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之名|朝聖貢嘎,追夢逐風

"

每一個喜歡戶外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戶外生涯。徒步並不一定是驚險離奇的冒險,而是生活之中的樂趣。我希望記錄下這些故事,讓徒步成為一件更貼近生活的事,讓每一個希望走向山野的人,都能有跡可循。本遊記為「三無」產品,請謹慎食用 無震撼的大片。出發前焦慮的心情搭配上一路上疲憊的身軀,再來點雨雪調個味,這恐怕是最糟糕的組合了。

無大氣的視頻。累趴 糟糕的天氣=懶得掏傢伙。但是!背個飛機跑那麼大老遠容易嗎我,不來個視頻怎麼對得起自己呢?

無詳盡的攻略。驢友小眾路線,就不用攻略占篇幅了,驢子們一般都會做攻略,細節問題可以直接小窗,知無不言。那些年,那些緣

我與 貢嘎 結緣有三,其一是四年前的川藏線上,過了折多山口,下山時我搭上一輛大卡車,閒聊之時司機師傅告訴我,他是去 貢嘎 雪山附近修路的,並邀我去看看。

當時我對 貢嘎 的了解甚少,還僅是知道有那麼座山叫 貢嘎 ,又一門心思的只想走318,所以在他要駛離318國道時,我便與他告別了。(現在想來,那個路口應該是在瓦澤鄉附近,他朝甲根壩方向去了)

自那時起, 貢嘎 ,便成了我揮之不去的夢。

遊記是個好東西,宛如一台時光機,如今再翻開之前寫的川藏線遊記,還能看到我和那位司機師傅的合影。但不禁也讓人感慨:歲月是把殺豬刀 其二是約瑟夫· 洛克

(約瑟夫· 洛克 與他發表在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30年10月號頭條文章:《 貢嘎 榮光》)當我在準備 洛克 線計劃的時候,除了三怙主雪山,最經常看到的詞就是 貢嘎 了。後來翻閱資料發現原來 洛克 當年(1929)真去了 貢嘎 地區考察。我當時就在想,既然今年國慶要走 洛克 線,不如就把我今年的戶外活動定一個基調吧,就跟著 洛克 先生的腳印來走。 貢嘎 ,當然是不能再錯過了。所以就端午節又拼了3天假,拼成了8天的時間。

其三是一張照片

這張背影,令人過目不忘(可能你已經注意到了,螞蜂窩上邊關於 貢嘎 的首圖,就是這張)

上邊這兩張照片都是驢友「墨汁」發表於磨房的 貢嘎 遊記中的照片,這算是兩張很有名的照片了。不少驢友知道 貢嘎 ,徒步 貢嘎 ,都是受這兩張照片的「毒害」。

我中毒之深,早已無可救藥,所以背上行囊,出發吧!

曲折的前奏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計劃之中」 vs 「意料之外」確定了要去 貢嘎 之後,剩下的就是做功課、找隊友。功課對我來說,都是手到擒來的東西,我擅長於此自不必擔心。

隊友卻不是太好找。因為涉及到要請3天假,沒有朋友能同行。最後在8264發了 AA 召集帖,組成了一個8人的輕裝小隊。

«天有不測風雲»

從3月末開始陸陸續續忙到了5月,功課日益完善。就在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 貢嘎 之行越來越興奮的時候,我憂心忡忡,密切的關注著 川西 的天氣情況。

在距離出發還不到一周的一天下午,我收到了多吉大叔(當地嚮導、馬幫聯絡人)的簡訊,感覺有些不妙——「你好,埡口翻不了,這幾天晚上下大雪,今天客人撤回來了」

這個埡口是日烏且埡口,全程最關鍵的一個埡口,也是全程最高點,海拔在4920米左右。

當時雖已是5月下旬,算夏季了,但是那段時間 康定 、 瀘定 等地的天氣預報基本每天都是雨。 康定 海拔在2560米,不考慮風寒效應僅按公式來算的話,埡口的溫度就比 康定 要低14℃左右,老 榆林都下雪的話,埡口必下無疑。

看到這條消息後,我有些擔心了。徒步 貢嘎 環線的整體難度其實不大,唯一一個難點就在於日烏且埡口,因為海拔高,一個是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另一個就是怕出現極端天氣。況且剛剛過去的那個五一假期,鰲太線路上又因極端天氣造成了較嚴重的事故,讓戶外安全問題又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那是距離出發前的第四天吧,考慮到安全等問題,也好讓大家儘量減少損失改變線路(因為很多人都是請了假從全國各地飛到 成都的),我在微信群里正式宣布取消了活動。

