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能體現全球化的地方,
可能不是北京、上海,
而是有著 " 山寨聯合國 " 之稱的重慶大廈。
有時候,
一棟建築就是一座風格鮮明的城市。
曾經的九龍城寨也是如此。
Sponsored Links
而在美國阿拉斯加州,
貝吉奇塔(Begich Towers)不是塔,
正是這座大樓的名字。
別看只有這麼一棟樓,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大樓里有郵局、超市、音像店、學校、
市政府、警察局、診所、教堂、洗衣店,
最上面兩層還是一個酒店。
在這裡,
有一整套自給自足、
運作良好的生態系統:
Sponsored Links
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無須與外界接觸,
人們也懶得搭理大樓外發生的一切。
宅男宅女的理想生活就這樣實現了!
" 從我生下來周圍的所有人
就都住在這棟樓里,
有鄰居有朋友有同學有同事。
只要我們不想,幹嘛要出去。"
住在這兒的大部分居民都為市政府工作,
工作內容就是除除雪、修修房子。
當然所有人住在這兒有一個好處,
Sponsored Links
大家上班從來不會遲到!
當地人自稱這是個關係異常親密的地方,
大家可以穿著睡衣和拖鞋走來走去,
即使是在工作的時候。
他們也隨時可以敲警察局長的門,
學生們可以在老師家的餐桌上寫作業,
以便隨時得到老師的輔導。
牧師甚至是在地下室的充氣游泳池裡,
為新生兒舉行洗禮儀式。
小鎮上一個老師還說學生大部分就住在隔壁,
遠一點的來上課可能需要 5 分鐘,
因為要搭電梯。
Sponsored Links
這可能就是惠蒂爾居民的生活日常。
要到達這座小城,
進出只有海、陸兩種方式。
陸路就是一條黝暗的長約 2.5 英里的隧道,
分別由兩個方向的汽車和火車共享。
惠蒂爾在夏天是個旅遊景點,
大批的遊客會從這條唯一的對外隧道湧進來。
而到了冬天這裡的積雪平均會達到 6.4 米高,
外面的人誰也不會來。
Sponsored Links
當有人在樓里實在憋不住時,
才會開車到山那邊轉轉,
而且還必須在晚上 10 點半之前回來,
因為那時候隧道會自動封閉。
這條隧道算是小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了,
但配套的火車站實在太簡陋。
夏天就用白塑料布撐一個遮陽篷當火車站,
冬天不通火車就把那棚子一拆!
當你站在幾乎等於荒郊野嶺的
空地問當地人市中心在哪兒,
他們會笑眯眯地告訴你 " 這兒就是啊!"
(以上來自網友吐槽)
這座城市和這棟高樓,
都是殘酷戰爭的產物。
二戰期間,
日本曾不斷向這塊阿留申群島投放炸彈,
美國兵情急之中需要找一個基地,
阿拉斯加天寒地凍,
基地必須要有個全年無冰的不凍港,
又不能太讓人靠近,
這裡依偎在一千多米山峰下,
就成了最完美的地點。
從此也便有了惠蒂爾這座城市。
而這棟住宅樓的前身,
是美軍在冷戰時期修建的一個軍營,
可是用了沒多久就荒廢了。
1960 年美軍撤退,
留下這棟 14 層的高樓。
這地方一度成為荒城,無人居住。
但在 1964 年,
一場在北美歷史上最大的 8.5-8.6 級地震的
震中就在附近,
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房屋,
所以居民全部搬進了這堅固的 " 避難所 "。
阿拉斯加一直以來都是
美國存在感極小的一個州,
遠離本土之外,
如同一塊飛地,
如同一個孤島。
在戰火和天災之後,
人們選擇住進了這如同堡壘一般的孤獨大樓。
便利、親近,
但也告別了秘密和隱私。
孤島之上,
他們只能互相接納,彼此擁抱。
可能正是這一種 " 過分的親近 ",
才有了抵禦漫漫寒冬的希望。
圖片源自網絡公開資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761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