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歲大爺靠一碗面,征服整個成都的味蕾

Fun Tra ...| 2017-03-15| 檢舉

開始吧旗下自媒體

成都某小區門口,進進出出的人應該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快 60 歲的看門大爺,竟然藏著一手好廚藝,不久之後,將征服整個成都的味蕾。

他叫張遠成,從工資不過 400 塊錢的看門大爺,到繫著愛馬仕皮帶的霸氣老闆,他靠的只是——一碗鱔魚面。

Sponsored Links

有人說:"38 塊錢一碗,也太貴了吧。"

也有人被朋友安利過來,一邊嫌排隊人太多抱怨個不停,一邊還想找機會插隊,卻被光頭、一臉橫肉的張遠成懟:" 愛吃不吃。"

司馬也很意外,這麼個臭脾氣、囂張的態度,再加上只有四張摺疊桌,連蒼蠅小館都算不上的攤位,卻愣是在美食遍地的成都,靠一碗面闖出了名氣。

原因很簡單——好吃。

最早出門練攤,也是因為小區門衛的工資實在太低。

擅長廚藝的張遠成,為了多賺點生活費,在門衛室旁邊搭了一個棚,擺上十張板凳,再往水泥牆糊幾張自己手寫的菜單,開始做起了麵食的生意。

攤位甚至沒有名字,但你只要在路口隨便找個人打聽:" 張師 ",便知道他家了。

Sponsored Links

簡陋的環境

聽說,開始張師賣的只是最普通的牛肉麵。因為味道巴適,附件的居民和學生都喜歡來光顧。

直到 2012 年,有吃貨一邊吃面一邊在討論 " 鱔魚 " 的做法,等知道老闆本人非常擅長後,便約定了一個時間,一起過來打打牙祭。

後來的故事,你都知道了," 張記鱔魚面 " 靠著口碑,一下子在成都火了起來。

電視台扛著攝像機,在路邊等採訪

找到一個空位,趕緊坐下,

衝著張師的背影只要喊一聲:" 一碗鱔魚面。"

對方還沒來得及答應,

一把水面已經乖乖下鍋;

Sponsored Links

煮透撈出,

澆上滿滿一大勺,

剛剛現炒的臊子,

亮亮的紅油,再撒上一搓芹菜丁,

配上自家做的蘿蔔,

不僅好看,

吸溜一大口更是過癮。

生意太好,一天 100 碗鱔魚面都不夠賣,在大家都以為張師要找幫手,開店時,他卻揮揮手,直接罷工了。

" 一頓只賣 18 碗,再多也沒有了。" 因為錢夠用就好,他不想辜負每一碗麵條。

Sponsored Links

皮帶亮了~

張師會吃、愛吃也懂吃。早些年喜歡涮火鍋,甚至能自己琢磨出火鍋底料的配方。

他還細心,有一次客人看他正在做晚飯,有一道家常回鍋肉,於是討了一點加進麵條里。

張師覺得這能好吃嘛,但看著他們吃的那麼爽,他自己也嘗試了一回。這一來二去的,就有了備受大家歡迎的 " 雙拼 "。

說起來也奇怪,就那麼幾樣調味料,也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怎麼這碗面的味道就這麼好。

老張也夠爽快,誰問都告訴對方自己的配料。" 這樣做才能去腥 "," 起鍋前一定加一勺醋 ......"

有人替他急了,這都說出去了,生意還做不做了?只見他手裡依舊掂著大勺,絲毫也不在意。

" 他們做不出一樣的味道。"

Sponsored Links

" 我張某人做的這麼有名氣,就全靠用的好材料。"

這話一點也不假,菜市場賣河鮮的老闆都知道,張遠成只用野生的鱔魚,別想買拿養殖的糊弄他。

因為野生的鱔魚,肉嫩又鮮,怎麼炒都不會爛,養殖的口感是怎麼也比不上的。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斤動輒 100 多元的高價,讓很多大飯館都不捨得用,張遠成卻愣是不肯摻假。

所以很多人都說老張這個人特別傲,脾氣很大,菠蘿君卻很欣賞他。因為比起生意人,他更像一個手藝人。

哪怕只是路邊攤里的一碗麵條,他也不想糊弄每一位客人。他說:" 我從事一個很簡單的職業,就是做點麵食 "。

但敢用自己名字做招牌的人,哪裡有不用心的。

用的是最普通的陶瓷碗

2014 年,攤位終於搬家了。

只是這一次,老張搬到了更隱蔽的小區里,

除了熟人帶路,壓根找不到。

沒有招牌、霓虹燈,

只有陽台上掛著的大紅燈籠上,

用毛筆寫著的:" 張記 "、" 鱔魚 "。

進門後依舊不寬敞,

卻非常乾淨整潔,

唯一不變的就是牆上用毛筆寫的菜單,

看得出價格都有上漲的痕跡,

但值不值得,就像食客自己說的:

" 你吃過就知道了 "。

除了鱔魚面,

肥腸、五花肉、香煎鯽魚面、

也是特色招牌,

一碗松茸燉雞面,更是要 85 元的高價。

正在切松茸

" 張記鱔魚面 " 很火,除了很多人開著豪車找上門,你在網上隨便搜一搜成都指南,它都是必吃的一道美食。

有人說張師真是個傳奇,近 60 歲才靠一門手藝出了名,發了財,應該可以退休,享受生活去了。

其實,這只是張師的一個開始。

" 我還打算搞點甲魚面、鮑魚面 ......"

" 我曉得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原地踏步,很容易被淘汰。"

偶爾有媒體來採訪,六十歲的人了,談起這家麵店的未來,頗有自己的見解。

除了做生意,張遠成每天都會抽空練會兒字,你應該看出來了,店裡的菜單都是他自己寫的。

好朋友二更採訪的那天,

店裡來的很多都是熟人,

大家徑直的拐進小區,進門找了個位子坐下,

還是老樣子:" 鱔魚加回鍋,麵條硬一點。"

張師突然回憶起以前還在擺攤,老客知道他要搬家後都說:" 沒有事,你只要在成都市,你搬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

" 所以我才會這麼自信,才敢開在這個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gif 截圖自《二更視頻》,

非常感謝二更的授權!

本文授權轉載自 Hey 且慢(hiboluofengli)

" 我沒有師傅,全都是自創的,

就是要讓大家看看,

在如此簡陋的地方,

仍然能做出成都最好吃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491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