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那片神秘的黃土地
說起蘇丹,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凱文·卡特獲得普利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飢餓的蘇丹》。
《飢餓的蘇丹》—凱文·卡特
眾所周知,蘇丹,是個長時間被恐怖主義和內戰摧殘的國家,貧窮、飢餓、戰亂、宗教等等問題也使人們忽視了它的價值。BBC記者、紀錄片製片人Benjamin Zand在蘇丹花了一周的時間來探索藏在殘垣廢墟之下時間留下的美和豐富的人類文明。因為缺少開發,蘇丹的神秘也著實令人著迷,從開始學蘇丹人躺在沙漠上睡覺到看蘇丹青年如何用詩歌喚起民族自豪感,Benjamin Zand探尋到蘇丹不為認知的一面。
Sponsored Links
Zand 表示,從他的經歷來看,蘇丹的意義遠遠不止那些建築標誌。
蘇丹位於非洲東北、撒哈拉沙漠東端,是聯合國宣布的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
正逢碰上齋月,Zand在沒吃飯沒喝水又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和兩位當地朋友開始了蘇丹自駕游。第一站來到了納加(Naqa)神廟。納加曾經是庫施王國的一座要塞,至今還擁有居民建築以及大型的用水設施。天氣非常的熱,Zand還正巧碰到當地居民到神廟附近來打水。
神廟雖然建立於久遠的公元前四世紀,現在只能見到一片斷垣殘柱,但是一些建築尚保存完好,比如阿蒙神神廟(Amun)和獅神之牙神廟(Apedemak)如今仍屹立不倒。
Sponsored Links
隨著天色漸暗,Zand 和他的團隊停下腳步。在享用了一餐蘇丹特色的烤肉後,他們準備收工睡覺了。為了早起,許多蘇丹人習慣在室外睡覺,隨著天亮睜開雙眼,日出就像天然的鬧鐘,把他們叫醒。
第二天早上,Zand和他的隊友們朝著古城麥羅埃(Meroe)出發。麥羅埃曾經是非洲古代庫施王國的首都和最繁華的都市,坐落在尼羅河東岸。如今,因為標誌性的200多座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金字塔,麥羅埃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Sponsored Links
說到金字塔,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埃及的古金字塔群,事實上金字塔不僅是埃及獨有的遺產。蘇丹的這個金字塔群數量比埃及金字塔數量還要多,是蘇丹歷史著名的麥羅埃王朝的陵墓群。與埃及高大壯觀的金字塔不同,蘇丹的金字塔普遍較矮小,也被稱為「小金字塔」。每年只有一萬五千人會來參觀這些金字塔,相對於每年慕名到埃及金字塔參觀的上百萬人來說,參觀人數實在太少。Zand和當地一家咖啡店老闆聊天說到這些金字塔,咖啡店老闆說,「我們可能或多或少聽過一些傳聞但是關於金字塔的歷史我們一無所知,當然也不會對這些金字塔感到害怕」。
Sponsored Links
當晚,Zand受邀來到當地的青年詩歌教師,聽蘇丹青年朗誦詩歌。他們的詩歌主題很多是關於國家和民族,但更多的是關於愛和生活,是對蘇丹美好未來的展望。
有著強烈文化榮譽感的蘇丹年輕人是蘇丹人的中堅力量,他們發起蘇丹現代文學復興運動,耗費苦心走了很長的路,才讓世界開始關注蘇丹。在蘇丹因為宗教種族問題而鬧分裂期間,蘇丹年輕人用詩歌來表達蘇丹人對分裂的理解。
我渴望人們去承認這個國家,我渴望這個國家變得更好,我願意傾注我的一生為人民自由而努力—穆罕默德·賽義德·阿巴斯(蘇丹著名詩人)
Sponsored Links
對於蘇丹人來說,對自家文化濃濃的自豪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傳統的努巴摔跤運動中就可以看出,至今這項比賽已經舉行了超過三千年。
在周五下午的四點,當地舉行了一場摔跤比賽,中間圓形空地供戰士們比拼,圍在場地外的觀眾熱情高漲。Zand也受邀參加這場摔跤比賽,好玩的是並沒有人知道具體比賽規則,只要對方摔倒在地就算贏了。無奈之下,Zand只好先觀望幾場摔跤學習學習,面對勇猛的對手,Zand會表現如何呢?欲知比賽結果,點擊視頻。
這次蘇丹之旅,Zand深有感觸,「這些關於蘇丹的歷史故事你不會經常聽到。但是當你身臨其境看到那些風景的時候,他們將永遠留在你的心裡」。
來源:BBC
原標題:Africa's most understood coutry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介面新聞」APP
0
黎明卉LMH介面實習記者
關注作者取消關注 私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5141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