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格里拉。
Sponsored Links
她可能有皚皚的雪山、廣闊無垠的草原、鮮紅的野花、藍寶石般的湖泊、氣勢磅礴的峽谷;
她可能有神秘的喇嘛寺院、佛教經幡、轉經筒,甚至能與其他宗教互相包容;
她可能有世外桃源般的悠閒生活,村民們自給自足,還有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
Sponsored Links
1933 年,詹姆斯 · 希爾頓寫了《消失的地平線》,香格里拉首次被描繪出現;2017 年,當國內大部分城市都被霧霾籠罩,這一片從來沒有 PM2.5 困擾的地方,又再次落入人們的眼中。這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恆和平寧靜之地,這個佛教傳說中的神話世界,這個夢中的理想凈土,似乎從來都沒有遠離。而且她還是外國人最想抵達的中國秘境,甚至成為了無數國際驢友的終極夢想!
想要尋找心中的香格里拉,不如就真正地踏足一次吧。這裡,會讓你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看清自己,更好地再出發。
在這裡,霧霾從來都不會成為話題
Sponsored Links
因為有大批秀美的自然風景等著你去發掘
總有一片花海,用五彩斑斕驚艷你整個春夏
|| 普達措
(圖:圖蟲網 @租女友)
(圖:@purpleeyes4444)
走進普達措國家公園,又一番不同的景色就這樣毫無防備地撞入你的視野。高聳的原始森林,滿布苔蘚的地面與樹皮,倒影著山光樹色的巨大湖面與岸邊草甸上安詳的牛馬。待漫山的高山杜鵑開放時,或者金秋染黃山巔之時,這裡會有另一番人間仙境的魅力。
Sponsored Links
(圖:)
?花盛開的濕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怪不得謝娜張傑把婚禮選在了這裡舉行。在這裡,你不能錯過春天的野花盛開、夏天的杜鵑醉魚、秋天的層林盡染、冬天的碧藍湖波,一年四季,總有一個能讓你迷醉。
總有一座雪山,讓你湧現無比的震撼與感動
|| 梅里雪山
(圖:@周星星在路上)
在當地人口中,流傳著的有關於梅里雪山的神秘故事:據說 1991 年中日聯合登山隊遇難,並不是因為神山不可克服,而是藏民們的共同祈願才讓神山在最後時刻發起了進攻,在藏民心中梅里雪山是不可以被征服的神山,如今國家也明令禁止攀登。但是來到這裡,你必須要看一次「日照金山」,清晨雲霧三區,陽光灑在峰尖,會讓你感嘆到梅里雪山的無限神聖。
Sponsored Links
(圖:圖蟲網 @Jambo)
(圖:圖蟲網 @商睿)
每年的 10 月到次年 5 月是觀賞梅里雪山的最佳季節,這段時間不是雨季,一般天氣晴朗,透明度高,所以經常能看到主峰卡瓦格博。而最佳觀賞點則是在飛來寺,周邊還有功能比較齊全的旅遊設施,完全不用擔心食宿哦。時間充裕的話,你還可以選擇去到滇金絲猴公園,去一睹深山裡那些珍稀的「雪山的精靈們」。
總有一條峽谷,用浩瀚滂湃的氣勢征服你
|| 虎跳峽
(圖:圖蟲網 @奔跑吧土豆)
(圖:圖蟲網 @安娜在香港)
作為世界上最險最深的峽谷之一,虎跳峽卻從未讓驢友們怯步。未靠近時便能聽見洪水衝擊石頭的碰撞聲,湊近一看更是洶湧澎湃。冬天的虎跳峽比平時更要潔凈,流水呈現出寶石般的藍綠色,讓人不禁駐步停留,慢慢欣賞。
而每年 4-10 月份則是最佳觀賞季節,除了可以看到超級山洪,還可以去探險,約上三五夥伴組團徒步,驚險刺激!
在這裡,信仰才是最純凈幸福的事情
不同宗教的包容與碰撞都是尋常事
|| 松贊林寺- 不可錯過一年一度的格冬節
(圖:圖蟲網 @謝國衡)
西藏有布達拉宮,而香格里拉也有個「小布達拉宮」 —— 松贊林寺。在遊人還未抵達的清晨,松贊林寺才顯露出它本來的寧靜。每日清晨 6:30-8:30,上百名僧人端坐在大殿念早課,特別震撼。在夕陽下沉的傍晚,拉姆央措湖聖潔的湖水映照著半山處的寺廟群,還有飄動的經幡,顯得更加威嚴壯觀。而每年藏曆 12 月 26-29 日,松贊林寺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格冬節,藏民會聚集在這裡進行「跳神」,場面熱烈而又神秘。
Tips:這次的藏曆 12 月 26-29 日為公曆 2017 年 2 月 22 日 -25。
|| 茨中天主教堂- 藏在秘境中的最美教堂
茨中村,坐落在瀾滄江邊一個清泉奔涌、葡萄滿坡的美麗村莊,這裡最著名的是 100 年前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中西合璧的茨中教堂。更令人震撼的是,在這個瀾滄江峽谷里,它居然能吸引到周圍幾個村子裡的藏族、納西族、漢族、傈僳族都信奉天主教,而且信仰了 100 年。
法國傳教士不僅帶來了福音,也帶來了法國葡萄種子,在這個河谷里種植。至今,當地人都習慣喝著自釀的,維持了 100 年口味的紅酒。如果對紅酒有興趣,還可以到村民家裡買上一瓶嘗嘗。
|| 曲登閣- 傳統梅里外轉的起點
(圖:微信號 @拍照的阿布)
曲登閣,是梅里雪山傳統梅里外轉的起點,崇尚宗教禮儀的藏傳佛教信徒,在進行轉山之前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儀式,其中一項就是來曲登閣取得打開外轉神山的「鑰匙」,也求得神山能保佑信徒平安走完。
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這裡的轉經筒上都被一勺勺澆築上了一層潔白的石灰水,據說,每一根白色的石灰柱都是父母為孩子們所積的功德,柱子壯大了,預示著孩子就能平安健康,經年累月的澆築在這裡變成了沉甸甸的愛,最後變成撩人心魄的美景!這一個小小的聖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進行祈福儀式。
