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窮游 er veronica1118
中國人有 " 冬令進補 " 的講究,而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吃方面花得心思也絕對是不輸給中國的饕餮食客們。
Sponsored Links
日本料理中最讓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是他們對四季的關注,自古以來,和食都非常講究 " 風物 ",所謂風物就是當下的時節、當下的土地上所生長的特有的東西,由此誕生的隨著四季更迭而不斷變化著的日本食文化中最重要的詞則是 " 旬 ",而這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獨特的一點。
隨著秋風吹落最後一片掙扎在枝頭的樹葉,地面的枯葉慢慢被積雪覆蓋,葉類蔬菜經過寒氣的洗禮甜度增加,迎來了旬期,白蘿蔔、大蔥、小松菜等都是這類蔬菜的代表。而水果類中的蜜柑、伊予柑、檸檬、草莓等則在冬季進入收穫期,因此圍坐在暖爐旁分撥橘子是很多老派日本人腦海中對冬天的印象畫。
日本的冬季旬物甚至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從 11 月底開始,到 12 月中旬變成高潮的年末時節,江戶的大街小巷打糕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可辨了,四五人圍圈為一組,各自舉著杵、臼、屜子等工具依序上陣,揉面和打擊需要配合得恰到好處,節奏亂了的話既有受傷的危險還有可能毀了一桶面。打糕的時候最開心的總是小孩子,因為他們知道這預示著年末的盛宴即將拉開帷幕了。
那麼讓我們來扒一扒冬天來日本吃什麼才夠 in 吧。是從秋風漸起之時就默默開始悄然排起長隊的各種地方口味的涮涮鍋?還是到便利店冬季開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香味傳出百里的關東煮?抑或是配合著聖誕節的奢華裝飾的讓人不敢相信這是食品的百貨店限定甜品?還是元日闔家團圓時的 " 年夜飯 "?
Sponsored Links
主食類
涮涮鍋[主食]
圖片來源:窮游 er veronica1118
可能幾乎所有人都不能抗拒瑟瑟寒風中的冒著呼呼熱氣的火鍋吧。日式的涮涮鍋更強調清淡的湯底和肉的品質,店家在冬季通常會推出冬日限定的羊肉鍋、鰤魚鍋、藥材鍋等當季的食材限定品種,因為日本人不擅長吃辣,以辣椒味湯底的涮涮鍋比較少見。
奶油燉菜[主食]
Sponsored Links
圖片來源:wikipedia Kuha455405
寒風剛剛吹起來的時候,奶油燉菜的電視廣告就開始不停的滾動播出 " 入冬了喲~" 的開場白了。確實,濃厚的奶汁搭配著燉煮數小時酥爛入味的蔬菜和肉塊,僅僅是想想就覺得一陣暖意從胃裡油然而生了。另外,奶油燉菜常年名列日本男生公認最希望女朋友為自己做的菜之排行榜榜首。
ちゃんちゃん焼き chanchanyaki[主食]
東北地區頗為有名的冬季鄉土料理之一,常用鮭魚和蔬菜在鐵板上煎烤後加上佐料食用。因製作方法簡單快速,舊時是漁夫捕魚時常吃的料理,也是沿海地區常見的菜式,現在經過歷代改良早已成為與 " 石狩鍋 " 齊名的北海道冬季不可錯過的地方美食。據傳名稱取自北海道方言中 " 很快就能做完 " 的發音,也有說取自烤魚時火石互相撞擊的叩叩聲,不管究竟為什麼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光想著鐵板上滋滋冒著熱氣香氣四溢的冬季肥美鮭魚,就已經按耐不住要垂涎三尺了。
