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慶的幾大主城區之中,北碚可以說是頗像綠洲的一塊土地,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北碚老城中山路兩旁的小巷,隱藏者許多小故事。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曾經梁秋實先生和老舍先生的「神仙打架」,兩人相識的地方就在北碚老城裡,兩人更是在後來做起了鄰居。
據說,梁實秋和老舍之間,也是「不打不相識」。1938年梁實秋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稱:「所謂『文壇』我根本不知其坐落何處,至於『文壇』誰是盟主,誰是大將,我更是茫然。」引起軒然大波。作為「文協」總負責人的老舍進行回擊。筆戰之後,梁實秋與老舍繼續以各自的方式活躍在重慶文化界,1940年老舍在北碚籌劃新的「文協」辦公地點,在友人的引見下,梁實秋拜訪了老舍,兩人不計前映著樹影,歲月流逝。兩人之後私交不錯,鄰裡間更是互相串門,而雅舍就是梁秋實先生招待客人的「陋室」。
位於北碚梨園村,是梁實秋先生的舊居,平日裡雅舍來來往往的,卻多是那個時代文化界的大咖:老舍、趙清閣、冰心等等。雅舍之外,走到嘉陵江邊只需要十多分鐘,背後倚靠的縉雲山上雲霧繚繞;雅舍之內,簡單的八仙桌、太師椅,還有毛筆和紙張……遙想當年,梁實秋便是在這裡寫下傳世雅文。名為雅捨實為陋室,甚至連遮風擋雨的功能都勉為其難,伴隨著鼠患和蚊蟲騷擾不斷。
有趣的是,老舍的住所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別墅,也因當時屋內老鼠很多,成群結隊,不僅啃爛家具,偷吃食品,還經常拖走書稿、撲克等物,老舍還給房子取了個別名「多鼠齋」。
沿著老城小巷漫步到底,出現在眼前的就是盧作孚紀念館,這是一座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文昌宮,它既是北碚三宮八廟的唯一倖存者,也是北碚老城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從紀念館拐個彎兒就可以看見旁邊的老重慶自然博物館。
這是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前身為1930年盧作孚先生創辦的\"中國西部科學院\",1981年改為現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有涵蓋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舊石器、地質礦產、岩石、土壤等八大學科,以系統收藏中生代各類恐龍化石和西部地區豐富多樣的脊椎動物標本為主要特色。小朋友或許會喜歡這裡,不會像動物園一樣無聊,為吸引遊客設計了許多有趣互動。從博物館出來,沿著濱江路走,可以來到橫框嘉陵江的北碚嘉陵江大橋。
而橋對面便是和博物館隔江相望的老城東陽鎮,東陽鎮上有兩寶。一是字藏塔,又名「文星閣」。 建於清康熙七年(1668) 六角形塔狀、塔頂三球重疊,以迭澀檐分作7層,第一層六棱是笑獅望月,第二次是六棱是猛虎下山。橫額上刻有\"惜字藏\"3字。最底層有一孔是昔日人們焚燒字紙的地方,又故名\"字藏塔\"。現如今這座古塔已經和旁邊的古樹交織相融,深深的羈絆在一起。
二是復旦大學舊址,位於北碚東陽鎮夏壩,當時校內標誌建築是以復旦大學老校長李登輝之名命名\"登輝堂\"。舊址內的寒冰墓更是一絕,寒冰墓位於登輝堂右後側,孫寒冰教授時任復旦大學教務長、法學院院長。1940年5月27日,在日機轟炸北碚時,6位復旦師生遇難,寒冰教授也不幸罹難身亡,時值37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發表文章共同哀悼\"少了一個說真話的人\"。
北碚老城一座擁有著百年歷史記憶的古城,小巷裡,古樹下,每一處都有著你未知的寶藏,尋寶探秘解開這座古城的秘密。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65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