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在壩上。關於「壩上」,先來普及一個小常識。
喜歡旅遊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北京的人,在日常對話中偶爾會提到:
周末去哪裡玩兒呀?
開車去「壩上」呀。
在人們的理解中,「壩上」是一個地名——
這個地方一定有一個「水壩」,我們要去旅遊的地方,在「水壩的上邊」,所以它叫「壩上」。
你是不是也這麼理解的?
其實此壩非彼壩也。
1
這裡所說的「壩」,不是「葛州壩」和「三峽大壩」的「壩」,它不是我們認知中常規意義上的那個「壩」。它的面積和體積也不是「一小塊」,而是「一大片」,或者說,可以理解為一個「隔離帶」。
連綿的矮山綴續百里,如一條「青帶」,布滿森林和草原,地勢比較高的那一部分稱為「壩上」,地勢比較低的部分稱為「壩下」。
我們今天要說的「京北第一天路」,就在北京北邊的承德小縣:豐寧的壩上。
「京北第一天路」,顧名思義,它在北京的北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北京的北邊有這麼一片森林,有這麼一片草原。「豐寧」,這個聽起來有點陌生,有點遙遠的名字,其實就在距離北京僅僅150km的北方,它那麼近,卻鮮為人知。
老規矩,關於「京北第一天路」,我們先說重點,然後再介紹這個地方和具體路線。
2
重點:「京北第一天路」的日出。
其時凌晨4點30分,一行4人驅車上山,直奔豐寧縣千松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南山望遠」景點。整個京北第一天路,只有這裡能拍到這樣的日出,只有這裡具備這樣的視野和視角。
從前我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如此執著地背著長槍短炮趕路幾公里,只為幾分鐘拍一個小火球。長這麼大我也從沒看過一個完整的日出,一是因為我懶,起不了早床;二是,我怕冷。
有一次跟著一夥攝影師上山,在半腰紮營,第二天不亮,大家就一窩蜂摸著黑去拍日出了。我鑽出帳篷的時候,太陽已出了半身,明晃晃的,刺眼穿心,沒給我留一丁點兒的神秘與驚喜,惺忪之間依稀記得那幾位攝影師上躥下跳的激動。
還有一句話:
「日出不等人。一旦錯過,「此景」也許還有下一次,但「此情」不可複製,永無回還。」
時值9月初,壩上早晚溫差明顯。一人一件軍大衣裹上,依然聳肩縮背、透骨森森。
我才發現,整個日出的過程,是一條「反向」穿越時空隧道的「彩虹」。
凌晨4點50分,白霧微籠,墨藍壓頂,從山上望下去,天邊有那麼一絲絲光,幾排樹影努力地將其遮擋,但也奈何它不得,沒的幾分鐘,藍雲變成紫霞,瞬間染紅了半個天空。
就真的僅僅只有幾分鐘的時間。
看得我目瞪口呆,一時不由自主都摒住了呼吸,甚至遠處山頭上、紅霞中那幾隻呼啦啦的風車,好像都停止了轉動。
這時候的整個天空變成了一個大大的「調色盤」,藍雲蘸了烏墨越「抹」越黑;又如同一個大大的「沙畫盤」,在沙畫師手抹過的一瞬間,並不知他要描繪出什麼樣的物體,隨著指尖的流動,細細地勾勒出泛著光的金邊。於是那雲彩的形狀在短短的數分鐘之內從薄到厚、從圓到扁……
這時候我舉著相機的手已經僵到了幾乎沒有知覺,但就在我眨了幾下眼之間,一個小小的圓點兒就從雲縫裡蹦了出來!它一刻也不願意多停留地朝著上方那嶄新的藍色撲將了上去。
就是這麼快,就是這麼快!
我才知道原來「日出」,看的不是「出」,而是出之前那短短几分鐘的瞬息萬變、一眼千年……
我才理解了當年攝影師老師跟我說的話。
有些美景錯過了再也不會來——錯過的不是美景,而是當時的那一份「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倏忽而逝。
就像有的故事,換一個地方,換一個時間,,換一束光,換一道景……也許,故事將是另外一個故事,人也不再是那個人。
天時地利人和是何其珍貴的「偶然」和「遇見」,沒有徵兆、不可複製,就像這「京北第一天路」的日出,無法描述,空餘回味。
重點:「京北第一天路」的雲海。
日出過後,橘雲散去,露出大片大片的雲海,下一刻烏雲壓頂,天地一線。
風車「呼呼」地吹在耳邊,遠山拉開一層一層,每一層都是不一樣的顏色,難為我兩塊五一斤的散裝攝技,連嘆肉眼可及而狗頭無能為力也。
3
言歸正傳,說一下這條「京北第一天路」的路線。
前面我有提到,在距離北京150公里之外,有一片「神仙居住的壩上」叫豐寧。沒想到,現在從北京去這條「京北第一天路」如此方便!
我的行車路線如下:
乘坐火車到達北京站,在北京站直接坐地鐵。
這一段路程一個小時。
從地鐵望京西站D口出來之後,可以看到對面有豐寧的城際班車乘坐點,班車每40分鐘一趟,直達豐寧炫靚建材城對面的新豐寧客運站,車票不要998,只要38元,有卡還會半價。也就是說,只要20塊錢不到,就能背上相機去這片離北京最近的草原拍照玩耍了!
