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送我去醫院!」 說說國內外看病驗

Fun Tra ...| 2017-03-31| 檢舉

在國外就算病死,也別送我去醫院!

這兩天,一條微博刷爆了朋友圈 ......

Sponsored Links

一石激起千層浪

海外黨們紛紛出動

開始了一場吐槽大會

Sponsored Links

終於知道國內英語課為什麼先教 "I'm fine, thank you." 了 ......

看到這麼多一把辛酸淚的吐槽,發現君也是心有戚戚焉。我們有一位轉戰三國,身經百病的小夥伴,看完這麼多的吐槽,決定把自己在三個國家幾乎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看病的經歷梳理一番,來告訴你一個更真實的海外看病體驗。以下是他的分享。

投稿作者 | 小白

Sponsored Links

來到紐西蘭兩年了,總能看到花樣百出的吐槽紐西蘭醫療制度的文章。做為一個 " 命途多舛 ",大病沒有小病總是不斷的人,我 " 有幸 " 在中國、瑞典都進過急診室,而幾周前,再次 " 有幸 " 在紐西蘭的急診室里躺了 42 分鐘之後,我覺得,有必要講述在這三個國家看急診的經歷,並從我個人的視角,來做一番比較。

在瑞典看急診

面癱,一個星期,幾百瑞典克朗

2011 年在瑞典上學的時候,我進過一次醫院,而且是急診。

有一天跟同學正在一起吃晚飯聊天。那天的狀態不怎麼好,整個人暈暈沉沉。突然同學就用詭異的眼光一絲不苟地盯著我看了足足兩分鐘,說," 小白,你的臉 …… 不對,是你的表情,怎麼這麼詭異,我感覺你右半邊臉不會動了!" 嚇得我以為穿越到了恐怖小說里。結果拿起鏡子一照,還真的是 …… 不一會兒,口水都從嘴裡流了出來。那個畫面太美,簡直就是恐怖小說里的場景復刻。

Sponsored Links

身體經常有小恙,我秉承著 " 管它大病小病,睡一覺就會過去 " 的原則,帶著半邊僵硬的臉回家去蒙頭大睡。不曾想,第二天不僅沒有緩解,連眼皮都沒有辦法抬起。但由於是周末,所在社區醫院不開門,於是只能急匆匆地衝到急診。但急診不是根據先來後到的原則,而是優先接診情況最危險、最嚴重的病人。所以我就在候診區的椅子上,抱著筆記本電腦一邊查我這個到底是中了那一門歪風,一邊等著。等啊等,從上午等到下午,從天黑等到日落(當時是瑞典的冬天,白天大概也就幾個小時的日照時間),把筆記本電腦耗到沒電,總算在夕陽無限好的時候見到了醫生。

醫生對我做了初步檢查,和一系列化驗之後,告訴我,這是 " 面部神經麻痹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面癱。雖然症狀很明顯,但是原因卻不明。沒有特效藥,她也不認為需要治療。我茫然地拼湊著醫生說的各種英文單詞,最後依舊茫然地問醫生:" 那,既然肯定有病,那你要給我開什麼藥?要不要輸液?我要不要留院觀察?" 醫生帶著北歐人特有的平淡表情,堅定而緩慢地說,不需要吃藥,也不需要住院,你只需要回家休息。如果過了一個月,你依舊這樣,那麼你再來看醫生 …… 不過可以直接去社區醫院,可以不用走急診就是了。

Sponsored Links

折騰了一整天,帶著依舊口水直流的半邊臉,我只好回家蒙著頭繼續睡覺。好在我閉關睡覺一周之後,我的臉終於恢復了正常。也算醫生沒有說錯,這個病,和感冒一樣,沒法治,只能自愈。

真箇過程最值得欣慰的,是全程都沒花幾個錢。北歐的醫生以 "摳門" 而著稱,能不給開藥的,堅決不給開。曾經一位體格健壯的同學感染流感,高燒不退,半夜被我們架著送去看急診。醫生忙活了好半天,最後只給他開了兩天劑量的退燒藥。抗生素?想都不要想。所以,除了 100 多瑞典克朗(與人民幣匯率約為 1:0.8,相當於 100 多人民幣)的就診費,我一毛錢都米有多花。

