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平米小店,8 年只做一道菜,卻入選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

Fun Tra ...| 2017-02-05| 檢舉

新加坡牛車水,是旅人必訪之地。

在著名景點佛牙寺的後面,藏著一棟不起眼的大廈——牛車水大廈。

這裡,是新加坡人的美食天堂。

陳翰銘的 " 了凡 " 小店,就隱匿在大廈 2 樓某個角落。

不必擔心找不到這家小店,

因為排隊最多的那家,一定是它。

了凡本來是上午十點半才開業,

但每天 9 點半,店前就排起了長隊。

Sponsored Links

買到食物時,往往是兩小時後了。

有人專挑午飯時間來,這時人總該少點吧?

可是,排隊的人依舊繞了好幾圈,

慕名而來的食客仍然一波波紛至沓來。

了凡開業 8 年來,天天如此。

每天,陳翰銘幾乎是見不到日光的,

他總是很忙。

早上 5 點半,陳翰銘就要去店裡,

腌油雞、烤豬肉、蒸油飯 …… 準備營業,

那時,天還沒亮。

晚上 7 點打烊,因為顧客太多,常常要延遲收攤,

回家時,天已經黑了。

從早上第一位客人光顧,到最後一隻油雞被買走,

陳翰銘幾乎沒有一刻空閒。

Sponsored Links

為何這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此,只為吃一碗油雞飯面?

" 麵條很 Q 彈,一下就能吸到嘴裡,咀嚼起來好清爽。"

" 非常入味,吃上癮了,怎麼都停不下來了。"

" 雞皮上的醬汁十分入味,時隔兩年我都記得。"

" 皮酥而不焦,肉嫩得無語,已不能用『好吃』來形容。"

無論是清閒的大爺大媽,還是忙碌的上班族,

他們都甘心耐著性子等待一碗雞油飯面,

因為他們知道," 想吃油雞面,趕不了時間 "。

為了做好一碗油雞飯面,陳翰銘用了 30 年時間。

1965 年,陳翰銘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普通村莊。

一家人勤勤懇懇,務農為生。

從小,陳翰銘就要操持家務,幫家人做飯,

因此,他對食物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感情。

家裡條件不好,陳翰銘 15 歲就沒讀書了。

Sponsored Links

毫無懸念,他選擇的第一份職業是廚師,

在一家酒樓跟著一名香港師傅學習廚藝。

這個行當,他一干就是 30 多年。

陳翰銘看起來雖然瘦小平凡,

但踏實肯干,做事十分用功。

香港師傅便把不傳之秘——製作油雞的技藝教給了他。

當時,新加坡並不流行油雞,

新加坡人的口味和香港人不同,

新加坡人更偏愛味道較甜,賣相比較黑的油雞。

所以出師後,陳翰銘不斷改良秘方,

終於研究出了適合新加坡人口味的油雞。

然後在牛車水大廈開了間兩平米的小店。

剛入行時,有前輩告訴陳翰銘,

Sponsored Links

" 做廚師,能給予你最高評價的,是米其林。"

《米其林指南》誕生於 1900 年,

其公司評鑑員喬裝成普通顧客四處暗訪試吃美食,

然後將全球各地最好的餐廳列入《米其林指南》。

100 多年來,《米其林指南》已成為全球 " 美食聖經 "。

陳翰銘雖然也憧憬米其林,但僅僅只是想想而已:

" 入選米其林的餐廳,除了有一流廚藝和絕佳菜肴,

還得有雅致的用餐環境和零缺點的服務。

而自己的了凡,只是一間兩平米的路邊店。"

但陳翰銘一直有個很固執的想法

" 進不了米其林,但並不妨礙我用心做好每一餐,

Sponsored Links

顧客才是我永遠的上帝,

我要把每個顧客都當作米其林的美食偵探。"

所以,從挑選雞種到烤制油雞,

每個步驟,陳翰銘都要親力親為、嚴格把關。

一切,都只是為了做出最美味的產品。

陳翰銘選用的雞,

都來自馬來西亞,

而且必須是肥瘦適中的嫩草雞。

用醇香濃厚的老湯,慢火煨煮 ……

一層又一層地刷上多年琢磨,改良而成的醬料 ……

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炙烤油雞,最考驗技術,

火候拿捏必須要恰到好處。

火候太過,雞肉發乾發柴,會失去鮮嫩口感;

火候太淺,油雞本身的原味則不能完全釋放。

只有火候恰到好處,

雞皮才能烤得赤紅油亮、香脆可口,

雞肉才能烤得滑嫩不油,醬香四溢。

雖然一直供不應求,但陳翰銘並沒有去追求銷量。

" 我必須保證每一隻油雞的品質。"

配油雞的麵條和米飯,也不能隨便。

對待顧客,一定要百分之百的用心。

在港式手擀麵中,加入鹼水,麵條口感更有勁道。

這麼多年來,陳翰銘一直堅持手擀。

而米飯,經過多次試驗後選擇了泰國香米,

一碗米飯顆粒飽滿,粒粒分明,

如此搭配,才是油雞飯中的上品。

對顧客,陳翰銘始終帶著一顆敬畏的心。

店鋪太小,常年油膩悶熱,大多數攤主都穿汗衫工作。

但陳翰銘卻始終穿著白色專業廚師裝。

這樣的行頭,他有 6 套,

" 哪怕一個小攤子,也要有專業的態度。"

漸漸,陳翰銘的 " 了凡 " 小店越來越有名,

他的油雞飯面,成了新加坡的招牌。

2016 年 7 月,陳翰銘接到一個電話。

" 請您來參加米其林美食指南頒獎典禮。"

陳翰銘的油雞飯面成功獲評米其林一星。

" 你在開玩笑嗎?我只是一個小攤子啊!"

陳翰銘反覆問了好幾次。

但評委非常認真地告訴他:

" 我們評的只是你的美食,不是你店的地方。"

100 多年來,《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將頭銜給了一個路邊小販。

30 多年來,陳翰銘專注於料理一隻雞,

把一碗 10 元油雞飯面做成了米其林料理,

把一間兩平米小店做成了新加坡 " 大牌 "。

" 每一樣食品都是學不完、做不完的,

無論是在路邊店,還是在大酒樓當廚師,

都應該用心發揮,把每個食客都當成米其林美食偵探。"

這世上沒有一流的食物,只有絕對用心的廚師。

雖然入選了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

陳翰銘並沒有趁熱打鐵,藉機漲價。

" 這個價在牛車水大廈很公道。" 他說。

他關注的不是利潤的最大化,

而是真誠對待顧客,把每碗油雞飯面做到極致。

大概就是這種追求極致的 " 匠人之心 ",

使得他的雞油飯與眾不同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12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