其他推薦:
想更深入地了解藏地文化,推薦參觀香巴拉時輪壇城(文博中心),這裡藏有藏地文物近 2000 件,唐卡 1600 多幅;而且還獲得世界最大 3D 壇城吉尼斯紀錄。
在這裡,人們的日常生活太過閒適
還有散落在古城古村裡的手工藝瑰寶
|| 獨克宗古城- 海拔 3000 米的唐卡學校
如果你曾到過藏區就一定見識過唐卡,它之於藏區就像佛教之於藏民,掛在家裡的牆上,也畫在寺廟的牆上,那些在我們看來很奇特的形象或者很誇張的色彩都寄託了畫師的信仰甚至一生的功力。而在獨克宗古城裡,就有一所唐卡學校。這所學校不收學生一分錢,還包吃包住,只是為了讓唐卡技藝好好地流傳下去。如果到了香格里拉,不妨拜訪下這所唐卡學校,學生們還會熱情地教你畫唐卡哦。
|| 尼西村- 詩畫田園裡的傳統黑陶技藝
一集《舌尖上的中國》讓世人知道了雲南有一道人間美味叫做「尼西土雞鍋」。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尼西土雞鍋的鮮美並不僅僅是因為那隻土雞,這道美味背後還隱藏著一項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尼西黑陶。尼西黑陶的製作工藝千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制陶匠人們從不使用現代技術,一套自製的木頭工具就是他們所有的生產工具。揉捏、拍打、塑形,燒制,一件件臧家人的日常器皿,都藉由這一件件樸拙之「物」,代代相傳。
|| 白地村- 東巴造紙的無限智慧
(圖:@王崴)
在迪慶三壩鄉,有一個地處偏遠的村落 —— 白地村,因為與世隔絕,所以這裡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祖輩遺留下來的東巴文化,而最令人嘖嘖稱奇的當數東巴造紙。造紙過程採用純天然的原材料 —— 野生蕘花的樹皮,所以並不會帶來任何污染。把新鮮樹皮剝去黑色外皮,然後將白色內里曬乾、撕細,用水煮上 2 小時,敲打、浸泡、攪散、撈起、曬乾、擀平,一張東巴紙便就做好了。整個過程無需用到任何機器,由此可看出古代人民的無限智慧。
|| 幸福村- 木碗手藝人的幸福氣息
(圖:@Derek)
這個名叫「幸福」的小村莊,白牆、綠水、紅花、黃果,路上的柳暗花明讓人驚訝不已。這裡 2013 年曾經歷過地震,到現在痕跡猶在,但村民仍然過著安詳平樂的生活。而卓瑪就是其中的一戶。
卓瑪就在自己家裡做起了小工坊,一張簡單的小木凳、一碗特製的顏料、一支再普通不過的畫筆,如此簡單的工具,就造就了她的工作室。這算是一項精工細活,看起來簡單卻也有點考究。在這裡,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未經塗層的杜鵑或者桃木木碗,當場請店家幫忙抹油,做一個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碗。
|| 白水台- 一方「仙人遺田」養育著當地人
白水台位於哈巴雪山麓,它是由於碳酸鈣溶解於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觀,納西語稱白水台為「釋卜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它是我國最大的華泉台地。白水台的「仙靈」,潛伏在這片連綿的秀美異常的山川草木中,靠涓涓細流養育著這裡的人們,慰藉著前來探訪的人們的心靈。當地人還會來白水台祭水神,在東巴文化里每天都有對應的生肖屬相。東巴教以十二生肖的輪迴為周期,每人每十二天祭一次水神。如果遇上節日,次數會更多。
在這裡,不如先從美食入手融入當地
每一樣都充滿熱情與誠意
|| 喝一杯回味許久的酥油茶或青稞酒
如果去到藏民家中家訪,藏民們還會靦腆地給你泡上一壺酥油茶。喝上一杯,一來可以治高原反應,二來可以預防因天氣乾燥而嘴唇爆裂,三來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除此之外,這裡的青稞酒同樣不可錯過。
|| 吃上一盤腌制的琵琶肉
在香格里拉,藏族人家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都會有一道油亮鮮紅、肉香濃烈的腌肉 —— 琵琶肉。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卻十分講究。將宰殺後的豬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後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製的佐料面,抹上燒酒,用線把刀口縫好。在豬耳朵里各塞上一個核桃,用木棍將豬鼻孔塞嚴。琵琶肉可以存放很長時間,若不切開,三、四年都不變味。
|| 嘗一頓熱乎乎的氂牛火鍋
(圖:@汪紅雨)
冬天來到藏區,最適合的事情就是吃一頓熱騰騰的氂牛火鍋。咕嚕咕嚕沸騰的濃湯,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百葉、心、舌、背柳肉片、血旺,配以蓮白、海帶、大蒜、蔥節、蘿蔔、土豆等素菜。吃飽後再喝一口濃湯,即使在氧氣稀缺的高原地區,也能完美地補充能量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4037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