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lanet 作者、持證潛水員、暢銷旅行書《京都漫步》主編、背包旅行超過 10 年、在巴哈馬喂過鯊魚也在朝鮮跑過馬──今天世界君找來的,可是 100% 貨真價實旅行達人。
而她的分享也是 100% 貨真價實:她公開的,是次次都能讓她在旅途中深受觸動、快速又深度了解一座城市的 " 超級 " 玩法!
這種叫做 City Walk 的旅行方式是她的心頭好,不知道它是什麼的小夥伴抓緊補課了。看完(並收藏好)本文,下回旅行時,朋友圈裡最會玩的就是你啦。
在耶路撒冷的雅法門集合,我跟著領隊爬上古城牆,老街斑駁的地磚和聖殿山上的金頂盡收眼裡。" 你們看,耶路撒冷的屋頂連成一片,而它的人民卻各自為戰。" 領隊說。
Sponsored Links
領隊是一位歷史學博士,雖然是兼職,言辭中卻充滿他對耶路撒冷的熱愛,全非我印象中那些只會毫無激情地背誦景點介紹的導遊。置身古城,聽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是我自己翻歷史書或攻略無法得到的體驗。
圖片來自:駱儀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 City Walk,從此也愛上了這種行走和深度講解結合的 " 跟團游 "。自助游多年,除了出於安全原因報一些戶外團之外,我幾乎從來不跟團,甚至對大部分的國人旅行團敬而遠之,參加 City Walk 卻是我的心頭好。迄今在世界各地超過 10 次 City Walk,幾乎每一次都得到深深的觸動,也因此對那些城市有了特殊的感情。
※
你真的了解自己最熟悉的城市?
沒想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條 City Walk,卻在我最熟悉的城市之一:倫敦。
Sponsored Links
我曾經在倫敦生活一年多,為了給雜誌寫稿,對倫敦的歷史文化做過不少功課。去參加一條面向普通遊客的倫敦老城 City Walk,我以為不會有太多驚喜。
倫敦的櫻花 by 駱儀
那天是倫敦典型的天氣――雨天。起點科芬院、終點倫敦塔和沿途許多街道我都曾走過無數次。
經過聖保羅大教堂,領隊說,在 " 二戰 " 空襲中,英國人和美國盟軍都以它作為倫敦的象徵,只要它屹立不倒,倫敦就還沒淪陷。
站在 1706 年創始的 Twining 茶老店不起眼的門面前,領隊說,空襲後半小時,他們就在門口擺出桌子賣茶。
經過一家建於1625 年的木門飯店,門口牌子寫著這是唯一一棟在大火中倖存下來的建築,領隊說," 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要經過的區域在大火中全部燒毀 "。走了兩個多小時後,到達倫敦大火紀念碑," 大火一直燒到這裡為止 ",領隊說。就這樣,我們用雙腳丈量了大火燒毀的面積,對那場改寫倫敦歷史的大火有了最直接體驗。
Sponsored Links
左:Twinings 茶老店;右:倫敦大火唯一倖存建築 by 駱儀
在風雨交加中行走 3 小時,並不是什麼愉快體驗,只因領隊的精彩講解和對倫敦的愛讓我堅持到終點。
這一堂風雨中漫步的 " 歷史課 ",時間跨度從羅馬人建城到 " 二戰 "2000 年,內容涵蓋歷史、戰爭、司法、金融、教會、教育、傳媒、建築、公共運輸、劇院演出、居民和方言 …… 黑死病、瘟疫、大火和二戰空襲,我在行走中看到這 4 場大災難在倫敦留下的點點痕跡,也看到了它的浴火重生。
我想起幾年前,在寫完一篇關於倫敦南岸的文章後,我跟已定居倫敦十年的同學聊起一些掌故,她感嘆道:" 你已經比我更了解倫敦了!" 而參加完這次 City Walk ――針對遊客的入門級 City Walk,我才知道自己的了解遠遠不夠。
Sponsored Links
圖片來自:駱儀
對於我們長年居住的城市,我們自以為已經很了解了。對於那些到此一游的城市,我們以為拿著攻略到幾個景點打卡拍照就夠了。無論是作為本地人還是遊客,每日腳步匆匆,唯獨在參加 City Walk 時,才會放慢腳步,跟隨領隊的講解去觀察自己錯過的細節,聆聽城市的故事,從而對自己此刻置身之所有了新認識。
而你需要付出的,不過是兩三個小時和(甚至不夠)一頓飯的開銷。
City Walk?有這麼神奇?
你可能想問,City Walk 是個什麼神奇的東西,那些領隊能比寫了很多篇文章的專業作者、定居十年以上的半個本地人還了解這座城市?