哦對了,哪怕是作為國際留學生,只要你獲得一年以上的瑞典居留權(瑞典沒有所謂的 " 學生簽證 ",只要讀正規大學的課程,拿的都是短期居留簽證),可以自動享受瑞典的醫療補助。醫療診所門診收費標準不同,通常為每次 150 至 200 瑞典克朗(與人民幣匯率約為 1:0.8)。在 12 個月的時間內總共支付了 900 – 1100 瑞典克朗(視居住地區而定)之後,從首次就診算起的 12 個月內就可以免費就診了。

以及,瑞典的醫療水平在全球算是領先,醫生的英語很好,而且,沒有奇怪的口音。做為一個國際學生,我全程用英文交流,除了個別專有名詞,其它一律無障礙。

在中國看急診

一個繭子,兩座城市,兩個月,兩千人民幣

大約 3 年前,當時我在北京上班,家住燕郊。有一陣子腳掌心磨起了一個非常大的繭子,因為壓迫到神經,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於是跑去首都機場醫院去看醫生。

醫生按了按我的腳,沒說二話,先讓我去拍 X 光片。拍完片子,拿著結果去找醫生,醫生說,啊,你這個骨頭怎麼有點畸形啊!說了一通讓我一頭霧水的話,不容我發問,就要給我開處方。結果都寫了好幾行字,突然說,咦,這個片子上的性別怎麼是 …… 女?哎呀,我拿錯片子了,咱們重新來看一下。

我被嚇得驚慌失措,醫生開的診斷直接被我丟進了垃圾桶。於是我決定自我診治。不就是個繭子麼,看我怎麼制服你!我用買來的泡腳藥水把繭子泡軟,然後變身摳腳大漢一陣猛摳。

誰知第二天上班腳越發地疼痛難忍。好不容易捱回家,整個人都不好了:我的腳腫得跟一個饅頭一樣。趕緊一頓冷敷熱敷,折騰了一晚,情況更加糟糕,連腿都腫了起來,人也開始發燒。來不及去北京的醫院,情急之下直奔燕郊的一家醫院去看急診。

醫生一看,發現我這是自己搞的創口沒有清理乾淨導致的感染。再晚來一些時候後果會很嚴重,於是趕緊治療。這家醫院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立醫院,就診環境很好,當然看病的價格也略有小貴。鑒於醫護人員全程都很專業,我也算是放心。連著輸了幾天液,總算是躲過一劫。

然而還沒完,過了一個月,腳底相同位置又長出了繭子。這次可不敢自己瞎胡搞,果斷去看醫生。因為上一次的經歷被首都機場醫院嚇得不輕,又因為工作單位離市區太遠且根本掛不上號,沒辦法,只好又回到燕郊家附近。又因為上次看病的醫院,算下來花銷較高,只能換一家價格親民的公立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才最終把病根除掉。

因為燕郊地處河北,前後兩家醫院,都沒有辦法使用北京的醫保,全部只能靠自費解決。

這場因為一個腳心的繭子而起的風波,周折了兩個城市,耗時兩個多月,前後一共花了將近 2000 元軟妹幣才得以圓滿解決。

在紐西蘭看急診

一場蕁麻疹,因為沒有 PR,花掉幾乎一周的工資

幾周前的一個周末,我去了趟奧克蘭著名的皮哈海灘玩耍。誰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就渾身上下像過敏了一樣地瘙癢。然而我以為是蚊蟲叮咬,並沒有當回事,還是大大咧咧地照常出門去健身。誰知道身體一發熱,全身上下迅速起滿了奇癢難忍的紅疹,嚇得我直奔奧克蘭醫院急診。

在紐西蘭看病,如果是普通的病,是不能直接去醫院的,需要先看GP 也就是家庭醫生,然後由家庭醫生決定是自己收治還是轉診到醫院。而急診就不同了,你可以直接沖向醫院。並且,也是情況越緊急越有優先權。看著我整個人像個紅毛大猩猩一樣瘙癢得上躥下跳,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護士放倒在病床上。一個護士負責提問基本信息,一個護士負責檢查,體溫心跳血壓,全套檢查。兩分鐘後,醫生就出現了。醫生是個特別溫和的中年大叔。和急匆匆的護士們相比,醫生輕柔的問話,堅定的眼神,瞬間讓整個人都有了安全感。經過一番檢查,他給了我一些藥,安撫我,讓我慢慢平靜下來。

半個多小時以後,我身上的紅疹神奇地全部消失了。整個人的體徵也全部恢復正常。醫生檢查了情況,告訴我說,我得的是過敏原不明的蕁麻疹,但是現在已經藥到病除。如果我還是很擔心,可以繼續留院觀察。並告訴我如果下次出現同樣的狀況,要去哪裡,見什麼樣的醫生。

鑒於醫生已經說我痊癒,我就放心地謝過醫生,大搖大擺地要離開。突然想起來,咦,從進急診室到現在,沒有任何人問我要過一分錢。難道這真的是傳說中的免費醫療啊?

