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極致風光的大發現時代
文 | 星球研究所
如果我不說出拍攝地點
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想像不到
Sponsored Links
下面這幅令人窒息的畫面拍攝於
四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注意畫面中的人)
攝影師唐僑喜歡拍攝雪山倒影
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
他有著嚴重的腰椎疾病
而要拍攝這樣極致的景色
往往需要深入山野
他為此往四姑娘山的深處跑了三次
找到了這個很多人聞所未聞的地方
羊滿台海子
它的邊上一座座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雪山
名字也同樣不登大雅之堂
倒溝山、丁丁岩 ……
但它們就像是神的宮殿
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海子的周圍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Sponsored Links
據說最初發現這裡的是日本攝影師大川健三
他用十餘年時間拍攝四姑娘山的景色
僅為等候羊滿台的最佳拍攝時機
就花費了三年
而那時國內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四姑娘山
更不用提羊滿台
(下圖是大川健三若干年前拍攝的羊滿台)
但正是大川健三執著地探索
才能讓唐僑得以在他的基礎上完成青勝於藍的作品
Sponsored Links
這讓我想起了
另一位記錄中國美景的外國人
探險家約瑟夫 · 洛克
他是《國家地理》的一位撰稿人、攝影師
曾從 1922 年到中國西南諸省考察
整整持續了 20 多年
拍攝了大批令人嘖嘖驚嘆的精美照片
我們今天熟知的玉龍雪山、瀘沽湖、甘南迭部、青海阿尼瑪卿山等
在當年都是籍籍無名的冷門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
對這些美景的介紹少之又少
直到 1920-30 年代洛克在《國家地理》上發布了文章
世界才知道了它們的美
(下圖是洛克拍攝的玉龍雪山腳下的士兵)
Sponsored Links
他還是第一位用彩色膠片把稻城亞丁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在此之前亞丁還只是一個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落
默默無聞地隱藏在川西南的大山中
洛克發現了這裡的獨一無二
他把亞丁的三怙主雪山都收入鏡頭中
包括下面這張從洛絨牛場方向拍攝的央邁勇神山
洛克的作品啟發了作家詹姆斯 · 希爾頓
後者在經典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
虛構了世外桃源 " 香格里拉 "
開啟了 " 香格里拉 " 在全球的美名
現在的香格里拉縣、稻城、麗江、尼泊爾的木斯塘
當年都參與過對 " 香格里拉 " 名號的爭奪
大約 70 年後的 1990 年代
每年來亞丁旅遊的人仍然不過數百人
他們需要僱傭馬夫、穿過長長的土路
Sponsored Links
才能到達目的地
有一位中國的攝影家呂玲瓏也在此時來到亞丁
他站在洛克當年拍照的位置
完成了一幅更加驚艷的作品
如今
無論是戶外圈、攝影圈
對亞丁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洛絨牛場拍攝央邁勇神山也成為一種必修課
一如 90 年前洛克的所見
" 一座無與倫比的金字塔——央邁勇傲立在蒼穹下"
" 它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雪山 "
(攝影師 Mofang365)
約瑟夫 · 洛克為了考察、拍攝這些美景
他的舉動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在當年兵荒馬亂的中國
他僱傭了一支由當地人組成的衛隊
最多時人數達 200 人
即便如此他仍然經常遭受土匪的襲擊
(下圖左三為約瑟夫 · 洛克,旁邊為他的納西族護衛)
1936 年洛克為了從空中俯瞰麗江
居然從中國航空公司租用了一架飛機 " 昆明號 "
他還慫恿駝峰航線的美軍飛行員帶他穿越虎跳峽
並騙飛行員說虎跳峽只有 12 米寬
好讓飛行員放心降低高度
以便他拍照
飛行員後來抱怨說洛克差點讓他們送命
(背景為玉龍雪山)
他需要經常穿越一些沒有道路、橋樑的山路
無論人畜都被綁在一根溜索上滑過數十米深的峽谷
負責馱物的驢子在滑過峽谷後
居然完全嚇癱在地上無法站立
(下圖為示意)
有時還需要使用吹脹的動物革囊增加浮力
渡過湍急的河水
(洛克當年的渡江畫面)
因報道紅色中國而聞名的記者埃德加 · 斯諾
曾有一段時間加入了洛克的考察隊伍
他記錄了洛克一行人的苦行軍
" 日出之前的一個小時出發,騎馬前進,徒步爬山,爬得你筋疲力盡,不知道晚上在什麼地方睡覺,別的什麼也不指望,只想安安穩穩地睡上這好不容易才掙得的一覺 "
洛克原本是為了名利來到中國
通過收集中國西南部豐富的植物標本
他發了筆財
而處處以 " 第一位到達中國某地的白人 " 身份自居
也讓他頗感驕傲
(洛克當年採集的植物)
但隨著對沿途風景、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
他越來越痴迷於探索中國未知的山川
並散盡家財來整理中國納西族的古代文獻
他說
" 那些壯麗的山巒、不為人知的深淵、奔騰流淌的大河以及住在峽谷山嶺中的神秘部族,一切都構成了難以阻擋的誘惑 "
是的
這樣的誘惑
難以阻擋
在中國歷史上
那些未知的勝景
曾經吸引著李白這樣的詩人四處遊歷
將目光所及化為詩中山河
我們在他的詩中讀到的中國
幾乎比任何一幅攝影作品都要更加引人入勝
廬山、天門山、天姥山、三峽 ……
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
在華夏五嶽已經定論之後
仍然通過自己的親身遊歷
將 " 不知名 " 的黃山排到了五嶽之上
並寫下了那句著名的
"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這個時代的風景
我們不應局限於前人定義的名山大川
最近的十數年間
當我們跳出中原腹地
將目光放到中國廣袤的西部
我們這些國家地理控們又發現了
梅里雪山的美
(攝影師高承)
又發現了
岡仁波齊的美
又發現了
阿爾金山的美
(攝影師新疆一璋)
又發現了
巴丹吉林沙漠的美
(攝影師馮凱文)
又發現了
克勒青河谷的美
(圖片來自蔓峰探險)
中國人真正用相機展現西部風光
不過是十數年間的事
那裡還有許許多多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極致風光
在等待我們探索
這個時代
仍然是一個極致風光的大發現時代
"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
這就是星球研究所的目標
... END ...
這裡是星球研究所
我所聚集了一群國家地理控
專注於探索極致的自然風光
by 星球研究所 原創編輯,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 " 星球研究所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724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