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多年後,古巴政府終於在國內開放了 35 個 wifi 熱點。古巴作家 Osdany Morales 描述了在哈瓦那連接 wifi 上網的體驗。
我 ( 原作者 ) 在哈瓦那的一個公園裡,拿著一個不屬於我的手機。現在是早上 10 點,我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查我的郵件,然而這感覺就像是在黑我自己的 Gmail 帳號。
Sponsored Links
要想用這部手機上網,我得遵守以下的規則:首先,連接上國家網絡;然後,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最後,給帳戶充值。
用戶名和密碼並不是我設置的,它被作為一張照片存在這部手機里。我必須把它背下來。因為如果我把上網的應用最小化、打開照片查看帳號密碼、再回到上網的應用,那頁面便會重新加載,我就只能又從頭開始再輸入一遍。
我把我自己的手機拿出來,在這個國家這部手機只能當鬧鐘和相機用。我用它把寫著帳號密碼的那張照片拍了下來,這樣我才終於能正確地輸入帳號和密碼,成功登錄了。
這還沒完,我還必須再輸入一個 12 位數的編碼。這個編碼也作為一張照片存在這部手機里。於是我又做了一次 " 用那部連不上網的手機給這部半聯網的手機拍照 " 動作。使用這個編碼可以上網一個小時,費用大約是 2 美元。
從國外打電話到古巴也很不容易。2011 年我剛到紐約時,我用預付電話打給我遠在哈瓦那的父母。但是我們根本無法正常通話。語音延遲非常嚴重,雜音也很重,耗盡了我電話卡里的餘額。從國外打電話到古巴非常昂貴,每分鐘要 1 美元,正因如此,你永遠無法用平常的心態來交談,而必須爭分奪秒。
Sponsored Links
不過,從一年前開始,我的手機上開始收到來自古巴的信息。免費的視頻和文字聊天應用的出現打開了古巴通往世界其他地方的大門。比如 Imo 是一個簡單版的 Skype。它占用的空間少,更適合在網速低的古巴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6479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