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從邊緣到中心
再從中心到邊緣
文 | 星球研究所
江西似乎並不是一個能吸引太多目光的省份
廣東、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湖北
六個鄰省環繞江西一圈
Sponsored Links
論財富吸引力(GDP 排名)
每個都有著比江西更發達的經濟
論文化吸引力
人們對贛文化的了解遠不如荊楚、嶺南、湖湘、江浙
論旅遊吸引力
六省中有五省的遊客數量都高於江西
(江西位置示意,地圖源自國家地理測繪信息局)
但你可知道
江西物產豐富
曾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
南宋時僅漕運稻米就有 1/3 取自江西
不但如此
江西的精神產出也相當驚人
曾經是中國人的信仰中心
儒釋道三教的發展沒有一個可以脫離江西
幾乎每一處山山水水都是信眾與文人墨客的景仰之地
如今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我們需要從漢代講起
公元前 63 年
Sponsored Links
一位來自長安的官員攜帶著皇帝詔書
來到今天的山東省巨野縣大謝集鎮
這裡並非普通的北方鄉村
而是豪奢的西漢昌邑王王府
此前漢武帝劉徹將自己寵愛的小兒子劉髆(bó)
分封到這塊膏腴之地為王
昌邑中的 " 昌 " 字還喻意著旭日東升
也許暗含了漢武帝更大的期許
然而這一年無論劉徹還是劉髆都早已故去
長安的皇帝和昌邑的王侯不再是父慈子孝
而是競爭帝位的政敵
官員宣讀了皇帝的詔書
昌邑王劉賀被貶為海昏侯
封邑為海昏縣
位於今天江西省南昌市的北部
與中原相比
海昏以及它所在的江西前身豫章郡
都屬尚未開化之地
潮氣深重、經濟落後、" 人民野蠻 "
而 " 海昏 " 之名還可能包含著貶義
一種將死未死的落日餘暉
比如夜光雲
Sponsored Links
(也有人認為海昏意為 " 鄱陽湖以西 ",但當時鄱陽湖尚未形成。夜光雲是傍晚天空出現的發光而透明的波狀雲,呈淡藍色或銀灰色,攝影師 Gofororbit)
史書中也沒有記載劉賀接到詔書時的表現
但我們可以參考大文學家賈誼被貶往長沙時的反應
當時的長沙比南昌還要發達一些
但賈誼已經完全沒有寫《過秦論》時的慷慨激揚
他認為長沙那鬼地方會要了他的命
還觸景生情地想起了投江的屈原
(出自《史記》)
"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
從膏腴的昌邑到偏遠的海昏
從旭日東升到落日餘暉
這就是劉賀的命運
不管怎樣
新任海昏侯來到了江西
4 年後他便鬱鬱而終,年僅 33 歲
Sponsored Links
他的墓地也設在了海昏
兩漢時期的史藉對江西的記載非常少
海昏侯的故事頗能代表江西當時的地位
對於政治經濟中心完全在北方的帝國而言
江西只是一個安置政治失敗者的邊緣之地
也沒有人會想到海昏侯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次載入史冊
但這個邊緣之地必然會迎來屬於它的崛起
因為江西的地形在整個南方非常特殊
它東、西、南三面環山
北部是平原
中部為丘陵、河谷平原交錯分布
全省整體形成一個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
這樣的地形既有利於水源、物產向北方彙集
又有利於接納來自中原的人口和文化
形成中國漢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份(99.73%)
江西得以在古代中國的南方率先從邊緣走向中心
(點擊可放大查看,江西地形圖)
Sponsored Links
海昏侯死後大約 400 年
中國正處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長江改道阻擋了贛江的排水
江水淹沒了贛江下游的平原
三面山地的水源不斷向北方出口聚集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形成了
鄱陽湖
它每年匯入長江的水量
超過黃河、淮河、海河三條河入海水量的總和
是名符其實的 " 長江之腎 "
它還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
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差異懸殊
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漲、煙波浩渺
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洲灘裸露、濕地連片
成為鄱陽湖的獨特景致
(逐水而生的水蓼花花開似火,湖面已經退到遠方)
裸露的湖灘上留有大量蝦螺蚌和濕地植物
加之氣候溫暖
讓鄱陽湖成為亞洲最大的水禽越冬地
棲息著 300 多種濕地鳥類