鯖魚壽司[主食 / 旬]
Sponsored Links
圖片來源:wikipedia 7'o'7
鯖魚的皮下脂肪在冬季達到最佳入口的口感,故而作為旬物的鯖魚不論是做成生魚片還是壽司,都是日本人冬季餐桌上的常客。
鮟鱇鍋[主食]
鮟鱇一向和河豚一起被日本人稱為人間極品美味,素有 " 西河豚,東鮟鱇 " 之說。鮟鱇魚肉質緊實、富含纖維且有彈性,膠原蛋白含量頗高,在以捕魚為主要營生的早期日本有 " 窮人的龍蝦 " 之稱。冬季可以說是鮟鱇魚肉質最肥美的時節,熱氣騰騰的鮟鱇鍋還能驅走冬日的寒氣,可以說得上是日本人最愛的冬日火鍋。
蟹[主食]
Sponsored Links
對於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提到冬季美食十有八九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印象就是蟹,除了蟹肉在冬季肥美異常,產量增多也是頗為重要的原因。螃蟹成為百姓也可以品嘗到的美食大約是在明治末期,每年 12 月至次年 1 月間商家和餐廳各自推出種類豐富的螃蟹特賣或是蟹宴料理的傳統也一直延續到今日。
在眾多螃蟹種類中,尤以北海道的帝王蟹、鳥取縣的松葉蟹最為出名,炭烤、水煮、生吃等各種料理方式都可以體味到不同層次的美味,因而螃蟹料理也是日本人在冬季最為期待和享受的料理。
雜炊[主食]
冬日日本家庭料理中的常客——雜炊因日本各地傳統不同,在使用湯底上略有不同,但都被大家愛稱為冬日季語代表。在保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古時,尤其是戰爭年間和糧食不足的災荒年間,將冷飯加入熱騰騰的味噌湯或是雞蛋湯而製成的 " 湯飯 " 確實是冬季暖胃的絕佳食物,也是舊時照顧身體不適病人的營養品,製作方法有些類似加水比較多的粥。根據地域不同,現在已有河豚、雞肉、螃蟹鍋、甲魚等多種不同的高級營養湯底,也是很多考生冬季熬夜時的暖心夜宵和年末聚餐之後清腸醒酒的散場菜。
河豚[主食]
被很多人敬而遠之的河豚有 " 從秋之彼岸起至春之彼岸止 " 的旬季之說,就是說冬季是其最佳的食用季節。因為冬季的雌河豚帶著滿肚子的魚卵接近岸邊,旬季之說也就來自這滿肚子的魚卵和產卵前肥美異常的肉質。刺身、火鍋、油炸、燉煮等都是享用河豚美味的烹飪方法,日本經營河豚的餐廳都需要獲得特別的料理許可證書,擔心河豚有毒的人也可以安心食用。
湯豆腐[主食]
日本關西地區冬季鍋料理中固定班底的成員。滑溜溜的豆腐,帶有絲絲甜味的蔬菜,再加上只以少許鹽調味或是加入豆漿的湯底,瑟瑟寒風中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豆腐就會萌生了一種幸福感。
小食類
白子[小食類]
作為只能在冬季品嘗到的限定型食物之一,雖然因為形狀類似腦而並不是特別討喜,但其醇厚的口感卻是非常美味,除了經常作為冬季餐桌上的食餚之外,和味噌搭配做煮物也是相得益彰,是日本人冬季常吃的下酒小菜之一。
鮟肝 多作あん肝[小食類]
有 " 海之鵝肝 " 美稱的鮟肝顧名思義就是鮟鱇魚的肝臟,但並不僅限於鮟鱇魚,通常還包括剝皮魚等魚類。這個最初只有漁夫知曉的美味,籍由法式菜系在日本的風靡,將這些肥美的肝臟變成了日本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因鮟鱇魚肝中的脂肪含量高達 40%,遠超出普通魚類的 2%-3%,並且在冬季達到最為豐富的時期,因而鮟肝也以口感濃厚為很多酒客所喜愛,常有 " 大人的美食 " 之稱。
