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時代的旅行(上)|還要不要去旅行?

Fun Tra ...| 2017-02-12| 檢舉

特朗普最終入主白宮,讓近年來國際間的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達到了高潮,也讓其反對者們墜入深谷。但不管結果是否隨了你的心愿,日子總要過下去——比如旅行。「特朗普時代的旅行」,成了一個不可迴避的政治衍生話題。

1.

雖然特朗普在行政令中禁止的是七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但全球的旅行者們都不禁跟著打個寒顫:鐵幕實實在在地升起了,誰能保證下一個被擋在門外的人不是自己?

Sponsored Links

於是訪美旅行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病態地起起伏伏:1月28日至2月4日,入境禁令生效期間,預訂入境美國航班的數量減少了6.5%,來自禁令所涉七個國家的預訂數量大幅減少了80%,來自西歐的預訂數量減少了13.6%;而美國聯邦法官宣布凍結禁令當日,來自伊朗的航班預訂數量大增,2月3日和2月4日預訂數量同比增5倍。

美國著名智庫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大都市政策項目的成員Joseph Parilla認為:即使政策不是直接針對你,但如果你覺得你不受歡迎,這還是會影響在美國旅行時的體驗。

「我不想在一個對穆斯林頒發旅行禁令的國家度假或旅遊。」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Simon Kuper在2月7日撰文,稱自己已經對美國由愛生恨。

Sponsored Links

「我過去始終支持美國。我小時候,是聽著來解放歐洲的美國大兵給孩子們發巧克力的故事中長大的。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是美國公民,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從歐洲飛往美國看望家人。今年,我們不會去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不想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度假。」

2015年,前往美國旅遊的國際遊客有7750萬人。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表示,2014年,旅遊行業「直接支持了」530萬美國人的就業——即便其中只有14%的旅行者是來自海外的,那麼換算過來,他們也支持了超過74萬美國人的就業。根據美國鋼鐵協會(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的數據,這是美國鋼鐵行業直接就業人數的5倍多。

「事實可能證明,疏遠外國人是一個昂貴的玩笑。」 Simon Kuper在《金融時報》的專欄中寫道。

「讓美國再次偉大!」 2.

Sponsored Links

現在,即便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上去看,旅行這件事也同樣變得尷尬了起來。

新政權的影響則已經來到他們家門口了。1月中旬的時候,媒體報道稱一尊特朗普的塑像,將進駐到迪斯尼總部的總統名人堂里。這個名人堂滿是美國歷任總統的塑像,從華盛頓、林肯直至新近的歐巴馬,其中有幾位代表還能做動作、發聲,嘴裡闡釋著美國精神。而現在,特朗普即將要加入他們期間。《赫芬頓郵報》的報道打出副標題:「連迪斯尼都不安全了!」

奧蘭多迪斯尼樂園的總統名人堂

新塑像被確認要在6月份正式面世,但超過3600多名反對者近日發起抗議:立像也就忍了,但咱能不能別讓他說話?想來,他們一定是怕聽到特朗普先生盛氣凌人的演講時,會聯想到他的其他名言,比如「我就是站在第五大道上開槍打人,也不會失去選民的支持」,或者「我的手指修長又美麗」,凡此種種。迪斯尼方面沒有表示是否將接納他們的建議。

Sponsored Links

鑒於美國正在變得更加傾向於保護主義、種族主義,美國人正在擔心自己在外的形象也將大打折扣,從而對外出旅行這件事變得畏首畏尾。比如,美國人以往最常見的旅行目的地就是近鄰墨西哥,而現在在建起邊境牆、將人拒之門外的策略下,美國人也難保在那邊受歡迎。

特朗普帶有攻擊性的語言常引人不滿。

很多媒體人寫文章勸他們說,該玩還是得玩……只不過要保持低調、小心謹慎。其中的一些,甚至還列出了在外別招恨的攻略。比如來自華盛頓的旅行作家Taryn White建議說:別穿白運動鞋,穿百搭的黑色;別穿「我愛紐約」的T恤;融入當地的穿著習慣;收起美國人標誌性的Lol(laughing out loud開懷大笑),用微笑或手勢代替……《赫芬頓郵報》的專欄作家Christopher Elliot則樂觀地呼籲美國人,應該更積極友好地走出去,讓世人看到真正的美國是什麼樣的。

看起來,特朗普時代的美國成了旅行者們的一個別樣的圍城:他們互相觀望著,不管是從外到里還是從裡到外,旅行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被附加了這麼多生活方式以外的東西。

Sponsored Links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介面新聞」APP

0

薛雷XL介面記者

關注作者取消關注 私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170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