大家都挺沮喪的,但因為安全第一,也都理解,有的退了機票,有的換了線路。但其實我是最失落的,我籌劃準備了差不多整整3個月,五一還專程去了趟四人同山去看 貢嘎 ,這突然因為天氣原因去不了,那種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可想而知。不過出於對大山的敬畏,那天我還是放棄了 貢嘎 之行。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是那麼的渺小。(攝於七藏溝則藏海埡口)«一線曙光»

我和小齊都買好了 成都 往返的票,我請了假,她辭了職,這個端午的時間肯定是不能這麼浪費了的。

取消的第二天,我找到了一個 深圳那邊準備端午節去年保玉則的隊伍,準備在路上「偶遇」、「尾隨」他們。

本以為事情的發展要朝向年保了,次日我卻接到了多吉大叔的電話,他說今天老 榆林 天氣晴了,大太陽,問我們還去 貢嘎 嗎?(這時已經是5月26號了,我原計劃的是27號晚上從 北京飛 成都 ,28號開始正式進山)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沒法描述的。。。什麼?!f**k!天氣竟然轉好了?還是大太陽?今天還有隊伍過去了!?

我冷靜下來,詳細詢問了一下這幾天的天氣。我趕緊告訴小齊這個好消息。當時打算明天再聯繫一下多吉大叔,如果天氣還行,就去 貢嘎 ,如果不行,就去年保。那天晚上,打包的同時我就在默默祈禱,祈禱 貢嘎 的天氣能夠轉好。次日,多吉告訴我今天天氣不是太好,天上都是雲,沒有太陽。其實這已經差不多達到我的心理預期了——只要沒下雨就好了。

就這樣, 貢嘎 8人輕裝行,變成了2人重裝行了。

(圖片來自網絡,來源不詳,侵刪)久聞你的盛名,

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前往,

去一睹你絕世的姿容和風采了。

每一條險峻的山徑,

每一條清澈的溪澗,

每一棵草,每一朵花,

每一株樹,都在靜候著,

我們這次與大山的相約。D1 成都-康定-老榆林-電站-格西草原

貢嘎 徒步有多條線路可以選擇(上圖中的綠線均為徒步路線,藍線為可行車路線,圖片來源:@ 西藏-假想敵),不過既然要徒步,我肯定選最長的那條環線啦(老 榆林 -草科)。這條線路雖然比較長,全程有100公里左右了(實際徒步80公里左右),不過現在已經是一條成熟線路了,前期的功課做起來也容易一些。下圖就是我這次行程的實際徒步 GPS 軌跡,如果再去一下子梅埡口的話,80公里有餘。

成都 到 康定 可以坐班車,城北客運站、新南門車站、茶店子車站都有發往 康定 的班車,最早的一班是城北客運站發的。

成都 - 康定 的班車走的是318國道,沿路風景還是不錯的。

一路上看著窗外的風景,有種很熟悉感覺,當年走 G318 時在這段路上留下的記憶又一一浮現出來。

海拔隨著大巴車的行駛不斷的上升,窗外也時而浮現雲海。距離 康定 越來越近,我看著空中那大朵大朵的雲,還是擔心著天氣狀況,所以這一天基本就沒拍照片(用手機拍了幾張,結果前幾天手機還出問題了,照片莫名其妙的都不見了)就在快到 康定 的時候,司機師傅突然停車讓我們都下車,說要洗車。。。額,到 康定 了你再洗不行嘛。。。

好奇葩的途中洗車啊,耽誤了不少時間呢

到 康定 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和我們同車的也有七八個重裝的驢友,不過並未搭話,看他們並不像是去 貢嘎 的,莫非是雅拉?

