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巴渝文化的發源地,重慶一直是我國西南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重慶在許多領域都首屈一指,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還是它的美食。說重慶是一座美食之都,名副其實,這裡的美食與它的名勝古蹟一樣,多到令人眼花繚亂。
重慶有許多美食,酸菜魚、棒棒雞、水煮魚……無數的美食構成一幅璀璨奪目的畫卷,而位於畫卷中心的,毫無疑問,正是重慶火鍋。每個人對於美食的評判標準不同,所以很難說重慶最好吃的美食到底是什麼,但僅以影響力論的話,重慶火鍋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重慶火鍋可謂是重慶歷史的活化石,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早在商周時期,類似於火鍋的烹飪方式就已經出現。火鍋第一次出現在史料當中是在宋代,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載:「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後(等湯開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這種飲食方式,與如今的涮鍋極其相似。在明清以後,火鍋真正興盛起來,乾隆皇帝甚至舉辦過宮廷火鍋宴,所用火鍋達到一千多個,堪稱盛景。
麻辣火鍋誕生在重慶,它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以及朝天門等碼頭上的縴夫們粗放的飲食方式。關於重慶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重慶火鍋發源在重慶江北。在當時,有許多挑擔子小販在買來水牛毛肚以後,將其洗乾淨,並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在來到碼頭附近以後,這些小販會在泥爐上放置有格子的大鐵盆,盆內倒上麻辣的滷汁。隨著泥爐的加熱,鐵盆里的滷汁不斷翻騰,香味四溢。河邊橋頭上賣苦力的人聚攏在泥爐旁邊,選定一格涮著牛肚、肝子等大快朵頤,最後按照格子算錢。民國二十三年,重慶一家飯店將這種吃法搬上大雅之堂,泥爐依舊,不過將鐵盆換成分格或不分格的赤銅小鍋,滷汁和蘸汁也由顧客自己挑選。在器具以及烹飪手法更加衛生和豐富以後,重慶火鍋很快就在重慶流傳開來,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許多人將它譽為重慶美食之首。
另一說重慶火鍋發源於重慶朝天門,這裡本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殺牛以後,不要其內臟,將其扔掉。在河邊做工的縴夫們得知以後,將回民們扔棄的內臟撿回家中,洗乾淨以後倒入鍋中煮。為了祛除內臟的異味,他們在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等辛辣之物,而麻辣毛肚火鍋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被發明出來。
當然,不論是發源於江北還是朝天門,可以確信的是,麻辣火鍋誕生於江邊碼頭,且受眾多是在江上討生活的縴夫、水手。麻辣火鍋起初是一種「下里巴人」的吃法,然而在小商販的推廣以及飯店的改良下,火鍋很快就成為重慶最具特色的美食。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各地之間聯繫密切,資本的流通使得重慶火鍋店開到全國各地,而這也使得它遍布大江南北。不論是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還是海濱之城,都可以看到重慶火鍋的身影。不過,重慶以外的許多重慶火鍋並不正宗,真正的重慶火鍋發展極為保守,管理嚴密。在重慶比較出名的火鍋技術向來是不外傳的,只允許以加盟的形式發展,且加盟費極高,這就導致正宗的重慶火鍋店少之又少。
川渝本是同根同源,不過在分家以後,重慶火鍋卻與成都火鍋呈現出迥異的風格。重慶火鍋更重視傳統,許多火鍋店都以「老」字作為招牌和祖訓,這使得他們保留下歷史的厚重感。成都火鍋則不然,它像是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在見到外面的世界以後,學習到許多新的技術,創造出花樣繁多的吃法。這也是成都人覺得重慶火鍋「古板」,重慶人覺得成都火鍋不純正的緣故。
重慶人大多粗獷豪邁,肉食片大塊厚,鱔魚不洗不切,殺凈以後直接放入鍋中煮,而且重慶火鍋店的名字也頗有「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走進火鍋店以後,不論是整體布局,還是火鍋和桌子,都只能用「豪邁」二字形容。不過成都火鍋店與之相比卻要秀氣許多,它們大多裝修典雅古樸,火鍋小巧精緻,店名也文藝清新。
現如今,重慶火鍋已經成為重慶的代名詞,它作為重慶文化的一部分,散發著重慶這座城市的光芒。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火鍋美食文化節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而這也是首次有城市贏得「火鍋之都」這一稱號,足以可見重慶火鍋的影響力。2016年,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出爐,而「重慶火鍋」當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2018年9月10日,重慶火鍋在2018首屆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大型交流會上上榜。
世界各地都有重慶火鍋的身影,在異國他鄉,重慶火鍋讓華人們找到家的的溫暖,同時它向世界訴說著中國味道,重慶味道。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71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