(攝影師羅建鴻)
數量多的時候可以高達上百萬隻
鋪天蔽日
(攝影師安徽囈語)
不斷擴大的湖面淹沒了海昏縣的大部分區域
甚至一度倒灌入海昏侯的墓中
導致墓穴內充滿了水
曾有盜墓者打通了盜洞
然而在沒有排水技術的古代
盜墓者只能無功還返
在鄱陽湖的保護下
劉賀得以在墓地之內繼續沉睡
鄱陽湖還為江西成為魚米之鄉
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就在鄱陽湖形成之時
西晉爆發永嘉之亂
中國北方開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時期
一大批新移民從中原遷到南方
這是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史稱 " 衣冠南渡 "
中原人口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圍繞鄱陽湖平原進行開墾
(鄱陽湖農田,攝影師卓忠偉)
混亂的世道襯托出田園生活的可貴
九江人陶淵明不能忍受官場弊政
辭官歸隱於鄱陽湖畔
他開創的田園詩
遺世獨立、樸實自然
成為後世傳頌的經典
(《歸田園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時的江西仍然是邊緣之地
沒有人認識到田園詩的價值
陶淵陽也只是一個孤獨的非主流詩人
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但江西的潛力已經開始展露頭角
因為這一批南渡的移民中有人發現了江西山嶽的價值
長江自從奔湧出三峽,一路流經廣闊的平原
唯獨在江西九江境內遇到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
廬山
它北望長江、東臨鄱陽湖、綿延 90 余座山峰
最高峰漢陽峰海拔 1474 米
山體四周懸崖峭壁,氣勢巍峨雄奇
如同一扇屏風,置於江西的北大門
(龍首崖,攝影師黑貓白鼠)
廬山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
溝壑山澗形成許多激流瀑布
著名的三疊泉瀑布
落差達 155 米
唐代詩人李白將其描述為
" 飛流直下三千尺 "
(注意最上方還有兩疊瀑布,攝影師影中笑)
山上溫度較同緯度的平原地區低 5-6 ℃
最熱的 7 月平均溫度才 22.2 ℃
加上廬山植物茂密,蒸騰強大
全年 365 天有 200 天會出現雲霧
正是蘇東坡所形容的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瀑布雲,攝影師一百李)
廬山的冬季較為漫長
比山下要長 2 個月左右
常有大雪並容易形成霧淞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廬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觀條件
是營造宗教崇拜氛圍的絕佳場所
佛教領袖慧遠大師從中原南渡江西
在廬山東林寺開創凈土宗
凈土是指清凈、完美的世界
與當時的 " 穢土 " 形成鮮明反差
凈土宗還改革了之前佛教強調苦修的做法
只需整日念 " 阿彌陀佛 " 就可接引
這種修行方法簡便易行
無論王侯將相、平頭百姓都很歡迎
廬山東林寺成為佛教中國化的里程碑
(千年古剎東林寺航拍,攝影師張仰)
而位於鷹潭市的
龍虎山
是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也是我國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好的地區之一
它屬於老年期的丹霞地貌
地形高差相對較小
最大只有 240 米左右
因此不同於廬山的高峻
而以秀美多姿著稱
(攝影師 QW88)
龍虎山山塊離散
形成了很多種造型
包括平頂山、單面山、石寨、石牆、石樑、石崖
蜂巢狀洞穴、豎直洞穴、石柱、石峰、峰叢、峰林等等
這樣變化萬千的景觀
則被另一位新移民看中
即道教正一派第四代天師張盛
他在此建立道觀
讓龍虎山自此成為道教名山
總之
新移民的加入
讓江西開始走出邊緣
經濟實力逐步提升
山川也成為人類的精神追求
到了隋唐時期
連接中國南北水系的大運河成功開鑿
江西的母親河
贛江
則成為中國內水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贛江幾乎從南到北貫穿江西
外地的物產可以通過運河經長江
再沿贛江、湞水一路南下到達廣州
反之海外的物產也可以通過贛江進入內陸
沿線的江州(九江)、洪州(南昌)、吉州(吉安)、虔州(贛州)
很快發展成商旅匯聚的繁榮都邑
(今日贛江,攝影師 WanKyz)
公元 675 年
初唐詩人王勃
路過已經頗為繁華的南昌
他即興而作《滕王閣序》
誇耀江西 " 物華天寶 "" 人傑地靈 "
此時的江西顯然已非兩漢魏晉時能比
(俯瞰贛江的滕王閣,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攝影師張華宏)