走出 康定 那小小的客運站,就有當地的司機前來搭話,問要去哪裡。多半問的是 色達 。

其中一個藏族小伙從我們的重裝包看出了些門道,問是不是去老 榆林 。

其實 康定 -老 榆林 -電站這段路的包車費用,他們已經統一了價格。200元一車,7座的那種麵包車。這樣也好,既保證了他們的利益,不用惡性競爭;也讓驢友們省了心,不用浪費時間去討價還價貨比三家。

雖說我和小齊就倆人,但還是200元包了他的車,直接奔向徒步的起點——電站。

路上小齊去當地的市場買了兩個土豆和一個包菜。生土豆這麼沉的東西,本是不適合重裝攜帶的,不過考慮到今天要走的路程,最多也不超過3km,今天晚上就「奢侈」一把了。她本來還想再買些肉豐富一下晚餐,結果這邊的市場裡賣的肉都是氂牛肉,作罷。麵包車剛駛出 康定 ,就下起了小雨。我心裡那根弦還在緊繃著。忘了 康定 到老 榆林 的距離了,但是感覺這段路挺近的,反而感覺老 榆林 到電站好遠。也可能是路比較好,所以車開的快給人的錯覺。到了電站的時候,已經有不少馬和馬夫在那裡了。應該是今天到了一個輕裝隊伍。

畢竟海拔已經上來了,還剛下過雨,下車後我這短袖單褲已經扛不住這溫度了。迅速換上衝鋒衣衝鋒褲,整理好行李,趁著天還沒黑趕緊出發。電站到格西草原這段路走起來挺輕鬆的,路途平坦,距離也短,軌跡上說3公里,但是實際好像只走了2公里就到了(根據 GPS 軌跡來看,只走了1.6公里)。快到營地的時候,看到了前邊有幾個輕裝的驢友,穿著一次性雨衣就來了。

格西草原

格西草原這個營地還不錯,挺寬敞的,地面也挺平整。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商業隊到了。

我趕緊卸包找紮營的位置。考慮到晚上還可能再下雨,帳篷必須扎在一個稍微高些的地方。還好端午假期來的人不多,有很多微微凸起的小土包可以選擇,這樣就不用挖排水溝了。我剛剛把帳篷支好,就下起了雨。真是感到幸運啊。這時候從剛才我們來的方向,傳來了鈴鐺的聲音,又一個輕裝隊伍到了。或許是因為我的帳篷是翠綠色的,馬兒對它特別感興趣,圍著我們的帳篷轉了幾圈。

不過在高原上的雨季,雨就是來的快,走的也快。等那幫新到的輕裝隊伍紮好了帳篷,雨也就停了,周圍的山上霧氣縹緲,挺美的。在帳篷里做完了飯又吃完了飯,天色依舊沒有太暗,外邊還時而下著雨,甚是無聊啊。

想起去年國慶,每天都是天黑透了才扎的營,如今這樣真有些不習慣啊。

格西草原

格西草原

睡覺前在帳篷里點著了我的新玩具來取取暖。

這個「玩具」叫汽燈。曾經的那些年代,也是很受大家歡迎的。如今 LED 大放光彩,並且戶外圈裡的輕量化之風盛行,還有誰會帶這又沉又有些危險的東西?

這玩意相對於 LED 燈來說,好處只有一個,可以取暖。勉強再說一個的話,就是它的燈光的氛圍也比 LED 的更溫馨一些。

但是,一切都怕「但是」。它有個致命的缺點,使用不當或者一時疏忽,容易燒裝備,甚至帳篷都沒了。所以現在用的人很少,賣的也不多,萬能的淘寶上也僅有幾款在售賣而已。

特別提醒 不要在封閉環境使用汽燈!空氣不流通的話容易燃燒不充分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因為我的帳篷通風比較好,所以我在帳篷里會偶爾開一會取取暖,這時我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的,生怕一個不注意睡著了,然後在睡覺前都會把它關掉。D2 格西草原-兩岔河-下日烏且-上日烏且

可能是昨天晚上睡的比較早的緣故,也可能是初到高原,睡眠質量不好。清晨四點半的時候,我就醒了。

把頭從帳篷裡邊探出,雨停了,外邊的天還黑著。 抬頭還能看到很多星星,銀河也若隱若現。

算是驚喜吧。

我趕快從睡袋裡鑽了出來,穿好衣服鑽出帳篷打算拍照。

不過天亮的有點快,等我一切都收拾好鑽出帳篷後,發現天已經微微亮了,星星還有一二,銀河已徹底不見蹤影。

這不禁讓我想起基德在講他在 玻利維亞 拍星空時,前一張還是星空璀璨,後一張剛凹完造型再拍就已黯淡無光。

既然星星都要回去睡覺了,那麼等著太陽出來吧。

格西草原

我起床的那會兒驚動了小齊,她聽我說天上還有星星就也醒了。

既然起得早,就早點出發吧貢嘎 看到主峰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在秋、冬、春三季,夏季這個時間著實不好。

