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一生中能看見一次極光算是足夠幸運,而今天文章的主角,是一位曾經九次追逐極光、次次都能看到的幸運姑娘。
在挪威冰島、在紐西蘭、甚至是在歐洲回北京的飛機上,她都遇上過極光。
作為首位獲得 " 地球與天空 " 國際攝影大賽 " 夜空之美 " 組冠軍的中國女性,她想和你分享的不僅僅是那些大美的極光攝影作品,更有美景背後的艱辛付出。
至於應該去哪看極光?極光應該怎樣拍攝?她的答案都寫在文末啦!
閱讀時間:極光根本看不夠的 5 分鐘
Sponsored Links
※
看見極光 = 幸福美滿?
毫無徵兆的,極光像一團綠色的火苗在夜空中跳躍,甚至迸發出近乎白色的強烈光芒,漫天星光瞬間黯然。
10 月底的冰島,下午不到 5 點天就黑下來了,而剩下的時間則屬於群星和極光。這些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不斷衝撞著地球大氣,幻化成飄舞的奇妙光束。雖然我已經見過多次,但卻始終看不夠也拍不膩。
Sponsored Links
對於大部分遊客來說,極光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有人認為看到極光就能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我的朋友更是直接將 " 傳說 " 變為可能。
護照被偷、無法從西班牙飛往瑞典看極光的他和同行的女性朋友假扮為度蜜月的小夫妻,他的這位最大心愿是看極光的 " 新婚妻子 " 揚言 " 去不成就離婚 "。最終,機場員工破例放行,他們也在瑞典漫天的極光見證下正式開始交往。
與他們相比,我的故事就少了些浪漫多了些驚險。
我曾經是個看到燒烤攤都會擔心會被燙傷而躲著走的膽小姑娘,因為踏上了職業星空攝影師的道路,因為偶然邂逅了一次極光,從此跨越南北半球,九次艱險上路,只為追逐天空中飛舞的那一道光芒。
Sponsored Links
挪威初識極光,驚險,更驚艷
2 次掉下雪洞、11 次滑倒 …… 當我背著 50 多斤的相機和帳篷手腳並用抵達垂直高度 604 米的挪威布道石,迎接我的是沒法在空曠懸崖上固定帳篷的絕望,是需要在黑夜中將相機架在搖搖欲墜大石頭上的恐懼。
以名列 " 全球 50 處最壯麗自然景觀 " 首位的布道石做背景拍攝一組星空照片,這是我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的初心。在拍攝了幾張照片後,我突然發現照片里出現了正在緩慢移動的光柱,西北部天空中開始露出瑩瑩光芒。
我絲毫沒有想到,在中緯度地區,我就這樣第一次與極光相遇了。仿佛拿到了開啟幸運大門的鑰匙,緊接著在極光之都特羅姆瑟,我徹底見識到了極光的真實魅力。
Sponsored Links
特羅姆瑟位於北極圈內,這裡不穩定的天氣和時不時的暴雪讓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窩在室內。在離開前夜,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個當地的極光團,來到特羅姆瑟郊外。
特羅姆瑟
彼時天空中仍有浮雲,但極光終於現身,猶如綢緞般不停舞動,把整個天空染成一片明晃晃的綠色。
又過了兩小時,月亮逐漸落下,雲也散去了不少,極光更加肆意地占滿了整個夜空,綠色、紅色、藍色、黃色、紫色 …… 各種色彩雜糅在一起,把天空裝點得光怪陸離。我開心得在雪地中打滾,盡情欣賞著這來之不易的美景。
Sponsored Links
在南半球、在飛機上,都能看到極光!
有了極光女神的相伴,我開始在奇妙之旅上越走越遠。
因為地球磁極偏心的原因,北半球的磁極更偏向於西半球,而南半球的磁極更偏向於東半球,這意味著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紐西蘭的南部其實同樣具備看到極光的可能。
不如去追南極光吧!
