。其實是因為湖底沉積了大量從山上沖刷下來的白色沙石,恰恰這裡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每當旱季湖底裸露,狂風肆虐,大量的白沙就被吹上山丘,自然形成了這一獨特白色沙山。由於這裡正在修建一座水電站,水庫已建成,湖水水位保持相對穩定,湖底再也不會在旱季裸露,再也不會有大量白沙被吹上山丘了,也許這一奇特景觀若干年後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白沙湖的美溢於言表,任何一種讚美在它的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藍天、白雲、雪山、丹霞、沙漠、翠湖所共同繪製出的一幅絕世畫卷。

位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境內,地處東經73°58′、北緯39°42′,與吉爾吉斯的奧什州毗鄰。口岸距烏恰縣城150公里,距阿圖什市250公里。與伊爾克什坦口岸相對應的口岸為吉爾吉斯的伊爾克什坦口岸,位於吉奧什州境內,從該口岸至吉國奧什州僅210公里,比從吐爾尕特口岸出境到奧什近800公里。2011年該口岸遷至烏恰縣,緊鄰烏恰縣城,占地10萬平方米。伊爾克什坦口岸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通道和驛站,於1997年7月21日臨時開通過貨,於2002年5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允許中吉兩國及第三國的人員、貨物、交通工具通行,為常年開放口岸。

我見過那裡巍峨的雪山,見過那裡如翡翠般的湖泊,見過那裡蒼茫的大漠戈壁,見過那裡和藹友善的民族朋友,見過那裡熱鬧非凡的巴扎集市,見過那裡悠悠的碧草藍天,見過那裡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也見過那裡的五緯宿光...那裡,叫做新疆。

哦,對了。星謂五緯,辰為宿光。願在旅途中的你,也擁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片,星辰大海。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71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