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個地方產「黃金」,能吃!

Fun Tra ...| 2017-03-23| 檢舉

每年到了秋風掃黃葉的時候,

還沒等葉子落下來,

廣東新會地區的大街小巷和民居陽台

便早已鋪滿大大小小金燦燦的 " 陳皮陣 "。

Sponsored Links

成千上萬的柑皮與飽滿的果肉分離,

一隻擠一隻密密麻麻地躺著 " 曬太陽 ",

裡頭甜滋滋的水分在空氣中緩慢蒸發,

於是新會茶枝柑獨有的醉人清香

便從四面八方竄進人們的鼻子裡。

兩個月過後,

大部分柑皮逐漸變干並被人們收走,

又吊在屋裡的窗框或廚房的鍋蓋上方

靜靜地等待 " 陳化 "。

如此精細用心的曬晾須重複多年;

而且由於柑皮本身糖分高、濕度大,

特別容易長蟲和發霉,

故存放時若稍有不慎

便有可能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可以這麼說,

Sponsored Links

很多人對陳皮最初的印象

幾乎都來自於孩童時的零食:

九制陳皮。

你只需付出三塊錢便能享受

清甜滋潤還略帶嚼勁的口感,

簡直讓人 " 上癮 " 一輩子。

不過令人瞠目咋舌的是,

2011 年,

一堆 80 多歲的天然 " 陳皮皇 " 被公開拍賣,

期間價格以小時為單位不斷攀升,

最終成交價竟高達每斤 55 萬元!

Sponsored Links

一時間新會陳皮聲名鵲起,

甚至有網友驚呼:

" 吃了一輩子陳皮,

原來根本沒吃過真的『陳皮』!"

陳皮作為 " 廣東三寶 " 之一,

自古以來便有入藥養生之效。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記載:

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

還有一句古話更是

一語道破天價陳皮的秘密:

想到這裡,

Sponsored Links

城君嚇得趕緊捂住了手中那

一小包 " 黃金零食 " 壓壓驚。

相傳在北宋年間,

大文豪范仲淹的母親體弱多病

又不願意服用湯藥。

他一籌莫展只好求助名醫。

醫師後來給了他一味良方,

將陳皮和糯米混在一起釀成酒,

喝下後自然藥到病除。

果不其然,

老母親後來逐漸康復,

而 " 陳皮酒 " 也開始名揚天下。

元朝皇帝的膳食太醫忽思慧

編寫出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

食療專著《飲膳正要》,

裡面詳細記載了

28 種用陳皮做菜的方法。

Sponsored Links

清代曹雪芹在遺世巨作《紅樓夢》中

描寫過一道神奇的 " 療妒湯 ",

它是用一個雪梨、二錢冰糖

和一錢陳皮熬制而成。

人飲用後頓覺潤肺降火,身心舒暢,

所有因小心眼而積鬱的煩惱

都馬上一掃而空了。

到了現代,

愛吃又注重養生的廣東人

簡直對陳皮這味神乎其技的食材

產生了 " 寵溺 " 之情。

一位來自東莞的陳皮收藏家說:

" 家裡燉湯要放陳皮,

做肉丸、蒸魚時也放,

反正就是處處都用到陳皮。"

毫不誇張地說,

這裡幾乎所有家庭主婦都能跟你

隨便扯上幾句陳皮的健康功效,

因為這是她們每頓飯都必備的材料之一。

2015 年,

全國茶飲圈從南到北都

席捲了一股 " 柑普 " 風。

那是一種用新會大紅柑曬成的陳皮

和雲南普洱葉為原料泡成的茶。

果皮的清新加上茶葉的醇厚

於絲絲開水的滲潤下相互入味,

口感獨特,老少皆宜。

從此之後,

不過,

陳皮普洱茶意外走紅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了。

霧霾等各種空氣污染令

更多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

於是,

陳皮作為潤喉清肺的傳統養生佳品,

正逐漸被人們關注並重用起來。

一片小小的陳皮居然如此不簡單,

不管作為解饞零食

還是以酒、茶、湯、菜等形式變著花樣

登上人們最喜愛的食材寶座之一,

它都能輕鬆駕馭。

不說了,

城君趕緊泡陳皮茶去,

明天見!

圖片源自網絡公開資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561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