不過, 貢嘎 的花季在 6 月。而沿途最常見到的花,就是高山杜鵑。

貢嘎雪山

貢嘎雪山

貢嘎雪山

貢嘎雪山

高山杜鵑可以說一路上從不間斷,有自己孤傲的立在那裡的,有三五成群抱團的,還有連成了一片花海的。

貢嘎雪山

路邊的桃兒七也蠻好看的

貢嘎雪山

報春花是隨處可見

報春花的花語是希望、不悔。正如我們的此次 貢嘎 之行一樣,充滿著希望,即使最後因天氣原因中途下撤,也無怨無悔。(不過當然是完成咯)

貢嘎雪山

下邊這個花當時我剛看見的時候,感覺沒見過,就拍了下來。回來翻照片時一看,這不會是蔥吧?但是平時見的蔥開 花都 是白色的

這是日烏且埡口去往莫溪溝尾營地的路上,路邊的紫荊花的花苞

貢嘎雪山

在快到下子梅村的時候看到了一些雪層杜鵑

貢嘎雪山

好了,賞花會到此結束~繼續行程

剛走沒多遠,就發現了兩匹馬在山間靜靜地吃草。也不怕人,想必是那些馬幫的馬匹。

沿著河流(這應該是叫 榆林 河)又走了一兩公里,遇到一隊重裝的在河邊一塊不算太平坦的地方紮營,整個隊伍有8個人吧。

與他們打過招呼後,我和小齊就繼續趕路,笨鳥先飛嘛。

在前邊河流轉彎處,有處平坦的草坪,可以遠眺遠處的田海子山和白海子山。當時剛好太陽正烈,可以曬曬濕漉漉的帳篷,便在此休息了一會。

繼續行走在日烏且溝,朝著遠方的雪山前進。

我很納悶的是,不管是出發前查閱資料,還是歸來後翻閱地圖,都找不到這個山峰的名字(就下圖中遠處的那座山)。好像是叫加則拉?

貢嘎雪山

重裝和輕裝的區別,下邊這張照片應該能明顯的看出來了

走到那座山峰的面前,就是兩岔河了。

到兩岔河營地的時候,我已經很疲憊了,回頭望望走過的路,不容易啊!我和小齊在一片較平坦的草地上卸了包,就坐在那裡開始吃些東西補充一下水分。既是休息一下,也是想看看大家都往哪邊走——是翻日烏且埡口還是盤 盤山 埡口——畢竟他們輕裝隊伍都是有當地馬幫的,沒有誰能比當地人更了解哪邊能走哪邊不能走了。

過了兩岔河,往左手邊(下圖中紅色虛線),就是常規路線——前往日烏且埡口。往右手邊(下圖中藍色虛線),就是從盤 盤山 埡口走玉龍西到 貢嘎 寺了。

之前我也研究過盤 盤山 那邊的線路,主要是作為備選路線來研究的,擔心一旦雪大,日烏且埡口(4920m)極有可能翻不過去。而盤 盤山 埡口(4650m)相對海拔較低,且是向陽的,雪化的較快,可以作為備用線路。

補充:日烏且埡口,朝向日烏且溝這面是背陽的,如果下雪,化的會比較慢一些。

這邊就是去往盤 盤山 那一側了,具體的線路我沒仔細研究,可能並不在圖中吧。

下邊那幾個小房子應該是牛棚吧。

貢嘎雪山

最終發現不管是輕裝的還是重裝的,往左手邊走的多,也就是日烏且埡口的方向——這我就心裡有數了。

右手邊也有人走,不過只有一個隊伍。(其實通往趴盤 盤山 埡口的路,在不到兩岔河營地的時候就已經分開了,到了兩岔河營地,雖然能看到右手邊的路,但是沒法過河)

既然已經走到這了,況且今天的天氣這麼好,我們當然選擇常規路線走日烏且埡口咯。

左手邊一路上都是雪山,下邊這個是小 貢嘎 山,漂亮的金字塔形狀,海拔6024米

下圖是 洛克 所攝小 貢嘎 (Chiburongi Konka,來源:國家地理雜誌1930.10),看來我倆的拍攝角度差不多嘛,不過 洛克 先生應該是站在比我當前位置更高的地方拍攝的,或許是從盤 盤山 埡口那邊過來的?

( 本文作者 : 逐風 )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50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