另外這車中間會在北京懷柔停一下,懷柔有山有水,就像是「北京小江南」,所以這是一條還沒太人知道的「小眾線路」。
當然啦,我是「專注小眾旅行的大紅姐姐」嘛!北上草原,路過「江南」,點兒已經踩好了,這裡很有個「網紅打卡地」的潛質。
4
這一條「京北第一天路」和我們以往打卡的各種「天路」不同,它不是公路,也不是馬路,它是三大景觀組成的一條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專門開闢出來的「自駕之路」。
這三大景觀分別是: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千松壩森林公園、柳樹溝稀樹草原。
,「京北第一天路」上半段:千松壩國家森林公園。
走在這條路上,有一種到了內蒙古高原的感覺,大片的白樺林密密地就在手邊。
日上三竿之後,太陽如烤,可這景區里依然非常涼快,大約也就在18到20攝氏度度左右,穿著薄薄的衣,曬得舒舒服服。
100平方公里的巨大景區,一路我們的車開開停停。看到一片樹林就鑽進去拍個照,看到一個觀景台就上去打個卡。
回來之後無數次回憶起當時情景,又很難形容。就像是鑽進了一個透明的玻璃瓶,瓶里的風景全部都是按照夢想中的野外風光搭建的。
天和地,就像是洗過一樣的那麼乾淨。
對了,前面提到的日出,就是在這個景區里拍到的。千松壩國家森林公園,這裡的日出一定要來拍,一定要來拍。
,「京北第一天路」下半段,柳樹溝稀樹森林。
它有一點點像「縮小版」的「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北段。
這裡尤其適合家人一起自駕游,花草與各種野生小動物多而溫順。
樹最漂亮,一棵是一棵,沒有一棵是長「歪」的,全部都是本本分分的端莊模樣。
景區巨大,偶爾有大路生出小路,拐進去拍拍照就把自己弄「丟」了。
一路遇到的遊客都是京牌車輛,大家互相寒暄一下,就各自繼續「找路」去了。
這裡的遊客真少呀!180平方公里的景區,被和我同行的三個「散裝攝影師」包場,各種花花草草牛牛馬馬都成了他們的道具,擺出各種「沙雕」的造型。
咱也不知道一朵破花有啥好拍的咱也不知道,直到我也趴下拍了一朵……我去!這麼好看!
9月入秋滿山金黃,如果沒機會去新疆自駕獨庫公路,那麼這「京北第一天路」還是可以游一下的。
5
說一個食宿的攻略。
整個「京北第一天路」所涉及到的兩個景區里,目前都是沒有吃飯和住宿的地方的,食宿需要開車到5km以外的牧民區和客棧區。
這裡的民宿和酒店都帶有飯店,還可以騎馬。
我住在「天路客棧」。
客棧的房間設施普普通通,倒也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旅行經驗中,但凡是草原、山區這樣的地方,居住環境大都是這個樣子,想要五星級酒店的住宿條件那是不可能的。
站在客棧里透過窗,就能看到對面房子後面的馬路、汽車,還有遠處很多層的山。
這裡的肉尤其好吃。這片草原水美草肥,那個牛馬羊都喂得又肥又壯,所以我在這裡吃到了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羊肉。
那個羊骨髓,是拿吸管吸到嘴裡的,又仙又美,入口即化,過胃難忘。
麵食還有其他的菜,都是農家菜的味道,城市裡做不出來的感覺。到了草原,一方面是為了欣賞美景,另一方面真的是要好好地吃啊!
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這一段旅程印在腦子裡的只有兩件事:一是草原上天空下的笑臉,二是草原上飯館裡的味道。
味道是一種很難形容的東西,它不具象,可以是任何一種感覺,終生難忘的感覺。
6
最後來說一個「京北第一天路」的行車小攻略。
我和小夥伴是在豐寧汽車站匯合,然後有當地的朋友接待我們,所以從豐寧縣城開始,我們就全程自駕了。但是作為一個熱愛分享、忠於攻略的旅行玩家,我在豐寧車站門口特地問了一下當地的司機,包車一天是500塊錢,可以坐滿4人,把「京北第一天路」遊覽一遍。
司機向我報價的時候,是思索了半天才報出來的錢數,可以看得出來,他從沒有接過包車的單,這個「思索」的過程,是一個計算油費、時費、人工成本和盈餘的過程。
也就是說,豐寧這個地方,包車行業其實還不是很完善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的。
商家講求商機,遊客其實也講求「游機」。
要知道這樣的美景和新疆和內蒙類似,但是在新疆包車,一天行車300km左右的包車費用是1200元,還要管司機食宿的。
所以想打卡「京北第一天路」又不能自駕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幾個人一起拼團去,至少目前(2019),還是蠻划算的。
另外,從豐寧縣城開到「京北第一天路」之間還有一段公路,這段路上的風景也非常美。
放幾張路邊上拍的風景照片給你看看。
我是大紅姐姐,旅遊FM主播,環球旅行體驗師,專注小眾目的地,分享冷門秘境。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380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