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是一座需要用腳丈量的城市,適合行走,適合散步,適合駐足。在江城的隨意一瞥,都像是在電影中的一景。所以,走走停停是最適合融入進這座城池的方式。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很喜歡這句歌詞,一個人旅行很隨意,提著包,背著吉他,帶著相機和喜歡的書,沒有太多計劃地前往一座陌生城市旅行,一路走著一路看風景,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邂逅不期而遇的驚喜和故事......
歷史是城市的記憶,一頁風雲,見證一段文明的演進軌跡。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抹風情,彰顯一方水土的氣質神韻。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並存,詩化與美意構築的時代精品
登臨黃鶴樓楊富安陝西商洛黃鶴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
黃鶴樓集歷史、文化、建築、審美於一體,是中國文人精神棲息的家園。有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則說:不到黃鶴樓心不甘。是啊!黃鶴樓吸引著海內外有人足跡和目光,實乃我中華文化之瑰麗。
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高樓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長江,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
雖說是初來,可是在詩書中邂逅過多回,系住了千絲萬縷的情懷,更像是故人的再度重逢,有著熟悉又溫 暖的感慨。悠悠千載的黃鶴樓,坐在淙淙的流水邊,回憶三國的那場雲煙,還有唐宋的風月,明清的從前,就這樣,過盡一段又一段的似水流年。看那煙波江 上,一葉順流而下的小舟,划過碧水長天,划過往事如煙,它所追尋的又是怎樣的一段永遠?
逐風而來的雲煙,傳遞悲傷的訊息,黃鶴樓默默地守候,期待踏浪而來的魂靈,在這福地棲息,為你,親人,斟一杯滿含深情的水酒,期盼在這裡團聚,永久地典藏,愛,是充滿希冀的曙光。
都說去武漢必到戶部巷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長江和漢江把這座城市劃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漢口、武昌和漢陽。說到武漢印象,許多人都是從那一碗熱騰騰,冒著芝麻花生醬香味的熱乾麵開始。
有人說一般被稱為美食網紅街的地方每天都會有很多的遊客前去品嘗美食,可是在武漢卻有一條美食網紅街——戶部巷,人的確很多但是卻都是外地人而本地人又很少這又是為何呢?其中難道有什麼秘密嗎?
一條長 150 米的百年老巷,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更是彙集了眾多武漢名小吃。石記熱乾麵、陳記牛肉麵、徐嫂糊湯粉、李桃燒麥、今楚湯包、多乎齋豆皮等武漢本地小吃品牌,都在此起家。戶部巷在任何時候都是人頭攢動,所以在戶部巷吃東西,要有心理準備:一要不怕人擠人,二要不怕排隊等位子。
在吃的法則里,風味重於一切。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所有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驚嘆,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接下來在武漢戶部巷感受傳統美食......
戶部巷是很多老武漢人的記憶,承載著武漢人關於早餐的印象,可是不知何時戶部巷卻丟失了他對武漢人的愛,他的早餐小吃失去了傳統的風味失去了武漢美食的特色,有的都只是歲月的影子。戶部巷對於外地人,或許是有武漢特色的美食天堂但對於當地人來說卻是一個「模仿品」。
武漢大學
盈暖春期,又是櫻花燦漫時,不知何時,三月到武大賞櫻花,已經成了武漢人每年例行的風俗習慣,似乎武大的櫻花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甚至和黃鶴樓一樣成為了武漢的象徵。
每到三月春日,仿佛又回到了從前,又回到了那個風華正茂的同學時代,又回到了那個櫻花盛開的地方——國立武漢大學。
有人說到武大去看櫻花,看那些爛漫的色彩,看那些脫俗的高雅,看那些燦如雲霞,看那些淋漓盡致,看那些如醉如痴,看那些年輕的笑臉,看那些純真的笑容。年輕的心會和我一樣,都在放飛的心情,都在放飛的夢想,在這樣美麗的春光里,就讓我的心野上的帆船起航吧。有什麼比憧憬更重要?有什麼比遠方更迷人?
萬里長江世界最大公鐵兩用第一橋
大橋,是武漢人對它的親切稱呼,大橋,凝固著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大橋,成為武漢這座城市的標誌,大橋,刻進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的生命印跡。
來到長江邊就看到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的雄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武漢長江大橋實在算不上什麼了,橫跨長江的大橋,從上游到下游,總有幾十座了吧。但倒退60年,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的1950年代,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可是新中國標誌性的建築成就。
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樑,每聯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具有民族建築風格的兩端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行人上下。
武漢長江大橋,就是這座城市的核心吸引物。很少有這樣一座橋,本身就成為這座城市最大的景點。是旅遊目的地,經久不衰,因為她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三鎮融合的新起點,是這座江城的榮光,最好的城市名片。
漢口裡,武漢人一個尋夢的地方,一條有故事的歷史文化街
如果說北京978是北京的藝術地標、寬窄巷子是成都的標誌、1933老場坊是上海的標榜、紅磚廠則是廣州的文藝代表的話,那麼漢口裡則是武漢的歷史古商業街的綜合體與靈魂之所在,它展現的不止是武漢歷史文化,更是長江流域人民的生活史。
有人納悶漢口裡,一個藏在武漢三環邊上,遠離市區繁華紛擾的民國建築群,而且旁邊就是武漢園博園,單從環境和建築風格來說,漢口裡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很多武漢本土的文化,民俗,美食等都能在這裡找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很有文化傳承的地方卻很少人去,這是為什麼?
同樣是民國風情,相比楚河漢街的速成感,漢口裡多了更多歷史的沉澱和厚重感。徜徉在漢口裡,裡面古老的一磚一瓦,還有那些已經快消失的百年老字號出現在街頭,那些捏糖人等快消失的技藝出現在眼前里,勾起的濃濃的記憶的味道揮之不去,在心裡彌久不散。
漢口裡就是以漢口開埠百餘年為脈絡,復原晚清民初漢正街、大夾街、長堤街、花樓街代表性建築、文化、商業形態,展現老漢口生活方式。
曇華林街道並不長,卻濃縮了整個武漢的文藝情懷
行走在幽靜的老街,如同走進武昌古城的百年畫卷。街區兩旁厚重、寂謐的建築,都持有一種飽浸悠遠歷史氣息和深厚文化積澱的神聖,一種沁入肺腑而無語表達的典雅、矜持,一種令人仰視的高貴、莊嚴。
夜幕降臨去看長江上最大的漂移劇場,移動城市博物館大武漢知音號
號外號外,今晚即將登陸知音號,各位「船員們」是否準備好了你們的船票、相機呢?記得穿上你們的華服,帶上好心情,和東原一起,開啟一場穿越之旅!
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由著名導演、跨界藝術家樊躍創作。故事取材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
舞廳里,聚光燈下,身穿白衣的舞會主持人,充當了這場戲的旁白,介紹著舞會裡的焦點人物。
要是演員和你深情對視,不要害怕,大膽看回去,或者演員伸出手和你互動,你也不要害羞,畢竟茫茫人海選中你還是很奇妙的。
為了營造極致的視聽感受,在舞廳的每個角落都布置有音效箱,演員的一個腳步聲、一段對話、一次碰杯,你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21332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