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近3年的精心打造,備受關注的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將於明晚正式開門迎賓。屆時,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3D燈光投影秀,還可以近距離領略這座「雙向三出闕」建築的皇家風範。
看「古」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原貌
應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歷經隋、唐、五代、北宋4個時期500餘年。應天門是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發生地,是洛陽歷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證明,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一代女皇武則天曾在這裡登基,並舉行重要慶典和外交活動。
應天門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城門闕遺址,兩側共六闕,城樓上有兩重觀,這種「雙向三出闕」的規制是古代都城宮城正門最高禮制,只有天子才能享用。這種建築形制對北宋和明清的宮城建築影響深遠,在中國都城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據史料記載,應天門城門兩側闕台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約為29.4厘米來計算,這座城樓高35.28米,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3層樓高。
復原後的應天門建築高50.8米,相當於現在的15層樓高,建築風格與之北邊不遠處的明堂、天堂相呼應,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建築的造型比例、尺度與色彩。
論「今」濃濃隋唐風,讓您過把癮
為減少對遺址層的干擾,復原後的應天門採用大跨度異型鋼結構建造承台,然後在承台上建城樓、垛樓、飛廊、闕樓等,主要展陳區域有六層。
一樓為序廳和遺址層,二樓和一樓之間的夾層為遺址棧道;二樓為平台廣場和城門;三樓為業態規劃區,四、五、六樓為紫微觀仿唐復原廳。
最佳參觀路線為:觀眾從南入口先看序廳壁畫,然後在遺址區上棧道進入遺址層參觀,參觀結束後到達一樓東西兩側的露天廊道,從廊道乘自動扶梯進入二樓平台,經東西掖門進入城門博物館和畫展區參觀,然後上四樓(東西闕樓和主門樓)、五樓、六樓(主門樓)依次參觀。
在序廳內,一條百餘米長的歷史長廊壁畫,再現武則天時期萬國來朝的盛世場景。長廊南側的大廳內,以壁畫形式展現隋唐洛陽城中軸線建築。
序廳內還設有文創集市、多功能影院等,一個個手持建築工具的雕塑人物生動再現了宇文愷率工匠營造應天門的情景。在文創集市,所有裝修和家具擺件全為木質結構,仿唐式風格,序廳、紫微觀仿唐復原廳的頂部皆雕樑畫棟。
亮點12分鐘燈光投影秀,打造視覺盛宴
明晚7時,應天門遺址博物館開門儀式正式開始,將舉行擊鼓啟動、開城門、雙聖迎賓、迎賓舞蹈、3D燈光投影秀等活動。
14日,由首都博物館和市文保集團聯合主辦的「讀城」展將在一樓遺址區展出;同日,二樓展廳將舉辦「天門星曜——王鑫生藝術作品展」。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3D燈光投影秀曾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南廣場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今後,為達到最佳觀賞效果,燈光投影秀地點從原來的南廣場改為北廣場,時長也由原來的3分鐘變為12分鐘。
提醒錯峰觀賞,提前停車
今年河洛文化旅遊節期間,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每晚都有燈光秀,請觀眾合理安排觀賞時間。由於現場觀看人數較多,請選擇在北廣場的安全區域觀賞。
為保證遊客參觀需要,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在重新設計規劃道路和配套建築時,專門設計了東南、西南廣場停車場。其中,西南廣場停車場為小型車停車場,共60個車位;東南廣場停車場為旅遊大巴停車場,共28個車位。
此外,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周邊還有多條公交線路可供乘坐:45路、k45路、53路、K53路、61路、k61路、65路、k65路、76路、k76、81路、k81路、909路、93路、k93路、52路、8路、k8路、59路、k59路、5路、k5路、9路、K9路、22路、k22路、30路、k30路、42路、k42路等。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