看好天氣預報,從奧克蘭飛到但尼丁後,我和同伴滿心歡喜上路。剛開始天氣大好,南半球的銀河清晰得令人沉醉。然而不小心把車胎陷進泥地後,在漆黑中翻山找尋信號求救、天氣驟變下起冰雹時奮力拖車 ....... 一系列波折讓我精疲力盡。
更糟糕的是,天氣開始變得陰晴不定。我硬著頭皮抖了抖衣服上的水,抱著機器走向拍攝地。就在那時,我第一次看到了南極光。
因為緯度不夠高,南極光看上去是淡淡的紅色,暗弱得好像是遠處城市的光污染。實際上礁石背後,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和 1000 公里外的南極大陸。
如果說看一場南極光是 " 另闢蹊徑 ",那我在去年夏天從阿姆斯特丹回北京的飛機上和極光 " 肩並肩 ",則算得上一場極致的夢幻體驗。
在事先推測了路線和看過極光軟體後,我決定多花 30 歐元選擇了靠左邊窗的座位──在飛躍西伯利亞時,這邊的座位朝向正北,如果極光爆發便有可能看到。
8 月的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還處在極晝中,所以天邊總是有一抹暮光。朦朦朧朧睡著的我不經意間睜開眼睛看向舷窗外,竟發覺有隱隱的綠色。
我趕忙管空姐要了三層被單,嚴嚴實實地遮蓋住鏡頭的眩光。按下快門曝光兩秒後,舷窗外的極光竟然如此清晰明亮。
這是我與極光最 " 近距離 " 的一次親密接觸,當我在平流層中飛行,高層大氣的極光就這樣向我揮舞著手,展示著她妖嬈的身姿。
極光不等人,說走就走去冰島
之後的日子裡,我疲於應付瑣碎的工作和拍攝任務,行程里沒有再出現極光相關的目的地,我也曾以為自己對極光的追逐會到此為止。
但就如同小時候收集乾脆面卡牌一樣,前四次的極光之旅其實只是個開始。當我了解到極光又要爆發時,我還是會奮不顧身前往高磁緯地區,比如冰島。
事實上,從我決定出發冰島到最終抵達,中間只花去了一個多星期。驅使我 " 說走就走 " 的,是太陽北半球位置發生日珥活動引起的、持續近一周的極光爆發。
抵達冰島已經是下午 5 點左右,暮光為眼前的一切都賦予了柔美的暖色調,清冷但純凈的空氣讓我不由深吸了一口氣。我選擇了一家冰島本地的租車公司,因為它看起來人氣最旺,門口有很多人排隊在等。雖然後來我才意識到,人多是因為辦事效率奇慢。
在天徹底黑下來後,我總算拿到了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我抑制不住內心的焦慮:手機里的軟體一直在發出提醒," 極光將於 1 個小時後爆發 "。
我匆忙背起設備開始前往第一個拍攝極光的目的地——距離雷克雅未克 15 公里左右的燈塔。極光爆發時,雷克雅未克市中心會亮起一束紫色的光以預警,所以當我抵達這裡時,已經有不少遊客和本地人在此守候。
從停車場到達燈塔要經過一個淺灘,用手電一照,我不禁倒吸了口冷氣。淺灘的岩石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海帶,這讓本來就難走的石頭堆變得更加濕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倒。背著器材和三腳架的我只能靠手腳並用勉強前進。
經過了碎石灘,燈塔前是一片已經枯黃了的草地。極光在此時突然開始爆發,猶如天上燃燒的一團火苗,不斷跳動變幻著顏色。我聽到身旁女生在誠摯祈禱:" 上帝,感謝你讓我看到如此美妙的場景 "。
將近凌晨,天氣開始逐漸轉陰。收拾行李往回走的我突然發現:因為漲潮,之前來的路已經被海水淹沒了。海水還在持續倒灌中,我只能腳躲著海水,手揪著海帶往更高的石塊上爬。
雖然最後有驚無險地抵達了停車場,但我也算是就此患上了 " 後遺症 ":至少一年內,都不會再想吃海帶了。
因禍得福,冰河湖邊無人打擾的極光
冰島的天氣變幻莫測,雷克雅未克在之後幾天都處在陰天的情況,如果想看極光,只有前往 200 公里開外的冰島中部,雖然那裡晴天的機率也只有 50%。
雪還在下,路上已經開始結冰,兩側不時出現的小瀑布和雪山讓人總是抑制不住停車拍照的衝動。多虧了北大西洋暖流,下著雪的冰島算不上寒冷,即便是這樣的天氣也有零度左右──想想同緯度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吧。
有人猜測說當年維京人就是因為怕別人惦記這個小島才給了它這樣一個冷冰冰的名字,但我對這種說法比較懷疑:雖然冰島溫度不低,但它可是擁有繼南極大陸、格陵蘭之後的第三大冰原──瓦特納冰原。
在地球冰河時代形成的瓦特納冰原正一點點融化成河流匯集入海,冰河湖上漂浮著巨大冰塊。這裡是冰島的招牌景色,晚上來這裡拍照的人不在少數。只不過,美景背後的故事,可不輕鬆。
天剛剛暗下來,冰河湖的山上就閃起了不少頭燈。我抱著兩台相機穿梭於遊客之中,對於他們恣意將光打向冰湖的行為有點惱怒,因為這樣不自然的人造光會破壞整張照片的美感。