北方安定 100 餘年後
安史之亂爆發
中原人口第二次大規模南遷
此時江西的平原湖澤地帶已基本開發完畢
移民開始向丘陵山區進發
憑藉著 " 人口紅利 "
江西在之後的 200 年間
成為長江流域發展最快的區域
到了宋代
已經有了兩次人口大規模積累的江西終於徹底爆發了
無論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
還是科舉及第人數
都躍升至全國前五
景德鎮也開始正式燒制官窯
從這裡運出的瓷器未來將成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
(景德鎮瑤里古鎮,攝影師路上看風景)
更令人讚嘆的是
新移民的後代開始全面步入中國的歷史大舞台
王安石、歐陽修、晏殊、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等等
這一時期江西人才輩出、如日中天
歐陽修不無得意地說
" 區區彼江西,其產多材賢 "
再加上北宋靖康之難
中原人口第三次大規模南遷
江西再次吸納大量新移民
無論物質與精神財富
江西都達到鼎盛時期
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中
有三家五宗源於江西
它還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儒家教育體系
其書院數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
尤以朱熹主持的白鹿書院為最
江西已然代表文人雅士的最高精神追求
徹底從邊緣走向了中心
文人雅士、宗教大師
幾乎開發了江西的每一處山山水水
之前深藏群山之中但風景更為出眾的地方
也更廣為人知
例如位於贛東北的世界遺產
三清山
宋代時道士在此山上建立三清道觀
它最高峰海拔 1819 米
在江西的名山之中顯得格外高峻
而且整個贛東山嶽幾乎全為丹霞地貌
只有三清山為花崗岩
奇石雲海,蔚為大觀
(攝影師 LuoMu)
青松挺立
以為仙境
(攝影師淘氣王 5710)
日出時分
更是光芒萬丈
(攝影師 Rasimeno、信天翁 2013)
江西的輝煌延續到了明清
此間還曾向外省大規模輸出移民
但整體而言江西一直沒能突破兩宋時的頂峰
當歷史的車輪行駛到 1840 年之後的晚清
江西又從中心開始走向邊緣
首先
江西已經不再是遠離戰亂的田園
而成為廝殺的戰場
太平天國與清軍在江西境內拉鋸十餘年
重創了江西的人口、經濟
其次
歐洲人在中國多地開埠通商
原本經贛江到廣州的商道一落千丈
江西已經不再是通衢
而是封閉的內陸省份
鄰近的浙江、福建、廣東
在近代迅速重啟海洋文明
形成了中國海洋文明的新月地帶
江西也被排除在外
(新月地帶,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
再者
過往的輝煌在近代形成了強烈的守舊思想
江西與相鄰的湖南相比
在接受近現代文明方面也明顯較慢
正所謂窮則思變
1927 年
又一座江西的山嶽出場了
井岡山
(攝影師吳曉雲)
井岡山海拔最高處 2120 米
其它主要山峰也多在 1000 米以上
它所在的羅霄山脈
綿延湘贛兩省
面積廣大、重巒疊嶂
山中經常迷霧重重
(攝影師老李)
深山密林之中
井岡山點燃了星星之火
20 多年後它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時光到了 2011 年
一次盜墓驚醒了沉睡 2000 多年的海昏侯墓
隨後開始的考古發掘震驚了整個中國
墓中共出土
200 萬枚五珠錢,重達十餘噸
金器 358 枚,重達 78 公斤
還有 2 萬餘件文物
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學、樂舞、手工藝等各個方面
那個邊緣中的江西
刷新了中國考古界的紀錄
(攝影師王祺)
我們不知道江西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地方震驚中國
比如充滿濃郁徽文化的婺源
以高山草甸著稱的武功山
它在 1600 多米的高山上
有著 10 萬畝連綿不絕的大草甸
(攝影師 MChow)
江西最高峰黃崗山
(攝影師大衛)
位於宜春的明月山
(攝影師)
這就是江西
從邊緣到中心
再從中心到邊緣
歷經 2000 多年
未來
她會再次走向中心嗎?
... END ...
這裡是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國家地理控
專注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by 星球研究所原創編輯,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 " 星球研究所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