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到死?戰鬥民族為什麼這麼愛喝酒

Fun Tra ...| 2017-02-08| 檢舉

作為 " 戰鬥民族 ",

俄羅斯人對酒的痴迷可謂世界聞名,

可前不久,

他們卻喝出了 " 大事 ",

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市

爆發了大規模的酒精中毒事件,

數十人不治身亡。

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Sponsored Links

這當然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沐浴液,

據說在俄羅斯,

這種浴液 90% 都是被喝掉的。

它含有高濃度酒精,

味道又苦又澀,

但還不至於令人喪命,

只是這一次,

奸商用甲醇替代了乙醇。

有報道說,

俄羅斯近 10 年來死亡的人

有超過 20% 死於酒精中毒,

沒辦法,

他們太愛喝酒了。

Sponsored Links

俄羅斯人會找各種理由喝酒,

他們常常說喝就喝,

整瓶、整杯一口下肚。

林蔭道旁的長椅上,

公共汽車的候車亭里,

都可以是他們喝酒的場地。

有的人則乾脆一路走一路喝,

醉了就直接露宿街頭。

遇到警察算是幸運的,

被帶到警察局度過一晚,

運氣不好沒人管,

在嚴寒的冬天,

幾小時的室外睡眠

就足以把他們帶到另一個世界。

不過深究起來,

俄羅斯人喝酒的歷史並不長,

據說第一批酒精是義大利商人

在 1428 年運到俄羅斯的。

Sponsored Links

但直到 16 世紀,

他們才開始學喝酒,

而那時酒的酒精度一般不超過 14°。

只是他們一旦喝開了就收不住,

並很快後來居上、全民參與。

到了 18 世紀,

彼得大帝甚至宣布:

任何農婦如果在酒館裡強行帶走

她們正在喝酒的丈夫,

就必須要接受鞭行。

他們嗜酒如命或許是有原因的,

正如俄羅斯作家葉夫根尼 · 波波夫所說,

伏特加支撐著俄羅斯人民

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

Sponsored Links

而作為 " 戰鬥民族 ",

他們似乎又特別需要酒。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

為讓將士們祛寒暖身,提高戰鬥力,

史達林批准,

每天給前線野戰部隊

每人派發伏特加 100 克,

打了勝仗還能增加到 200 克,

後來派酒範圍又擴大到全體官員。

僅 1942 年 12 月這一月,

他們就喝光了 569 萬升伏特加。

不過,無節制地飲酒,

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量社會問題。

每 4 個俄羅斯男性,

就有一個死於 55 歲之前,

每年 30 萬起交通事故中

Sponsored Links

死亡人數 70% 死於酒駕。

其實,

俄羅斯從 100 多年前

就開始了漫長的禁酒史,

然而因為牽扯的問題太多,

禁酒令頒布、撤銷、頒布、撤銷,

折騰個沒完沒了。

直到今天,

俄羅斯依然有一系列措施:

禁止各種酒類廣告、嚴禁私釀酒,

酒精屬於處方藥,

需醫生開具處方才能買到,

就是防止有人買回去兌水喝。

然而這樣的禁令,

對窮人來說形同虛設,

他們沒有條件自己釀酒,

也沒錢賄賂醫生買酒精。

更重要是,

超市裡一瓶正規伏特加,

最便宜也要 185 盧布(約合 20 元人民幣),

每個月從政府領取

兩三千盧布救濟金的窮人

根本負擔不起。

而相等濃度和體積的沐浴液,

價格不到三分之一。

於是可憐的窮人

熱衷於尋找這類酒精代用品來滿足需求,

防凍液、古龍水、窗戶清潔劑 ……

俄羅斯酒精替代品消費

占據了該國 20% 的酒精市場。

這一現象的背後

是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下滑。

它導致很多底層人民失業,

失業之後又找不到其他工作,

很多人在絕望之下選擇酗酒度日,

用酒精讓自己暫時忘掉煩惱。

覺得 " 戰鬥民族 " 多奇志,

喝沐浴液很歡樂?

這根本不好笑,甚至很悲慘。

這或許是國家的錯,

可過上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難道他們自己

真的不需要負上一點責任嗎?

福樓拜說,

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

並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而他們,

即使對現實生活有再多不滿,

卻從未想過

要為改變這一切付出一絲努力。

圖片源自網絡公開資料

本文來源:那一座城(微信 ID:thecity2015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141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