遠處的極光已經開始游離,月亮大約會在後半夜 3 點鐘左右升起,所以我的眼前幾乎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當我返回停車場拿來第二台設備後,我發現自己找不到先前架在這裡的第一台設備了。
因為之前在紐西蘭拍攝延時視頻有過相機被偷走的經歷,我頓時格外緊張。零下 3 度左右的夜晚,我忘了自己走了多久,只記得滿身大汗,衣服濕透。
也許這就是因禍得福,在尋找相機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個位於冰河湖深處的地方,這裡有一片布滿碎冰的沙灘,還有一個停靠著橡皮船的小小碼頭。躲開了遊客們頭燈的干擾,這裡的浮冰在照片中顯得自然又神秘,在極光的照射下散發著幽幽的藍色光芒。
最終我找到了相機,因為沒有干擾的原因,它完整記錄了浮冰在湖面浮動的過程以及極光的每一次小小爆發。
但這還不是冰島之行最驚險的部分,在後來拍攝極光時,我直接踩入了海邊泥淖,鞋被冰冷的海水瞬間浸透,雙腳立刻像灌了鉛一樣動彈不得。這讓那一天的原計劃泡了湯,但極光面前,一切值得。
追逐美景的道路,從不簡單
在冰島的最後幾天,全島天氣都不怎麼好,拍了五個晚上的我也已經精疲力竭,索性選擇來到經典景點拍拍照放鬆一下,這其中就包括了因為黑沙灘而名聲大噪的維克小鎮。
前往黑沙灘的途中
" 曾經有一對來這裡蜜月旅行的夫婦,丈夫為了拍攝海浪靠海太近,最終被海浪捲走。"
因為聽說了太多這種駭人故事,到達黑沙灘後,我一直儘量躲著海浪走,然而這片海域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著人們逐漸向它靠近 ……
離開前,我拿起手中的相機準備拍攝最後幾張照片。海浪看起來足夠平靜,我專注於鏡頭裡的世界,渾然不覺危險已經悄然來臨。
" 小心!快跑啊!" 同伴急促的叫聲讓我意識到,海浪正極速向我衝過來。
已經來不及了。我轉身向岸邊跑去,海浪順勢將我拍倒在沙灘上,羽絨服和相機一瞬間全都浸濕,我狼狽得企圖從沙灘上艱難爬起,脖子上的兩台相機像錨一樣將我定在了沙灘上──就在我一周前,剛有兩位遊客從這裡被海浪捲走,永遠沉睡在大西洋里。
當我毫髮無損地回到家中後,我開始常常想念起那裡。追逐極光和星空的道路從不好走,人類意志雖脆弱渺小,但大自然的壯麗在那,這就是我不斷鼓起更多勇氣、一次次出發的所有理由。
TIPS
極光拍攝建議
設備:可以手動控制光圈快門感光度的設備,包括微單、單反,甚至手機。如果你對畫質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選用一款大光圈廣角鏡頭。
參數:可供參考的參數為光圈開到最大,ISO3200-6400,有月亮的情況下可以調到 1600,快門時長控制在 15 秒甚至 10 秒以下。
配件:拍攝極光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穩定的三腳架是重中之重。此外,快門線可以幫助你解放雙手,拍攝同時能盡情欣賞極光。
追光之旅建議
觀測時間:雖然極光的強弱和季節無關,但通常來說北半球的 9 月至次年 4 月前是觀測極光的最佳時間。此外,極光觀賞也受月光的影響,所以一般農曆初三至初十、二十至二十七是比較適合拍攝星空和極光的。
觀測地點:地球的緯度並不等於磁緯,所以我國北方不屬於高磁緯地區,很難見到極光。對於北半球來說,北歐的挪威芬蘭包括冰島,還有俄羅斯北部以及北美都非常適合看極光。極光強時,南半球紐西蘭的南部甚至澳洲南部也能看到。
APP 推薦:在策劃極光旅行時可以選用 aurora forecast,到了目的地之後推薦下載 aurora,該 APP 可以預測所在地 10-30 分鐘內的極光情況。
- END -
撰文、攝影 / 葉梓頤 編輯 / 邵沙拉
最世界獨家約稿
「最世界」 窮游網旗下新銳旅遊品牌
運營公眾號最世界、同名旅行系列書及獨家線路
為會玩的重度旅行者提供優質原創遊記和不一樣的玩法
- 版權資訊 -
本文為窮游網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回復 "目錄 + 以下關鍵詞 ",如:【目錄 美國】,收看往期內容。
亞洲 | 歐洲 | 南美洲 | 北美洲 | 非洲 | 大洋洲 | 南極 | 香港 | 台灣 | 日本 | 韓國 | 泰國 | 斯里蘭卡 | 澳大利亞 | 紐西蘭 | 土耳其 | 義大利 | 法國 | 德國 | 英國 | 西班牙 | 美國 | 加拿大 | 海島 | 戶外 | 自駕 | 火車郵輪 | 購物 | 美食 | 酒店 | 攝影 | 簽證 | 技巧 | 旅人 | 盤點 | 談資 | 話題
以自己的視角和方式體驗世界
QYER.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