於是我去問急診室的前台。結果讓我大跌眼鏡:因為沒有 PR 或兩年以上的工作簽證,我不僅要付費,還要按分鐘付費!從進入急診室到治療結束,總共 42 分鐘,我需要支付460 紐幣(與人民幣匯率約 5:1)的就診費。

所以,一場意外而得的蕁麻疹,不到一個小時的急診,花掉了我幾乎一周的工資。

我一邊交錢一邊想,假若我沒有 " 多嘴 " 問交錢的事情,他們不去查我的簽證,是不是就真的可以不用花錢了?不過再一細想,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可恥,也就苦笑一聲,biu~ 把勞動所得貢獻給了紐西蘭的醫療系統。

總結

在中國看病最折騰

在瑞典看病最省錢

在紐西蘭看病 …… 靠 PR

急診或許只是每一個國家醫療系統的一個側面。但在體驗了這三個不同國家的急診治療服務之後,我深刻地領悟到:

在中國看病,醫院相對而言很多,就診相對而言也很簡單。因為見過太多的病人,醫生的臨床經驗比較豐富,無論是頭疼腦熱需要看病開藥,還是身體有恙做個小手術,只要是正規三甲醫院,一般都能夠放心。但前提條件是,你要選得對醫院,受得了折騰,經得起白眼,還要時刻警覺抗生素濫用和不停地輸液。當然,最關鍵的一點,你要有足夠的錢。據說 2017 年底全國醫保能夠實現異地使用。但願這次可以真的成為現實吧!

紐西蘭的醫療條件,其實並不差。只是紐西蘭小國寡民,醫療資源確實分配不均勻且優質醫療資源稀缺,所以只能對本地人優先,對本地人慷慨,這也都在情理之中。

以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北歐的醫療條件和醫療福利真的可以藐視一眾已開發國家了。即便如此,在瑞典看急診的時候,我依然深深地懷念國內醫院的高效率。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圍城吧!

不管怎麼說,再好的醫療體系,也不能防止你生病。而最好的防範生病的方法,就是要防微杜漸,自己打造一個好的身體。與其給醫療系統捐獻工資,不如拿這些錢去買一身運動裝備,辦一張健身房的年卡。

///

科普:在紐西蘭叫救護車,到底要不要花錢?

看完了他的 " 看病體驗 ",發現君也來總結一下紐西蘭救護車的花費。

紐西蘭的救護車(除惠靈頓外)統一由一個公益組織進行管理的,名字叫做 St. John。由於是公益組織,救護車不是由政府全額撥款的服務項目。也正因如此,在紐西蘭叫救護車,還是需要付一部分費用的。

第一類,是緊急情況下使用救護車。收費詳情如下圖。

表格中提到的 "St John 支持者計劃 ",類似於會員項目,只要你購買了會員,一年之內,使用救護車,就不會再額外付錢。而且以家庭的方式入會,成本會大大降低。

第二類是非緊急情況下預訂救護車,比如出院,轉院,進出養老院等。這部分的費用基金會和政府是不管的,所以要使用者全額支付,而且是按照里程來收費。

然而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大區(包含上哈特、下哈特和卡皮蒂地區),緊急情況下使用救護車,是全免費的!

因為這個地區的緊急救護服務,由另外一家名叫 Wellington Free Ambulance(簡稱 WFA,惠靈頓免費救護車)的組織免費提供。

科普之番外篇:在紐西蘭看牙,究竟有多貴?

除了普通看病和急診,紐西蘭看病與國內最大的不同,就是牙醫了。在紐西蘭看牙,究竟有多貴?下面也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以下是紐西蘭牙醫協會的數據 ( The New Zealand Dental Association ) 的數據:

種牙一般要5000 紐幣左右,

烤瓷貼膜平均1200 紐幣一顆,

全瓷牙冠在1200-1500 紐幣之間,

前面小牙的根管治療是每顆在490-750 紐幣之間,

僅僅是洗牙也要花費60-150 紐幣。

我發誓,為了守護我的錢包,以後一定好好刷牙!

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

I'm fine, thank you.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624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