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時隔整整三年,我仍然無法忘懷,漂浮在洞裡薩湖上的這群孩子,一回想起孩子們的眼神,就不免感到有些心酸。
他們沒有國籍,在湖面上維持著人類最低水平的生活,一輩子都無法上岸。
位於柬埔寨心臟地帶的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由於盛產魚蝦,成為當地人主要的肉食倉庫,是柬埔寨的 " 生命之湖 "。
在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保障的同時,洞裡薩湖也保留著讓人瞠目結舌的原始風情。
Sponsored Links
未成年就出來謀生的孩子,遍布整個碼頭。
這些孩子們大多半天讀書,半天接待遊客,在洞裡薩湖上樂此不疲地穿梭。
戰爭後的柬埔寨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一個家庭生 5 個最好,10 個也不多。
未成年人數已經達到柬埔寨人口的一半,他們已經成為全國旅遊業的主要勞動力。
1998 年發展旅遊後,洞裡薩湖周邊開始修路、修碼頭,慢慢把這裡開發成了一個旅遊區。如今洞裡薩湖的人們,有了新的生存法則。
Sponsored Links
乘船暢遊在湖中,可以近距離參觀獨特的水上浮村,感受柬埔寨另一種百姓生活。
生活在洞裡薩湖的柬埔寨人,將房屋和村莊都建在湖上,靠水吃水,隨湖水沉浮生息。久而久之," 浮村 " 便形成湖上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正當大家驚嘆浮村風情時,誰也沒注意到,一艘小船悄悄地靠近了我們。
Sponsored Links
起初還以為是普通漁民的船隻,定睛一看,女同胞都大聲尖叫了起來。只見船上的女孩嫻熟地把蛇盤旋在自己的頸部,沒有絲毫害怕,蛇在她面前就像一個玩具一樣,可以隨意擺弄,一點殺傷力都沒有。
女孩家的船一直跟著客船行駛,在遊客面前耍蛇,伸出兩隻手指頭擺成 V 型,讓遊客隨意拍照,這就是他們討生活的一個來源。
用孩子換取同情,用蛇來吸引眼球,不得不說這是場成功的表演。小女孩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一名遊客給的小費,嘴角露出一絲喜悅。
Sponsored Links
直到掙足了滿意的收入,父女三人才肯離開。遊船向湖中心的水上觀景台行駛,直到看見許多散亂的船隻停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破舊的水上世界,我們的目的地到了。
隨著遊客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乞討家庭出動了。
六七歲甚至更小的孩子,在搖曳的小船中,纏繞著蟒蛇,不約而同地趕來。
這些小船靠近時,我很清楚他們的目的,一美金而已。但大多數遊客不會直接給錢。這一船的歐美遊客,扔了一盒還剩一半的薯片給孩子們。
Sponsored Links
遇上 " 不大方 " 的遊客,孩子們會立刻變臉,朝你嘶吼,發泄憤怒與不滿。
誰能想到,一位憤怒又魯莽的孩子竟然會爬上岸,舞弄著蛇,嚇唬與我同行的旅遊名博主 @一柄銹劍呢。
仔細觀察你也許會發現,這群孩子膚色偏白,面部較扁平,與柬埔寨土著的長相有所區別。
他們居住的地方就在不遠處,叫 " 越南浮村 ",是洞裡薩湖水上人家的一部分。在洞裡薩湖上,還生活著這樣一群越南人,他們是早年戰爭和越南內亂時跑到這裡的難民,從此就定居在湖上。
這些越南人生活的湖面,是洞裡薩湖最窮的地方。無論水位多高,不管湖面多大度小,他們從不搬離這裡,從捕魚撈魚到洗衣淋浴傾倒垃圾,就連大小便都在這個湖中。
他們沒有任何行政上的約束,沒有柬埔寨的身份,沒有越南的身份。
對於丟掉國籍的越南人來說,這個湖面就是他們唯一的家。他們可能世世代代都會在洞裡薩湖漂浮的船屋中。
只有一種特殊情況能幫他們獲得身份,那就是有柬埔寨人願意和他們結婚。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洞裡薩湖是柬埔寨最經典的日落觀賞地之一。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趕在夕陽西下之前,到達水上觀景台。
金色的夕陽把湖面照亮,遠處的大船慢悠悠地駛過,成了一處剪影。
天空變換著色彩,這轉瞬即逝的夕陽讓人心生感動。
每每翻看洞裡薩湖之行的照片時,我總會想,明知道多生孩子也無法改變貧困的生存狀態,為什麼還要一直生下去?
但又轉念一想,如果不生,又能怎樣呢?
聲明 / 原創文章請聯繫微信後台授權轉載
樂途專欄作家:丫頭亂步 發布時間:2017.03.02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367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