關東煮[小食]
圖片來源:wikipedia mrhayata
有些地方也叫 " 熬點 ",在日本屬於冬季絕對不能少的美食。雖然根據日本各地的差異,在食材和湯底的選用上略有不同,但憑藉其悠久的歷史(1183 年以豆腐田樂之名最初出現在史料記載中),以及不可磨滅的功勳(溫暖了整個江戶時代下町匠人們的胃袋),關東煮對於日本人來說似乎是情結一般的存在。不一定需要多麼高級的餐廳,便利店、小吃鋪,甚至是路邊攤都可以吃到讓人一口暖到心的關東煮。
牡蠣[小食 / 旬]
有 " 海中牛奶 " 美名的牡蠣又名生蚝,近年來在中國食客口中集贊無數,也是日本人非常喜愛的冬季海產之一。經過 6 月至 8 月的繁殖期,到了冬季,牡蠣身體中的膠原蛋白儲量大增,肉質飽滿,雖說經過人工繁殖之後夏季也可以吃到體型更為龐大的岩牡蠣,但牡蠣作為傳統的冬季旬物還是不可錯過的美味。除了生吃,還有牡蠣鍋、炸牡蠣等多種食用方法。
筑前煮 Chikusenni [小食]
圖片來源:wikipedia 南無観自在
筑前煮是最初是起源於筑前地區的地方鄉土料理,故得名。將食材過油翻炒後加入糖、醬油煮熟,就是筑前煮最簡單的烹飪方法。在食材選擇方面大多以簡單的雞肉、胡蘿蔔、牛蒡、蓮藕和魔芋為主,因大多是冬季進入旬期的蔬菜,所以筑前煮也是冬日常見於日本人家庭餐桌上的菜色。
甜品
草莓[甜品]
圖片來源:東京希爾頓酒店官網
冬季水果市場上主角的一定是草莓,不僅顏色討巧,口感也是老少皆宜,各種以草莓裝飾的蛋糕點心也是日本冬季甜品的一大看點。另外摘草莓也是冬季非常流行的戶外活動之一,無論是親子還是朋友之間都非常適合。
特別
おせち[年菜]
圖片來源:wikipedia
全家一起吃年夜飯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也是日本人的,只不過日本的新年確實為每年的第一天即 1 月 1 日。日本的年夜飯——更確切一點應該說是年夜菜,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 "おせち",取自 " 節日的料理 " 的縮寫。作為每年最重要的一頓團圓飯,很多飯店、百貨店、高級酒店早在 10 月前後就開始推出各種年夜菜的套餐。
和中國的年夜飯講究 " 年年有餘 "、" 三陽開泰 "、" 五福臨門 " 等吉祥菜相同,日本的年夜菜在菜品上也非常講究口彩。比如黑豆寓意做事認真,大蝦喻指腰腿彎彎的長壽老者,數子寄託多子多孫,鯛魚應和可喜可賀的語音,栗金飩寄寓財富多金等。雖然根據地域不同在食材的選擇上略有不同,但日本的年夜菜和中國最大的不同則是基本以冷菜為主,這是因為最早的年菜是為了能讓一年到頭勞作在廚房的婦女能在年間有幾日休息,故而都是提前準備好易於保存的食材,再加上古時的日本有正月期間不得用火的禁忌之說,久而久之年夜菜都是冷的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比較傳統的年夜菜通常會被裝在一個四層的重箱中,在各層中按類別放入祝餚、甜物、海之幸和山之幸的各種菜品。近幾年來年夜菜的菜品早已加入了很多高級食材,在絕大多數大型百貨店甚至便利店都從 10 月起接受預約訂購。
日本年糕[年菜]
圖片來源:wikipedia
名為 "mochi" 的日本年糕可以算是幾百年前就已存在的傳統食物,古時的日本人相信正月一日是神明最易顯靈的時候,故而在除夕夜時將祭神用的年糕、魚肉、菜肴一一備齊靜待神明賜福,而後於次日將神明賜福過的食物再同家人一起食用。古時的日本人相信,通過食用和神明一樣食物,就可以分到神明的部分神力,也就等於沐浴到了神明的恩澤。在那個食物種類並不豐富的年代,大米做的年糕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珍貴的糧食了,因此經常出現在祭神的貢品食物中,於是慢慢的也就成了人們常常在元日吃的特別年菜。