很簡單,術業有專攻。
City Walk,顧名思義,就是在城市裡行走,在國外已經有多家成熟運作的旅遊公司,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行走 2-3 小時,距離 3-6 公里,成年人都能輕鬆走完,選取的都是最多故事、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老街區。
Sponsored Links
深入富有生活氣息的街區,告訴你曾居住在這裡的人物故事,甚至帶你去當地的菜市場、咖啡館、酒吧、麵店,讓你像當地人一樣旅行。
講解詞既有深度又有趣,自己看維基百科和旅遊攻略很難全面獲取這些知識。
在設計線路時,每個講解點之間的步行距離、每段講解的時長和深度都有考量,用一個個故事串起歷史,跟眼前實景緊密結合,讓你不會有在教室上歷史課的沉悶。
領隊對城市有深厚感情。他們往往在參加 City Walk 時愛上這種旅行方式,從而接受培訓成為領隊,又通過讀書、看展覽、看紀錄片等方式加深了解,在講解時加入一點自己的生活經歷,因此,即使是同一條線路,由不同的領隊講解,你也會感受到不同的個性。發自內心地分享熱愛,而非為了謀生麻木背誦講解詞,這就是 City Walk 與傳統團隊游的最大區別之一。
啊,忘了一條很重要的:英語好,至少需要聽力好,看英語電影不需要字幕――以上我提及的 City Walk 全部是英語團。
英語不好的人別哭。
好玩更有料的中文 City Walk 全在這!
我所在的團隊「最世界」,從 2015 年 8 月開始提供全球獨家中文講解City Walk。
迄今,最世界已經在 10 個國家、16 座城市開了 33 條線路,累積接待近 9000 名客人(包括 " 馬甲線女神 " 袁姍姍和 " 奇葩說 " 李林),擁有 70 多名兼職領隊,包括古建修復師、歷史學博士、名校教師、記者等等。
每次招募領隊,我們都會在一天之內收到近千份申請,還有很多粉絲呼喚我們到 Ta 的城市開闢新線路,某種程度上說明大家對我們工作的認可。
袁姍姍參加東倫敦 City Walk(圖片由袁姍姍提供)
客觀地說,100 分滿分的話,倫敦那條英語 City Walk 我打 98 分,最世界至今的中文 City Walk 整體水平我打 80 分。在講解深度和信息量上,我們仍有進步空間,但這也是由目前中國遊客的口味偏好決定的。隨著用戶對 City Walk 接受程度的提升,我們也會不斷對線路和講解詞進行改進。
" 寫了這麼長,終於露出狐狸尾巴,開始賣廣告了嗎?!" 你依然可以點左上角關掉,而我只是想與你分享我喜歡的一種旅行方式。
以下這些線路,我全部自己體驗過,可以問心無愧地推薦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以及,送上一張抵扣券,作為小小心意,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
京都
京都是我除了倫敦和北京以外旅居時間最長的城市,我去過大小近 40 家寺廟神社,也體驗了許多京都本地人的活動,自認對於京都的旅行產品是有一定發言權而且比較挑剔的。
跟著線路設計師妮子走" 嵐山香風 "之前,我已經去過嵐山 3 次,既喜歡山里小寺廟的清幽,也討厭嵐山竹林的喧鬧,所以對這條以竹林為賣點之一的線路沒有多大期待。
喝完一杯網紅咖啡 "% Arabica Coffee" 後,妮子帶我拐進無人小徑,聽竹林風聲、俯瞰嵐山溪谷、在山莊喝茶、做香包、泡露天風呂。原來是一條體驗如此豐富、充滿驚喜和治癒的線路。
端午前一天我去了奈良,被奈良公園和東大寺洶湧的中國遊客逼上若草山。
而端午當天,在京都歷史街區的心臟參加" 祇園東山半日游 ",街道上竟然行人寥寥,不得不佩服妮子設計行走路線的功力――難的不是哪裡冷門哪裡去,而是既滿足了大眾對京都的想像、欣賞到京都的精華,又能巧妙避開人潮。
相比前兩條線路," 將軍之道 "的講解主題更突出,集中於戰國歷史風雲人物,還有米其林二星 " 菊乃井露庵 " 的懷石料理、可以俯瞰京都古城全景的將軍冢加分。
菊乃井露庵菜品 by 妮子
" 嵐山香風 " 和 " 將軍之道 " 為一日游含午餐,設計理念還是跟 City Walk 一樣的,因為時間較長,涵蓋的景點和內容也更豐富。
Q:除了京都,還有推薦的國外線路嗎?
當然是東京日本橋的 Anne Walk 啦。
看了《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嗎》,越發對東京長草,深信秋葉原和銀座遠遠不能代表東京。在設計出深受歡迎的清邁、武康路、祇園東山(與妮子聯名)3 條 City Walk 後,日本橋是安妮的第四條線路,也是好評如潮。想要好好逛逛東京的朋友別錯過了。
? ? 廣州? ?
國內首先推薦的是廣州。沒錯,我雖然有廣州戶口,去參加" 踏屐走西關 "City Walk 卻被證明是個 " 假廣州人 "…… 你們真廣州人要不要來測試一下?
Q:除了廣州,我還能在哪裡測試自己是不是 " 假 " 的本地人?
在北京,史家胡同、楊梅竹斜街、東交民巷是你再熟悉不過的地名,但要說這背後的故事你究竟知多少,走走才會知道;
在上海,武康路擁有的不僅僅是網紅店,而蘇州河作為母親河可有著講不完的過去;
跟隨生活在當地多年的領隊
走街串巷深入城市的隱秘角落
傾聽那些攻略上找不到的故事
像當地人一樣去旅行
City Walk
認識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 ? ? ? ? ?
-END-
撰文 / 駱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