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 9 日,由深圳傳統手工藝發展促進協會與 RFA 中國族源文化藝術研究與再生組織策展,深圳君尚 3019、薩博都市文化藝術體驗中心主辦,攜手深圳設計師聯合跨界發起為期二十天的 "RFA2016 中國族源文化藝術與再生展—摩梭志 " 開展。圖為雲南摩梭人。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Sponsored Links
展覽從藝術人類學研究視角全景深度呈現,中國最後的母系氏族摩梭人的族源文化與藝術傳承,並通過與深圳設計師跨界合作使中國少數民族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再生,此次展覽部分作品會以公平貿易的方式助力少數民族偏遠山區兒童的傳承教育與閱讀文化的發展。圖為摩梭古老的壁畫藝術。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在世界踐行 " 時代發展越是經濟全球化,世界力行文化越是本土化 " 的今天,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一直有著璀璨的自覺文化,我們擁有 56 個少數民族,有著眾多穿越歷史長河而存留下來的民族文化與藝術,這些無不書寫著我們民族深厚的精神與人文的傳承和基因的線脈,它們塑造了中國廣袤地域豐富的型格與各異文化,這些不朽的民族文化與可視藝術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圖為摩梭古老的壁畫藝術。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Sponsored Links
但是,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推動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同時,也面臨了在經濟大潮之下,所帶來的同質化發展使原有的文化大量失散乃至整體瓦解的問題。中華民族文化財產保護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使命。圖為摩梭宮殿建築藝術。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2013 年由鮑玲女士(深圳傳統手工藝發展促進協會 會長)、彭玎女士(深圳傳統手工藝發展促進協會 副會長)發起的 "RFA 中國族源文化藝術研究與再生項目 ",歷時四年通過對中國以四川、雲南、西藏為主線的 " 藏彝民族文化走廊 " 中的母系文化帶、象雄文化帶的田野實地考察,以藝術人類學視角深度挖掘、記錄中國少數民族本源文化與價值藝術,通過對少數民族族源影像志的記錄,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非物質文化與藝術的傳承背書,並通過與眾多國內外設計師跨界的合作使具有傳承價值的傳統手作藝術得以再生。圖為國外設計團隊 1983ASIA 摩梭族源符號設計族品。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Sponsored Links
" 讓傳承消亡的腳步放慢!" 深圳在行動,屆時,通過近百件摩梭文化與藝術影像、跨界創意作品在深圳君尚 3019︱薩博都市文化藝術體驗中心展出,通過此次展覽全面拉開深圳文化力量推動中國族源文化研究、非物質藝術保護、非遺手作再生、公平貿易倡導的序幕, 在 " 讓城市以經濟反哺傳統、讓傳統以文化影響城市 " 的倡導與踐行中,為中國多元民族文化存留經典。圖為深圳承啟設計 X 摩梭非遺手作藝術合作彩金木雕作品。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Sponsored Links
圖為摩梭非遺手作。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圖為摩梭非遺手作。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圖為中國原始藝術活化石(摩梭達巴符號)。 ( 來自 : 騰訊大粵網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