日式魚糕 Kamaboko[年菜]
圖片來源:wikipedia
關於日式魚糕的歷史可以要追溯到平安末期,在文字記載中最初出現了名為 " 蒲鉾(Kamaboko)" 字樣的食物,最初可能僅僅是用竹籤串著魚或竹輪類的食物,後來漸漸演化成墊有竹板的烤制方法,在江戶時代終於變成了和現今的魚糕頗為相似的蒸煮白身魚魚肉壓制物的雛形。作為原料的白身魚種類以鯛魚、黑魚為最佳,比目魚、烏賊等居次,而目前大多數的日本魚糕中的魚肉來源都以鯖魚為主,較為出名的魚糕產地為仙台、小田原、富山和大阪,除了普通魚糕之外,仙台的喜知次、小田原的石頭魚、大阪的黑魚做成的魚糕屬於地方特色。
儘管在非正月時也可以在便利店吃到魚糕,但正月的魚糕常常會被做成各種特別的造型或是塗上一些象徵吉言的顏色,其中以象徵日本民族 " 日之出 " 形象的紅白魚糕最為出名。
汁粉[年菜]
汁粉本為含有糯米糰子的小豆湯,而在關東和關西根據小豆湯中紅豆的不同又有了お汁粉和善哉的叫法區別,一般來說關東煮的小豆湯比較酥爛,湯汁較多,被稱為お汁粉;而關西地區煮的小豆湯中保留有部分顆粒狀的小豆,湯汁幾乎沒有,為了區分關東的叫法則叫善哉。因為古時的日本人相信紅豆具有驅魔消災的功效,所以漸漸就變成正月的固定甜品之一,又有了鏡開汁粉的專屬名字。
在日本民俗中 1 月 11 日被稱為鏡開之日,根據民俗傳統這一天需要撤下自 1 月 1 日起供奉在神明面前的鏡餅(日本過年特有的扁圓形年糕),並且不能使用菜刀而要以木槌雜碎鏡餅,並用手掰成小塊,之後用掰碎的鏡餅碎塊煮小豆湯。
冬至南瓜
冬至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氣,自古就有不少習俗,因冬至是日長夜短變更的開始,故有 " 一陽來復 " 之說。日本冬至的習俗取自中國,雖然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但也是依託在一陽來復的基礎上,並由此延伸出冬至為厄運結算日的說法,於是就誕生了冬至南瓜。冬為 " 死 ",則相對的夏就是 " 生 ",採摘夏日的南瓜保存到冬至時食用,就能保佑平安度過厄運結算日了。直到現在在冬至這天吃一碗南瓜柚子湯還是不少日本老人的習慣。
過年蕎麥[年菜]
過年蕎麥是日本特有的過年習俗之一,據傳從江戶時代開始,因為蕎麥麵比其他面類更容易切開,故而取 " 切段過去這一年的厄運 " 之意,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吃一碗蕎麥麵就變成了傳統習俗。
七草粥[年菜]
每年 1 月 7 日早上喝一碗七草粥是日本很多傳統人家依舊流行的習慣。這種含有水芹菜、薺菜、鼠麴草、蘿蔔、蕪菁、繁縷、寶蓋草七種食用草類的菜羹最初是中國的一種舊時習俗,在平安時代傳入日本並在貴族宮廷間盛行,在江戶時代普及到民間百姓之間。
據中國古籍中的記載正月七日又叫 " 人日 ",按字面解說為 " 為人之日 ",故而選在這一天吃七草粥祈求一年無病無災,也有說這一天是古時官吏決定升遷賞罰之日,所以在這一天吃七草粥也有祈禱來年出人頭地之意。夏目漱石也曾留下 " 粥味滴滴佳,腸中春欲蘇 " 的俳句來說這一習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9/node13673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